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中「女七男八」的原理是?

時間 2021-05-29 22:47:18

1樓:

冬小麥為什麼叫冬小麥。

觀察。這個東西這個時候能長,去年前年是這樣,今年也是這樣,那明年還這麼種。

是物有是性,再以性名之。是物有是數,則以數衡之。

做父母的有個觀察,你家孩子幾歲來潮,我家的幾歲遺精,一代代的人,最後出個約數,大致是這規律。

沒什麼先進可言,古人就是農耕時期樸素的觀察總結,記其規律。

抽象是從具象來,好比文字總是源於象形演化,怎可能反著。文字如此,卦亦如此,卦象卦象,象是具體,算數不算卦是因為算數方便,拘於數下則蠢。

以卦象總結規律而成數,如依葉尋根,以數推演卦象,如依根摹葉,葉是葉,枝是枝,所得只是大概,未必是你要的那片那根。落實到現實,就是你閨女吃多了肉,初潮來早了,他兒子營養不良,十六歲卡襠還不長毛。

陰陽即陰陽,並非男女,宅男總不出屋,姑娘滿街滑板,男終是男,女仍是女,但以陰陽觀觀之則反。數無陰陽,而陰陽有數,故可以陰陽定數,不可以數強辨陰陽。內、易二經各取其數便為此理。

2樓:雷較瘦

黃帝作為中華民族的始祖,自然很關心子孫後代的繁衍發展。他就問歧伯,「人年老而無子者,材力盡邪?將天數然也?」即人老不能生孩子,是材力盡的緣故嗎,這是天數嗎?

岐伯答,「女子七歲,腎氣盛,齒更髮長。

二七,而天癸至,任脈通,太衝脈盛,月事以時下,故有子。

三七,腎氣平均,故真牙生而長極。

四七,筋骨堅,髮長極,身體盛壯。

五七,陽明脈衰,面始焦,發始墮。

六七,三陽脈衰於上,面皆焦,發始白。

七七,任脈虛,太衝脈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壞而無子也。

丈夫八歲,腎氣實,髮長齒更。

二八,腎氣盛,天癸至,精氣溢瀉,陰陽和,故能有子。

三八,腎氣平均,筋骨勁強,故真牙生而長極。

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滿壯。

五八,腎氣衰,髮墮齒槁。

六八,陽氣衰竭於上,面焦,髮鬢頒白。

七八,肝氣衰,筋不能動,天癸竭,精少,腎臟衰,形體皆極。

八八,則齒發去。」

岐伯講的是人的生理發育規律,女子七歲為乙個階段,男子八歲為乙個階段。記住,這個歲數是指虛歲,從娘胎開始算起的。這段論述,大致與實際情形一致,女孩比男孩發育早,而巔峰期相對短。

古人可謂觀察入微,但這裡有個地方非常值得研究,為什麼女子的週期是七七,男子的週期是八八,而不是女子六

八、男子七九或其它數呢?

單純從中醫的範疇來思考,可能只會認為講得很有道理,但有了術數、河圖洛書、八卦的概念後,我們應該發現這兩個數字背後還有其深意——黃帝所謂的天數。

首先七為陽數,八為陰數,女陰配陽數,男陽配陰數。正所謂「獨陽不生,孤陰不長」,女七男八體現了陰陽調和的基本規律。如明代名醫張景岳便指出:

「七為少陽之數,女本陰體,而得陽數者,陰中有陽也」,「八為少陰之數,男本陽體,而得陰數者,陽中有陰也」。

其次,陰數加陽數應該等於十五,這在講洛書的時候已經提過,才符合天數。而男女雖有別,相差卻不大,所以女七男八,而不是女九男六。

再來就是先天八卦的事情了。

伏羲創立的八卦叫先天八卦,周文王創的叫後天八卦。先天就是先於天地存在之前,如果有了天地萬物那就是後天了。乙個人在出生之前叫先天,呱呱墜地了就是後天。

《周易·說卦傳》對先天八卦的描述是,「天地定位,山澤通氣,雷風相搏,水火不相射。」

所謂天地定位,是指乾為天,坤為地,天在上,地在下,乾卦在南,坤卦在北。

所謂山澤通氣,是指艮卦象山,兌卦象澤,雲出於山中,澤中的水氣上公升,與山中的水氣溝通。艮在西北,兌在東南,山高水低,相互通感。

所謂雷風相捕,震卦為雷,巽卦為風。震在東北,巽在西南。雷風交加,彼此激盪應和。

所謂水火不相射,坎為水,離為火,坎居西方,離在東方,離又為太陽,東方為太陽之門戶;坎為月亮,西方為月亮之門戶,兩者相互資扶而不相衝擊。

如果我們把先天八卦排列組合一下,就能看出陰卦與陽卦都是三陰三陽,就是老子說的「二生三,三生萬物」。我們會發現乾卦三個爻都為陽,坤卦三個爻都為陰,而震、坎、艮、巽、離、兌六個卦既有陽爻又有陰爻。根據生物學的遺傳原理,古人定乾為父,坤為母,即天父地母,然後陰陽交合,生出其他六卦。

