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法治社會還是有人理念上尊孔子為聖

時間 2021-05-10 18:45:29

1樓:徐佳盛

法治社會同樣需要孔子,古代號稱德治(人治)的社會,其實也需要法律。

中國從來不是單純的法治、也不是單純的人治。中國這方面不走極端,比較靈活,這比起西方是優勢。

法治社會為什麼還是有人尊孔子為聖?道理和古代是一樣的,法治社會還是需要「好人」。再進一步說,人不可能只依賴理性在世上生存,還要有別的東西;反過來說,其實人的理性很脆弱,人的情緒對每個人的行為處事都有很大的影響。

法律只能確立乙個底線,大量影響每個人切身利益的事情是在情理法的灰色中間地帶,這不是在說潛規則,而是人的本性決定的,古今中外皆不能免俗。

2樓:longdgd

孔子講人(仁)道,

現代講錢道

成功害怕匹夫之勇,血濺三尺

所以要馴化,教化失敗者,給他們找藉口。讓他們知道這樣不是沒有理由的,這樣也不錯,這樣也好啊

3樓:

跪久了起不來了吧,尊重乙個思想最好的辦法是剖析它,超越他,不是迷信它,膜拜它的創造者

思想家也有他的歷史侷限性,所以沒有任何人值得稱為聖人,而重要的汲取他思想的精華

可以尊敬思想,但不要崇拜個人

4樓:找不著北

外國的價值觀是宗教,美國的一幫清教徒。中國以價值觀是儒家為代表的道德,不知生焉知死,外中國人問中中國人是不是沒有信仰,但是我卻覺得外中國人是神棍。

5樓:林夢如

有人推崇法制,覺得世上的事情都要遵循法則。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世上的事情沒有法則,沒有規則,那肯定是亂套。

但是,世上的法則,規則制定的標準是什麼?法則的底線又是什麼。我們要制定法律,制定規則,制定這些準則的依據又是什麼了?

比如說,偷盜違法,但偷盜在道德上也是不行的吧。

法律的本身,在古代封建王朝,是為了維護其統治。但在現代,法律本身就是為了維護道德。有人說,法律是為了彰顯公平,正義。那公平正義不是道德嗎?

其實,人們討厭的,不是道德,而是討厭那些打著道德的旗幟,來滿足自己的私慾,來敗壞人人所堅持的道德。

6樓:啊啦啦啦啦

因為法律是對人最低的道德要求(這是羅老師的話)。法制社會,當然需要依法,但是也不能忽略了禮,如果所有人都只遵守法(底線的道德要求),那麼這個世界還是挺可怕的。禮儀是對人的一種教育,我們要在遵法的前提下,提公升自己的精神境界,而這種高標準的約束就需要禮。

雖然說孔子的思想太過理想,但也不是完全錯誤。況且他還是在教育史上的偉人,為中國的教育做出了莫大的貢獻。

7樓:小錦蓮蓮

其實孔子很多觀點哪怕放在今天都是很有用的。

簡單說兩個。

子曰:「不教而殺謂之虐,不戒視成謂之暴,慢令致期謂之賊,猶之與人也,出納之吝,謂之有司。

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後免於父母之懷。夫三年之喪,天下之通喪也,予也有三年之愛於其父母乎!」

孔子不是簡單的訂立某個條例,然後強迫所有人都去做,而是乙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感覺到溫暖與愛護,自然就擁戴了。

汪少倫先生的《倫理學體系》和蔡元培先生的《中國倫理學史》可以讀一讀。

8樓:蛋蛋額笨笨

法制(法治)社會 ,法律告訴你,你做的事情是違法的,是錯的,是要受到懲罰的。儒家的道德告訴你,你做的事情是錯的,是羞恥的,是該受到懲罰的。法律讓人明對錯,然後懲罰。

儒家的道德觀念也讓人知對錯,雖不具備強制性懲罰的能力,但能讓你知羞恥。(當然,古代儒家的有些道德觀,可能不適合當今社會,不過可以「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9樓:西伯利亞

因為是法治社會,而不是法制社會。

法治本質上是律治,通過律法治理天下,律治偏向儒家還是法家亦或是其他家,那麼制定律法的人群崇尚什麼理念了。

法制社會,才是由法家主導的公平公正的社會制度,維持國家的運轉,治理天下不是通過律令,而是通過法令。

法令依勢而變,依時而變,總能夠照顧到絕大多數人的權利,引導社會風清氣正。

法治(律治),制定的律令必然是煩瑣冗珂的,每一條每一款都清楚明白,變更律令難上加難,老百姓又如何能夠理解和明白律令?除了專吃這碗飯的政法系的法官、檢察官、律師等人,誰會耗費時間精力去研究這些?

