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眾不夠廣泛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因為沒辦法作出完全適應時代的改變,是不是就沒有繼續生存的價值了?

時間 2021-05-05 18:52:42

1樓:牧馬白雲間

在這個問題裡,我覺得可以先聊聊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價值。《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第三條裡面說:「國家對非物質文化遺產採取認定、記錄、建檔等措施予以儲存,對體現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具有歷史、文學、藝術、科學價值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採取傳承、傳播等措施予以保護。

」也就是說非物質文化遺產主要具有4項價值:①歷史價值、②文學價值、③藝術價值、④科學價值。

湖北鼓書這個專案我不了解,簡單查了一下,是一門以說、唱為主的曲藝形式。一般來說,乙個非物質文化遺產專案能夠反映乙個地區乙個群體對社會、對自然、對世界的共同認識。比如湖北鼓書又名「善書」「說善書」,主要的書目裡包括《花和尚》《羅成代嫁》《滴血成親》等,這些故事裡都反應了湖北人對善的理解和對人本性的要求,即樹立了乙個善的目標,也提出了向善的要求。

從書目、劇目的演變,也可以看出人們的道德要求的演變過程。從細微處著眼,就能分析出很多社會人類學的東西來。

湖北鼓書的歷史,正史記載甚少。從鼓書藝人的師徒相承關係追溯推測,清道光末年,即有有名的鼓書藝人賣藝授徒。在這之前的流傳時間肯定更久。

其中早期名藝人丁海洲(丁鐵板)據說是由山東經河南來湖北武漢獻藝謀生,他傳授了黃玉山等五個徒弟,繼有匡玉山、潘漢池、王鳴樂、陳謙聞、張明智等,共經歷七代師徒傳承。7代傳承,百年歷史,其中的經歷,滿滿都是大時代的變遷。從頭捋一遍這門藝術的發展史,其實就是這個地區的大歷史。

和一本正經的歷史相比,這樣的歷史更為鮮活。這就無法比擬的歷史價值。

湖北鼓書的一門曲藝藝術,但是不管是說是唱,內容都是傳統文學的底色。它以方言為載體,其唱詞以七字句、十字句為主,其中也穿插一些五字句。不管在形式上,還是在內容上,都具有獨特的文學價值。

以上就是簡單的羅列了一些關於湖北鼓書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專案的一些價值所在,我對這個專案不了解,只能簡單的說這麼一點內容。裡面具體的、深層次的價值體現,還需要進行深入的研究才能發現。

另外,我覺得你所說的價值,更多的是想是現實意義吧。受眾萎縮、傳承乏力是差不多所有非物質文化遺產專案面臨的問題,大勢所趨之餘,也沒有太過悲觀。據我所知,很多民間曲藝、戲曲也都還有這深厚的群眾基礎。

一些小民間劇團雖然生存的環境整體比較艱難,但是也有不少做的好的能夠脫穎而出,有不錯的收入,能夠招到新人來傳承。最極端的例子,我們曾經都以為相聲已經瀕危了,但是從郭德綱開始,人民發現原來傳統相聲還是有很多人喜歡,甚至成了一種社會現象。

我覺得不用悲觀,很多人都在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做著努力。

2樓:花絲鑲嵌點翠工藝

價值就在於「非遺物質文化遺產」這幾個字,什麼是【非物質】?什麼是【文化】?產品或者表演形式只是我們眼睛最直觀的感受而已,但它並不是最重要的。真正傳承下去的,是文化,精神…

3樓:薩達父.奧巴驢

以你所描述的老藝人的狀況,還是先把他們儲存著的故事給記錄下來,把他們的表演技巧記錄下來,然後供後人去參考努力吧!

因為目前這類文化要能夠傳下去,不是靠著幾個老藝術家就能夠做到的。這需要一些發展。

非物質文化遺產商業化弊端?

枯藤老樹 非物質文化遺產應當是屬於中國傳統文化一部分。其中有些確實是要借助商業化才能生存,比如曲藝雜技等。浙南等地有個 翻九樓 專案,就是靠給東家表演獲得一定的經濟報酬而生存下來的。因為表演時過於驚險,不大有人願意學習這門技術,據說浙江蕭山目前只有乙個傳人了。知乎上有個關於非遺的回答非常好,他說那些...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是否需要從娃娃抓起?

芭比娃娃522號 我覺得超級有必要,讓小朋友有這種意識總比沒有好,讓他了解了解非物質文化遺產也算是對他教育的一部分。當然要看他對什麼感興趣了,肯定不能強逼著他學,要不然會適得其反。你可以有意無意的讓他接觸接觸吧。 杞大叔 將中國的非物質文化引進校園,各式各樣精彩的活動總是會讓孩子們對課程充滿興趣 對...

商業性開發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影響有利還是弊?

duaner 有利。非遺有十類,其中很多類的非遺從起源上就是商業活動。例如手工技藝類非遺中的蘇繡,驢皮阿膠製作技藝,例如戲劇類的京劇,這些非遺的起源就是生產一種能在市場上交易的商品,從而讓從業者養家餬口。有些非遺是勞動或生活中產生的一些儀式,如民歌和節日慶典。這類非遺活動有些也開發出了IP產品,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