所以,在古人的說法就是「

乾為父,震為長男,坎為中男,艮為少男;

坤為母,巽為長女,離為中女,兌為少女。」

第一排的陽卦(男性),震卦初爻為陽爻,坎卦二爻為陽爻,艮卦三爻為陽爻。如果要給這三個陽卦排長幼,肯定是初爻為陽爻的是老大,二爻為陽的是老二,三爻為陽的是老三。所以震為長男,坎為中男,艮為少男。

第二排的陰卦(女性),巽卦初爻為陰爻,離卦二爻為陰爻,兌卦三爻為陰爻。如果要給這三個陰卦排長幼,肯定是初爻為陰爻的是老大,二爻為陰的是老二,三爻為陰的是老三。所以巽為長女,離為中女,兌為少女。

從規律來說,男人是越老越吃香,女人是越嫩越吃香。所以,長男少女是最佳的狀態。所以男性的先天卦是震卦,而女性的先天卦是兌卦。

然後到了人的生長發育階段,就是後天狀態,所以要配洛書之數,即後天八卦。從洛書上,震卦位於東北,其數為八;兌卦位於西方,其數為七。所以男數為八,女數為七。

而九為數之極,意味著即將歸一,無論男女都不能越過這個界限。《周易》中也僅有八八六十四卦,所以男數為八八,女數為七七。確實,男人的更年期比女性來得更晚,但總歸是不能脫出八八六十四的大限。

由此可見,前述的半百而衰,有說男人本來可以生猛到六十花甲,怎奈縱慾過度,五十就不能生育的意思了。

我推斷的古人腦洞大概就是如此,非常奇妙,能夠把生理規律與術數結合起來。這個巨集大的思想架構,真的奇葩,非今人所能理解。但我在找到這些答案之後,終於解決了看《黃帝內經》的一些困惑,我更有興趣和動力繼續去深挖老祖宗留下來的寶藏。

3樓:胡逸玄

內經中所講的男八女七,其實指木與火氣。河圖中講: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

在天為陽,在地為陰。女為陰從地而生,故為七數;男為陽從天而降,故為八數。

從五行來講:「水生木,木生火」。水為所有生命的根源,所以水不分陰陽,木與火則分有陰陽,故木有震巽,火有君相,如此則一變而二,二變而萬物矣。

4樓:

簡明扼要的答案:《內經》這整段話是圍繞著生育開始的,所以就要從生育的角度解讀,古人知道,生育這事行不行的判斷,在女子是姨媽,在男子是雞8,前者是血,血屬火,按照八卦裡的數字,火是七,後者是宗筋之匯,筋屬木,木的數字是八。所以就得出了這麼個鬼

(牽強附會的我)

--------以下是詳細認真扯淡版--------

簡單地說,這是我們的先人觀察的結果,發現剛好湊上這兩個數,但是凡事都要有個說得出的道理啊。同時,這種說不清道理的事還有千千萬,有的有了一些可能的答案,有的則絲毫沒有頭緒,但憑藉直覺,先人們相信一定有乙隻無形的大手操控著一切,這手不是神仙之手,是宇宙的規律之手(讚美古人!),是愛因斯坦口中「不擲骰子的上帝」的手——當然事實是它會「擲骰子」。

於是(開始胡說八道~其實前面已經開始了,發現了吧?)這群古人歷經很多年,一直想為他們在與這個世界交流的過程中產生的各種各樣的疑問找乙個「萬物之理」,想找到那個決定了一切的「道法」,也就是《內經》這第一篇裡在把黃帝這個人吹上天了之後提到的「上古之人,其知道者」的「道」。然後,他們還真編導出了乙個答案,也就是古代自然哲學的核心:

八卦數術。古人搞出這套密碼一樣的東西,以期能總結天地間萬事萬物的執行規律,所以這個女七男八的週期規律肯定也囊括其中。不知道是誰最先總結出了這個「道」,大概是那些「上古的真人」,「中古的至人」吧。