最終,律令只會成為有權有錢有勢的人,維護特權的工具,這正好符合儒家法治的核心理念,刑不可知而威不可測。

10樓:非禮勿言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但是,這僅僅是法律層面而言,且僅僅適用於當代人。

這個問題,我們可以換個表達方式,比如:乙個人可不可以有自己崇拜的偶像?

又有誰會否認這一點呢?

而且,即使法治社會,可以做到的也只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即觸犯法律的時候,「王子與庶民同罪」。

但是,社會是複雜的,法律面前的平等,不代表社會地位平等、擁有財富平等、知識道德平等……

法治社會又如何?乙個不可否認的現實是,人和人生來是不平等的,比如,身高如何平等,性別如何平等,出身如何平等,智商水平如何平等。

法治社會不代表「平等社會」,孔子也不主張人人平等,老婆和別的女人怎麼平等?家人和陌生人怎麼平等?正人君子和盜賊小人怎麼平等?

孔子提倡一種貼近人性,有等差的愛,這是一種寶貴的智慧型,至今我依然認可這一點。

11樓:康風宇清

科技科普促使人們養成理性思考和理性處理事務的習慣!

A華夏法治歷史傳承

循經問典,依典究人,害了近代造反派!錯誤的認為「法治」是近代革命性貢獻!

實質上華夏有文字記載的系統的「法治」文明起源於周公——周公致禮!

彼時,禮者行事之便也!即禮是規則,等同於今之——道德禮儀+法律法規。

聖者立法——致禮是彼時法治特點。

週末禮樂崩塌,從此,開始了強者立法——王法至尊!

近代,西方憲制文明——君主制憲和人民立憲思想進入中國社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人民制憲。

B. 孔子的貢獻

子曰:述而不做,信而好古,…。

孔子致力於梳理和修復「聖人之法」。反對強者立法!

在戰亂年代,孔子四處奔波,致力於重構「聖王之法」。

孔子發現了這一亙古不變的政治倫理:政治的背後是民生,經濟的背後是民生,民生的背後是立法者的人性或對人性的基本價值體現。

倡導強者立法歸於仁!但是2023年來強者立法將「仁政」視為是對民眾的施捨,因而朝代更替成為歷史周期率!

人民立憲和君主立憲有效的抑制了強者立法的自私性,因而獲得了政治集團與民眾的普遍支援。

依憲治國依法行政尊憲守法是憲制文明的基礎。

但「政治的背後是民生,經濟的背後是民生,民生的背後是立法者的人性或對人性的基本價值體現」這一政治倫理學沒有變。

孔子的偉大在於構建規則。在部分人還在強調「強者立法」而非人民立憲的語境下,重讀孔子,不得不說,孔子作為聖人是當之無愧的!

12樓:單飛的草籽

怎麼還有人問這種問題?

用腦子想想都可以清楚法律是基於自然法以及倫理道德的世俗規約。

孔聖人在那個時代努力恢復社會秩序,開展社會教育,把文化資源普及進入平民,帶動了提高民眾素質和改善社會結構,對後世的社會政治程序也有積極影響。

乙個社會進步的符號,乙個探微人性的明師,怎麼礙著你眼了呢?還現代法律,給你幾幅圖研究一哈

13樓:知止而行

古代也有法制,法治社會很重要,但永遠敵不過人心的貪欲和小聰明。

法律執行到位,就是法治。

法是人執行的,人本身有多麼可靠呢?大家都明白。

人生活靠法律,更多靠道德。

德主刑輔,治理成本最低,最有效和文明。

所以孔子的地位是精神上的聖人,不僅僅是法律條文上的。

14樓:得一

其實答案就在你這個題目裡。

1,法治社會怎麼定義?

2,有人。法治社會還有奴隸呢,有人就是有的人,有一小部分人。還有人留長辮子呢。

3, 理念上。為什麼不是行動上?

4,尊孔為聖。你要明白什麼是聖人,再判斷孔是不是聖人。

道並行而不悖,萬物並育而不害。

美國發達麼,法治怎麼樣? 為什麼那麼多人還篤信上帝?

15樓:三仁

二者不矛盾啊。

幾個層面啊,有先後順序。

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個人再補充一句,失禮而後法。

這是乙個遞進關係,如果人人都懂道,按照道的標準去做事,那就不需要德了。其他的類似。就好比當全社會都在強調孝順時,那可能社會上不孝順的現象就太普遍了。

舉國上下都在宣傳傳統文化的時候,可能傳統文化已經沒落多時了。如果人人都懂禮數,相互謙讓,不巧奪豪取,還需要法律的約束嗎?

