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用為什麼選擇隨宋江而去?

時間 2021-05-09 11:15:22

1樓:情終古難銷

愛看新版水滸傳的我認為有三個原因:

一是感念宋江生辰綱報信的救命之恩,宋江死後無以為報,便追隨而去,"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何況是救命的大恩,如何還得清

二是我認為宋江與吳用可算知己,新版裡宋江一句"知我者,軍師也",如何換不得吳用的死心塌地,有道是"士為知己者死",吳用的死也算是某種程度上的盡義

三是看了新版覺得吳用忠的不是朝廷,忠的是宋江,追隨宋江而去是盡忠"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捨生而取義者也"。水滸的靈魂不就是忠義嗎,我認為吳用作為大寨的軍師,其本身就是大寨的靈魂,到死也要詮發布忠義之魂!

2樓:

吳用給我的感覺,是乙個飽讀詩書,通古曉今的人,所以他一直是很清醒的,他很會審時度勢,從一開始慫恿晁蓋取生辰綱,後面站隊宋江,再到後面的詔安,都可以看出,對晁蓋有點利用的感覺,站隊宋江有點互取所需,後面順應宋江詔安也是看透落草不是長久之計,所以吳用不會輕易獻出自己的生命,也不會跟別人輕易交心,至於最後為什麼在宋江墓前自縊,可能是經歷這麼多事後累了倦了,已沒有重頭再來的雄心壯志,而且軍師這類人,野心基本上都不是太大,即使有想法也需要乙個實踐家去實踐,所以才會是扮演軍師角色,結合時代背景,他也畢竟是宋朝人,講究個忠君愛國,並不是革命,作者也是古人,死後流芳千古,這樣結束無疑是較好的歸宿了。

3樓:子琴張

所有答案都沒有切中要害。

吳用一直單身,先跟了也是單身的「不近女色」的晁蓋,然後另乙個單身漢宋江出場了,馬上又緊跟宋江。李逵曾經埋怨他二人經常關在屋子裡不知在幹嘛。

宋江過清風寨時,花榮曾安排自己身邊的人招待宋江,一天換乙個。花榮是有妻室的,養這些面首做甚?是否他跟宋江也有一腿?

盧俊義和燕青就更明顯了,盧直接當眾宣稱「我的那個人兒」。楊雄徹夜不歸,跟一幫朋友廝混,導致潘巧雲偷人。

這些都是書裡明寫的。吳用花榮都是殉情而死,當然也有義氣的成份。唯一例外的是李逵,精神上依戀宋江,但應該沒有發生過關係。

許多今天無法理解的事在那個時代是不足為奇的。看到這麼多回答,什麼邏輯推理,甚至上公升到自由和生命價值,讀書讀傻了吧?再強大的邏輯也比不上人情世故和生活常識。

4樓:枕草子

理想破滅,對於吳用這種讀書人來說,很難指望他會和那些草莽之徒有什麼義氣,但他一定是有理想的,晁蓋只能當個山大王,文人又不能自立門戶,他的理想只能憑藉宋江實現。宋江死後他的理想應該也是破滅了

5樓:馮銀

題主說的對,那吳用貪生怕死乙個勢利小人,怎麼可能追隨宋江自殺呢?他是被花榮殺了。

來宋江墓前,原文是這樣的:

「……(吳用)得了此夢,寢食不安。次日,便收拾行李,逕往楚州來。不帶從人,獨自奔來。

……只見花榮從船上飛奔到於墓前,見了吳用,各吃一驚……

……船上從人久等,不見本官出來,都到墳前看時,只見吳用、花榮,自縊身死。慌忙報與本州官僚,置備棺譎,葬於蓼兒窪宋江墓側,宛然東西四丘。」

武勝軍承宣使「不帶從人,獨自奔來。」這要麼是避嫌怕祭掃宋江成仕途汙點,要麼是捲鋪蓋逃亡。對比花榮就帶了從人收屍,吳用是想走的。

而兩人各吃一驚,隨後便死,吃驚對話沒有對證,只從人都到墳前看時看見兩個自縊屍體。那就必是花榮尋死,遇見吳用要走,拿住勒死,做成自縊的了。

那麼,吳用撞見花榮一同縊死,未免巧合。又是智多星到在先,花榮來在後,此事是不是吳用做的乙個金蟬脫殼的扣子呢:早先縛乙個與自己一般人來,等花榮來伏殺了,做成樹上兩個自縊的屍體,然後吳用獨活?

