佛教史上,為什麼如六祖惠能大師上根利智的修行人很少?

時間 2021-05-11 11:34:36

1樓:凱爾

其實不少的,同時代有永嘉禪師,在壇經中記載六祖和他有過一段對話,對他的修為也是非常讚嘆的,還有前期開創天台宗的智者大師,近代的虛雲和尚、太虛大師,太多了,羅列一二,這些大師沒有上根利智不可能有如此成就。只是惠能大師的經歷太過傳奇,不得不讓人側目。

眾生皆有佛性,上根下根只是根器不同,對應修行的方法不同而已,不存在高下區別的,下根人精進修行也可迅速成佛,上根人放逸也不能成佛。

2樓:從行

多和少都是相對來說的,要放到乙個範圍內才好說。假設題主說的是這個世界,那麼佛陀在阿彌陀經裡就說了,這個世界是五濁惡世,共業的原因導致大多數眾生的煩惱都很粗重,所以大都比較鈍,而其他世界則不然,比如淨土,就有許多利根者

3樓:

劉洙源先生的答案

~~~三、疑上根人少。答云:甚多。

吾謂萬人之中,九千九百九十九人是上根,下下根不過一人耳。曰:何以都不成?

曰:彼不信也,非根器壞也。試觀賢劫經中所舉六種人,未發心時,誰能定其是上根乎?

金剛經雲:眾生眾生者,如來說非眾生,是名眾生。儒門理學家,不准說世間無好人。

佛門圓頓家,不准說眾生是劣根。(未經雕琢故,琢則成器矣。)或曰:

何以宗門常說須上上根耶?曰:此是警惕之詞,策勵向上之意。

宗門發言,都是活句。若執為實,則是偏計,便是死句,豈為知言!以上三義,請婉達之。

4樓:正性離生

革命烈士也就邱少雲、董存瑞這些出現在課本上為小學生們熟知。千千萬萬的邱少雲董存瑞朽木白骨而不為人知。了卻身前事,深藏功與名。

佛教中的咒,如六字真言 心經結尾時的咒等,是什麼意思?有什麼作用?

Positive life 字本無意,因義生故。都說了般若波羅蜜多是無上咒,咒義在哪,在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怎麼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那就反觀自在,照見五蘊皆空,五蘊都空了,自然度一切苦厄。說空是方便說。 已登出 唵 嘛 呢 叭 咪 吽 轉寫成拉丁字母就是 O Mani padmi hum.意譯過來 ...

藏傳佛教為什麼要「爭」解脫六道輪迴之苦?

qrh1980 漢地顯宗不講出離心,菩提心的嗎?這是次第修學,有個過程,開始要執著佛教 等到了最高境界,當然不用一上來口號喊得那麼高,那把手放在火裡烤烤,廁所裡的髒水喝喝,如果能做到,再喊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口號吧 阿斯塔 的確是一種爭,而且開始學佛的時候都要去爭的,這就是佛教為什麼講精進波羅蜜,爭...

為什麼茶總和禪,總和佛教聯絡在一起,歷史上有什麼淵源嗎?

四九 佛教為中國茶道融入無住生心,活在當下,茶禪一味,一期一會等哲學理念佛教以空為美的美學理念和寺廟的飲茶儀規,如 百丈清規 豐富了中國茶道的內涵和表現形式 戒定慧 的修持法門,浩如煙海的禪門公案,還有那些啟人心智的禪宗語錄,僧人的 六和敬 精神對茶道都有深刻影響 茶禪一味的思想基礎主要表現為苦 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