一家之言,供參考吧。

16樓:許樂

從根本上來說,這種說法是有些精分的。由血緣的小社會演化到平民的大社會,規矩自然是會變化的,這也是孔子當年失敗的原因,禮最後變成了法。熊逸的《春秋大義》講得很細,可以看看。

按現代社會看,法律是最低的道德準繩,提高道德水平是有利於社會穩定和社會治理的。但是孔子提的內容,並不是針對民的吧,所以再怎麼讀起來都感覺怪怪的。

17樓:篤行者

這問題就像:人類都登月了,為什麼還有人靠禍佛的屎尿治病?

法治社會,任何人都有信仰的自由,都有質疑的權力。而不是隨便上綱上線拿聖人的棺材板子拍人!

法治就是捍衛你反對的權力,三綱五常之下不敢想象的東西。

18樓:文蟲

法外不外乎人情。孔子講禮,人情既禮,一種約束跟法類似。道德經有這麼一段話,上德不德,下德執德,上仁無為,下仁有以為,上禮無為,下禮失之。

大致意思,要尋根本,不然會越來越偏頗,跟小日本有點像,邯鄲學步,

19樓:種花家兔族帝

這問題有點逗。為什麼法治社會還有人理念上尊孔子為聖?為什麼法治社會還有人理念上尊炎黃為祖先?

為什麼法治社會了我們還學習歷史?為什麼法治社會還有人覺得水滸好看?為什麼法治社會了我們還准許提古代皇帝偉大?

你說的兩個事有關係嗎?法治社會和尊孔子為聖?首先你都不了解什麼叫法治社會,不了解尊孔子為聖尊什麼,這兩點有關係嗎?

你非要說孔子必須是民主思想、法治觀念、共產主義理想才能尊為聖,那你咋不坐著飛碟去探索外太空呢?你非說他那個時代沒有的東西,因為他沒有所以他就全是錯的,那你能學到啥?以前的東西就全是錯的了,咱也不用看書了,不用研究歷史了,那玩意有啥用,定兩部法律,全解決了。

法治解決的是什麼?怎麼解決?怎麼制定法律?

不是說你說法治社會就法治社會了。尊孔子尊什麼?我們該學他什麼?

我們怎麼評價孔子?你都不了解孔子,你談尊不尊他和迷信、宗教有啥區別?

20樓:物理

依法治國,以德(治或育)國。法與德並不對立。加之,中國千年以來乃至今日依舊是披著儒家外衣教化育中國人,以及法家本質的嚴法冶國。

在法中帶一絲儒家人文關懷,關懷了弱者,也維護了公正。因為法治的本質,本就是維護人的利益(包括情,金,系,學)。如果法律無傳統乃至今日儒的溫情,如何維護人的利益,如何帶一絲人文關懷,那要該法有何用?

所以尊崇人文關懷,儒家始祖孔子,意料之中!

為什麼總是有人抱怨社會?

倪老大 抱怨 心中不滿,數說別人不對 所以,抱怨原自此人對社會的不滿,但卻不自省,不自救。自認無法改變,將問題歸因與外部隱私,減輕自己的精神負擔。讓自己覺得一切都是外部的問題,自己好的很,從而不用改變,獲得安慰與滿足。但,特別要說明白,抱怨完全不等於 批評社會問題 批評 專指對缺點和錯誤提出意見。批...

為什麼有人看不上特斯拉?

暴躁的猴子 因為,價效比太低。摳了前面那個釘子,毛豆三就得至少原地貶值1 3。別急。毛豆S貶值可能會超過一半。問就是價效比太低。就跟我刷簡歷時候的心情一樣,我這個行業不怎麼掙錢,工作經歷三年以內的新人別想著月薪上萬,每次我刷到薪資期望15到30K的新人的時候,連心裡說句 你值這個價嗎 的慾望都沒有。...

為什麼有人說大學就是個小社會?

人間荒唐古怪 為什麼說小呢,在大學裡,只要你的學習成績足夠好,就可以得到90 的榮譽和獎勵,而且你的學習成績好要比社團混的好,更加有利,畢業招聘即可見分曉。社會呢,就要複雜的多了,把學習成績換成錢,一樣有效,當然換成權,同樣有效。但是也有一小部分人仍然在發光發熱,弘揚社會正能量。 大先生 如果乙個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