答案是不太可能。不可能之處倒不在吳用單挑花榮的武力有高下,而是吳用難保證花榮不帶從人同祭。如果花榮不是隻身拜祭,譬如攜同妻子,拜完就走回家再自殺,那計就失了。

定計太險,因緣就多,既然原文沒表更多因緣,那只能說吳用不太可能如此定計,花榮應是不在算內,是突然出現的。

再延伸,吳用勾結花榮,一同金蟬脫殼如何?也不太可能,因為畢竟要花榮的從人對證,單乙個吳用面貌有差,因為花榮看的貼切,或許無人深究。但如果在花榮從人眼下二人一同假死,那假花榮的相貌出一點差,兩人的假死就做不成了。

從文中吃驚可見,二人沒有先前勾結,前文也推出花榮出現並不在吳用算內,所以二人只能現場勾結。現場勾結就沒處找相貌能頂替花榮的屍體,所以兩人一起金蟬脫殼也不太可能。

繼續想下來,我們可以發現這麼一種可能的情形:吳用準備了一具與自己極相似的屍體,假做自縊等其他梁山人來祭掃時收屍,而突然撞見花榮自縊,就潛伏在一旁等花榮自縊之後掛上自己的假屍。

比前兩個金蟬脫殼來說,這個情形具備了理論上的可能,能夠自洽,或許吳學究真的這樣逃跑也說不定。不過對比起被花榮擒殺,這個假說要求更多的細節,更多的巧合,更加蹊蹺,而且這種懸疑劇情,也不像成書那會兒構思的。所以結論就是我一開始說的,吳用最有可能,是拜祭宋江時撞見花榮被殺了。

什麼你說我斷章取義?吳用生存主義,宋江把玩權謀,梁山勾心鬥角,哪乙個不是他們斷章取義得出來的?

6樓:

好漢能打,但是對付能打的好漢,最好的辦法就是派更能打的去解決能打的。

找不到?不存在的,大不了就準備很多能打的去打乙個人。

說難聽點的,匹夫之勇到頭來也就是乙個方臘,是國家的腫瘤不假,但是割掉就可以,何況還可以招降一波人去打。

但是是朝廷心腹大患的,恰恰是有腦子的反賊。還有什麼比乙個造反過,投降過,大戰過,有人脈,熟悉朝廷官兵的高智商反賊更危險的?

宋江這麼有號召力,殺了就好,沒組織的江湖好漢能掀起多大的風浪?但是先殺了吳用,可能會引起這種軍閥的警惕。但是軍閥頭子死了以後,沒有兵沒有將的吳用又能幹什麼呢?

7樓:

就不能有點基情???

這麼多殉主的,既有自願,也有被逼,反正沒人去黑。

紅樓夢開篇的瑞珠寶珠,後四十回的鴛鴦。

三國演義裡的陳宮,高順,沮授算吧,有黑的嗎?

外托君臣之義,內結骨肉之恩,這感情槓槓的。

咋全黑到吳學究身上了。

8樓:

好多朋友提到了劉關張,認為這三人桃園結義才是義的典範。這當然沒錯,但是我想問一句,諸葛亮和劉備之間,有沒有「義」?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為的又是哪個字?

吳用道號「加亮先生」,又被宋江稱為「賽諸葛」,而他也不免有諸葛亮這份書生意氣。作為梁山中少有的知識分子,吳用也和三國謀士一樣有「擇主」的意識,為什麼郭嘉離了袁紹轉投曹操最後還幫著曹操滅了老東家就是良禽擇木而棲,吳用棄了晁蓋跟了宋江就變成了兩面三刀?即使吳用身上有再多的匪氣,他依舊具備知識分子的屬性,因此這裡不能雙標。

吳用上應天機星,稱號又是「智多星」,本是乙個機敏巧思的人,而前期在晁蓋手下時,吳用可謂意氣風發,點子層出不窮。而到後期,吳用越發的畏首畏尾,如果宋江不在,甚至會說「宋公明兄長斷然不肯,我如何敢自作主張?」的話。

這是因為此時他已經將「服務宋江」變為了第一優先順序,這多像把自己活成了劉備意志的延續的諸葛孔明?

如果說吳用隨宋江而去不好理解的話,個人認為是因為水滸傳中並沒有類似三顧茅廬和白帝城託孤這樣的戲碼來描寫宋吳二位的感情是如何公升溫的。但是作為宋江的首席智囊(甚至唯一智囊),吳用可以說在梁山得到了足夠的施展空間,他的計謀會被採納,手下的弟兄們也會按他說的執行,而一旦品嚐過這種感覺,我覺得他也很難再去朝廷大員手下當乙個籍籍無名的幕僚了。宋江對他信任和依賴,使得他有可以為宋江死的理由。

豫讓刺趙襄子時,也說過「臣事範、中行氏,範、中行氏眾人遇我,我故眾人報之。至於智伯,國士遇我,我故國士報之」,在這點上,宋江作為吳用的「智伯」我覺得應該是夠資格的。而梁山的覆滅,也斷了吳用的後路,如果他和諸葛亮一樣有兵有地有糧有資本,我想他也斷不會自縊。

