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說《黃帝內經》是「經驗科學和憑空想像的集大成者」這一說法?

時間 2021-05-09 09:07:09

1樓:蒹葭

沒文化說這話的人沒有文化

大概是小學初中畢業水平

因為中學的政治書上會講任何意識都有物質基礎,意識是由物質決定的大概這麼個意思

憑空想象,原來可以憑空想象

可能永動機也可以造出來

能量憑空地湧出來了

2樓:浮雲騎士

甚至連經驗科學都不是,純粹的憑空想象,被後人一頓亂吹。

馬王堆的醫書是目前發現最早的醫書,上面說人體有11條經,這是古人觀察出來的,雖然簡陋但有一定參考價值。而黃帝內經,純粹的連觀察都沒有,真的是YY而成,因為符合或者說按照當時的政治思想(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天人合一,被大力推廣。為了符合天人合一,拋棄客觀事實,強行增加一條經,讓人體經變為數字12,又將人體骨骼數說成360,因為古人認為這個符合一年的天數,內臟畫的稀里糊塗,有嚴重錯誤。

一本憑空想象而成的醫書,竟成為後世醫學的基礎,可怕。

3樓:無知勝有知

先說經驗,又過去了幾千年了吧,應該也有經驗吧,有新的經驗加入到黃帝內經嗎?不是說現在很先進嗎,很高科技嗎,如果經驗很足,再編乙個新版的黃帝內經啊,對吧,這是也可以的。實際呢,恰恰相反,就算內經是古人的經驗,現在的人沒幾個看的懂的,更別說往進加。

還有,黃帝內經成書才多少年,按現在人的想象古人科技又不發達,又弱智,短短那麼些年怎麼可能總結出比較厲害的經驗?而現在呢,都幾千年過去了,按理說總結的經驗應該一點不比古人少,而且還有內經的指導,更可以發展的多,才符合邏輯啊。為什麼偏偏沒有加進去新的經驗總結呢?

再說想象???

這都幾千年了,也沒人再憑空想象出黃帝內經相關的理論來。難道後人不如古人,今人不如古人?

還是說黃帝內經已經研究到終極了,很完善了,無懈可擊了?

綜上所想象,猜測,經驗來說,只能說明黃帝內經是一本超越現在的博大精深的頂級書籍。

這裡還是要提一下難經,還有傷寒,神農本草經,這四部書,被奉為經典,什麼叫經典,就是沒有人能達到如此高度的,修改不了的書籍。所以這四部經典在後來,乃至未來,也沒有任何人可以撼動,修改。但凡是乙個正常人,都不會去隨便修改真正的經典。

4樓:To洛茨ki

自身水平太差,對內經的科學性不多評價,雖然我覺得中國古代的東西用「科學」來衡量挺莫名其妙的。順帶一提,用內經作為素問靈樞的統稱,在備考的學生看來其實是一種不專業的表現…

給我的感覺是內經和中基都寫得挺亂的,我更喜歡傷寒。

5樓:陳陳

別胡說怎麼能這樣說呢

內經,是我五千年泱泱中華寶貴遺產

是指導我中醫招搖撞騙(呸呸劃掉)救死扶傷之偉大成就多少二把刀民間中醫靠這本書裝必,你說那是想象?!

你這是要砸人家飯碗吖

你的屁股一定沒有坐對位置!

你一定是海外敵對勢力派來的臥底!

但凡有一點點民族自尊心和中華自豪感

你就不會這麼說

你看,我乎知名自學派(目前無證)流弊閃閃中醫之優秀代表…… @鬼將軍 就不會這麼說

另外吧,還有眾多優秀的中醫愛好者,對內經的貢獻做出了發自靈魂的肯定比如好吧

至於他們為什麼這麼肯定

我也不是很清楚

但是他們看他們堅決的態度

我不由得覺得

他們一定是對的

畢竟,我相信「人,是要臉的」 @雞公尺

6樓:遊客20016

雖然這句話是損中醫的,但也太高估黃帝內經了。

雖然吧,醫學和經驗分不開,但是黃帝內經只能說是漢朝前的經驗總結。按能有甲骨文文物出土的四千年算,最多就兩千年的經驗科學。後面兩千年,大概是活人參身上去了。

祖宗之法,不可變!