而梁山的覆滅,使得他沒有客觀條件來接續宋江的意志,兄弟的死亡,也是的他就像被切斷了左膀右臂,使得他的計謀沒有可以施展的工具。

其實四大名著經久不衰還是因為他們的核心是不過時的,就算放到今天,當你當過了雞頭之後,你又怎麼願意再去當乙個鳳尾呢?對於乙個擁有理想和抱負的知識分子來說,失去了理想的那天,就已經和死了沒什麼區別了,無非是30歲死了立馬就埋了,還是30歲死了80歲才埋的區別罷了。

好乙個吳用,好一本忠義水滸傳。

9樓:百花殺

有些人30歲死了,80歲才埋;有些人30歲死了,當場就埋了。

吳用可以說是乙個聰明人,從倖存梁山眾的結局中,已經看清楚了朝廷重臣的態度。

盧俊義宋江都能被毒殺,他吳用又怎能倖免?

就算吳用倖免,這輩子也不會再有向上的機會,他該怎麼辦?

理想破滅以後是否應該繼續讓肉體存活?吳用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物傷其類,兔死狐悲。

10樓:

排名第一的宋江和排名第二的盧俊義先後被朝廷做掉了,這給排名第三的吳用造成一種錯覺:朝廷打算按順序收拾梁山殘餘領導層,既然如此,不如我自己了斷,免受折辱!

估計排名第八的花榮也是這種想法,慢慢等著朝廷乙個乙個宰,太煎熬了,不如狠心自己來個痛快,也許還能給老婆孩子留條活路呢?

至於為什麼這倆不重舉大旗上梁山反抗,那也很簡單,當年梁山兵強馬壯之時尚且求招安謀生路,何況現在已經窮途末路了呢?對抗朝廷哪有那麼簡單。

等兩位老兄與宋黑三相會於九泉之下,最諷刺的事發生了,原來朝廷其實並沒有逐一清剿他們的想法,排第四的公孫勝和排第五的關勝該幹嘛幹嘛,後面的柴進李應等人甚至過的還不錯,這時候吳用想後悔也來不及了……

11樓:邢峰

吳用也沒有拋棄晁蓋啊,是天王自己已經不適合當老大了。為集體負責就得跟隨正確的指揮要不就全完蛋了都不懂? 用計招降是梁山的方針政策,吳總是落實人,怎麼把髒水潑到他身上?

盧俊義領導能力不足?我就呵呵了,盧俊義本身就是掛牌領導,但是人家那一身武藝就算掛牌也沒有人敢說不服的。吳用為啥要陪宋江?

我覺得那是乙個時代的結束,它不僅陪的是宋江,那麼多兄弟都死了,他也心灰意冷了。

自己活著其實沒啥意思,兄弟都死了就自己在那當官,內心也過意不去,難道用兄弟的鮮血染紅這身官袍嗎? 他們本身就是土匪,出來搞事也不是為了一方百姓,他留下只能服務於趙家人,所以已經沒啥活下來的理由了。

水滸傳裡吳用為什麼不給江州劫囚行動安排接應退路?

風雨者再戰 第一作者創作是想讓宋江到江州結識的張順,張橫,李俊等人也一起上梁山。但如果是簡單的在江州大戰時回合,落入下乘了。在白龍廟危機時刻出場,劇情起伏上更好。作者創作水平很高,伏筆很多,劇情銜接很合理。宋江沒找到張順戴宗李逵三人,獨自去潯陽樓喝酒,酒醉感慨之下寫了反詩,被黃文炳告了,找不到三人是...

桃木有什麼用?為什麼東方的鬼怕桃木劍,而西方的吸血鬼之類的也怕桃木劍?其中有典故麼?

元亨利貞夢的密碼 西方古代沒有桃木 西元前第二世紀之後,中中國人民培育的桃樹沿 絲綢之路 從甘肅 新疆經由中亞向西傳播到波斯,再從那裡引種到希臘 羅馬 地中海的沿岸各國,爾後漸次傳入法國 德國 西班牙 葡萄牙。但直至公元九世紀,歐洲種植桃樹才逐漸多起來。公元十五世紀後,中國的桃樹引進了英國。印度的桃...

《水滸傳》中,為什麼宋江以黃巢自比,最後卻選擇了招安?

談天口 敢笑黃巢不丈夫 說白了就是喝高了,吹吹牛而已!在鄆城縣,宋江只是個押司,公務員中不是很大的那種 在鄆城縣中宋江的形象是真的偏向 及時雨 的,誰家遇到婚喪嫁娶這等大事兒,拿不出錢來,找宋江,他出手闊綽,不吝嗇,是遠近聞名的大好人 但是他的形象僅此而已!他在鄆城縣不是什麼了不起的人物,至少沒有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