7樓:行雲流水

黃帝內經是諸多醫家註解,並非憑空想象出來的提現了古代人天人合一,環境生活習慣等等得出來經驗,五千年,各醫家遵循黃帝內經的理論不斷的總結經驗,難經,傷寒雜病論,溫病學等等,都是遵循黃帝內經。大概古人認識字的人少,所以手抄的錯別字或者同音字等等吧特別多,但不影響醫家對它的執著,扁鵲見蔡桓公的故事扁鵲他哥哥才是大醫家,不治已病治未病,體現養生之道疾病論證,準確性,然後是張仲景,孫思邈等等,提出來實踐論證,都圍繞黃帝內經。所以黃帝內經是一本從理論實踐相結合起來的雛形,經後人不斷的修改提煉,形成的黃帝內經,不是一人之力而是經過多少醫家也許還有巫術等等形成的,理論,經過各醫家的補充,實現了中醫以黃帝內經為核心的中醫體系。

所以之所以能流傳於世,現在看得到的,證明還是有可傳性的。

8樓:

黃帝內經在空想領域就是個弟弟。

黃帝內經清楚地寫出了器官的大小形狀,經絡也是實體。雖然說裡面有很多的臆想和錯誤,但畢竟有一部分是遵從客觀事實的。

空想領域的大師是諢鉄樵。腎不是腎,氣不是氣,都是博大精深整體功能…這才是空想的集大成者。

後來的中醫都是繼承了腎不是腎的說法,但同時又抱著黃帝內經,多麼shameless

9樓:FoxMulder

有一定的道理。

比如經絡,《黃帝內經》裡明確說了,經絡是看得見摸得著的實體,這是經驗。

可這個經驗就跟每天看見太陽公升月亮落一樣,只是對現象的觀察,並沒有總結出什麼有價值的理論和經驗。

反倒是腦洞大開極盡臆想之能事,編出了一堆你開心就好的經脈學說。。。然而,血管淋巴管都分不清。。。

這樣的東西,醫學實用價值約等於沒有,倒是給後世文學和娛樂行業創造了非常不錯的創造素材。

10樓:路過

這個說法很貼切啊,在許多不明所以的外行人看來,《內經》就是經驗科學和憑空想象出來的,最不可思議的是,這種憑空想象,毫無科學依據的東西居然傳承了幾千年,被無數人拿來奉為經典

《黃帝內經》中「女七男八」的原理是?

冬小麥為什麼叫冬小麥。觀察。這個東西這個時候能長,去年前年是這樣,今年也是這樣,那明年還這麼種。是物有是性,再以性名之。是物有是數,則以數衡之。做父母的有個觀察,你家孩子幾歲來潮,我家的幾歲遺精,一代代的人,最後出個約數,大致是這規律。沒什麼先進可言,古人就是農耕時期樸素的觀察總結,記其規律。抽象是...

《黃帝內經》說的冬天要早睡晚起具體是什麼時候?

林一新 內經成書較早,後來的這種相當形象的時辰劃分法,可以作大致參考。夜半 雞鳴 平旦 3 5點 日出 食時隅中 日中 日昳 晡時 日入 17 19點 黃昏 19 21點 人定 內經所謂睡覺時間的早晚,早不是提早,而是順應陽氣以公升,晚不是推遲,而是順應陽氣以降。因此無論早起晚起,都是在太陽出來的時...

請問,中醫是如何理解 「四時陰陽」(《黃帝內經》四氣調神大倫篇第二)的呢?

玄不玄 不請自來 四氣調神大論 已經講得很明白了,我就不多說了。另外,四時陰陽不理解的話,想必你是中醫大一大二學生或者中醫愛好者,當然在知乎裡提這問題的也有可能是中醫黑。四時者,四季,春夏秋冬 其實真正臨床後會發現 五季 這個觀點更切合臨床實際 四季按照陰陽配屬 春夏為陽 秋冬為陰,陰陽之中復有陰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