不巧的是,正如老子留下的文字所評價的,這個「道」它不是「常道」,所以「不可道」,所以我們只得到了這些「密碼」,歷經數千年也難以全部解讀,「密碼」的解讀也是一版又一版,窮盡了無數人的一生。所以我忿忿地想:肯定是這些傢伙不想他們享受過的「道生」讓人群輕易獲得,太壞了,哈哈——誒,別說他們不會這麼小氣,看看《內經》寫的可是「上古之人,其之道者」,說明還有「不知道者」的存在啊,而我們都是這部分人的後代,所以那幫傢伙可小心眼了,一點不分享。

於是說不清的理論變成了說不得的,然後老子同志就感慨其一定是無法用言語表達的。當然,也可能是他自己意外破譯出了,然後發現自己能成精,呃,成仙了,心想:我費了老大勁,心力耗盡,才不告訴你們這些只知道打打殺殺、不肯照著我的治國之道來的渣渣們,我要自己乙個人騎牛成仙去。

於是這些「密碼」仍然是不解之謎……

呃,好像編得過頭了,跑太偏了,收回來收回來——所以我自己對這個週期規律的解讀也是基於一些八卦的內容(繼續胡說八道)。

按照先天八卦,七為火,八為木(1注:按照後天八卦,七是金,八是土,但因為一系列這裡略去的推理——其實就是發現和後面的內容不能搭界,哈哈——所以不採用。2注:

先天八卦裡,二也是火,三也是木,而之所以不取這兩個數不是因為與觀察不符,而是這兩個數是生數,而人稟地氣,當加上土之數五而成)。巧的是男女週期之數加起來剛好是十五,而十五是八卦裡經常出現的。那為什麼不是六水九金?

整段話的開始就是從有子無子說起的,所以要從生育的角度去看。女子雖屬陰,但又以血為本,經血就是女子生育的標誌,而血赤屬火,所以女子依火數;男子以精為本,說到精就不得不說陰器,陰器是男子生育的標誌,又是宗筋之匯,而肝主筋,又繞陰器,所以男子依木數。

所以也可以說,以血為本,以精為本,這兩句話是為「生育」服務的。也沒什麼奇怪的,人是生物,生物無非兩件事:生存和繁衍。

天性使然(所以這才是前面不採用後天八卦的原因:個人看來,先後天八卦是兩種描述「氣」的角度,先天八卦講固有特性,後天八卦講動態關係。天性是埋在基因裡的,那是人的基礎,要用先天的氣,而後天的氣是用於處理發生在人身上的事的)。

5樓:郗純

女七男八,可以有兩種解釋:

一種是概率,也就是大體上七不離八,所以人們也就不去搞精確統計了。

但實際上僅僅是一種大概、差不多的認同,是不能較真的。

一是古代和現代是有差別的;

二是不同地域是有差別的,如南方和北方是有差別的;

三是即便是同時代同地域也是有差別的。記得我讀初中二年級時,週末被乙個比我們大一歲的農村同學叫到他家去玩。當天晚上很熱鬧,我和另乙個被叫去的同學都跟著上酒席吃了,但為什麼吃,我們不知道,當時很單純,也不問。

當夜被安排睡在他家裡。第二天,又跟著吃了早飯、午飯,下午回校了。我們兩個還是什麼也不問,當是玩兒的。

過了四年後,我18歲了,慢慢的才明白,那天是參加了這個農村同學的結婚儀式。但我們三個人一直到現在,幾十年過去了,都沒有提起過這件事。

所以,有些說法不必較真的。也就是大概說說,湊個數的。

黃帝內經中的「長夏」指的是什麼?

麥冬 時值長夏,宜清補,宜健脾胃。整個夏季因為天氣炎熱,人們為了補充 水分而多食瓜果,這會造成夏末秋初之 際,脾胃處於乙個虛弱的狀態,這個時 期不能吃的過於寒涼,不然脾陽虧虛,原動力不足,全身氣血生化受到影響,水濕凝聚不散,容易形成外乾內濕,常 常表現為舌苔白 胖大,舌體齒痕多等 症狀。除此之外,秋...

《黃帝內經》中《素問 至真要大論篇》的「復」(太陽之複 少陽之複)如何理解?

爾雅 釋言 復,返也。說文解字注 返,還也。還,復也。皆訓往而仍來。易經 泰卦 無往不復。就是去了又回。這個是五運六氣上的術語,大概意思就是古人解釋氣候異常的一種說辭。比如現在的運氣稱陽明之複,陽明燥金之氣早就在去年冬天就過去了,現在又回來了。燥金是隱喻秋天的氣候特點,冬行秋令說明天氣遠沒那麼寒冷,...

如何看待說《黃帝內經》是「經驗科學和憑空想像的集大成者」這一說法?

蒹葭 沒文化說這話的人沒有文化 大概是小學初中畢業水平 因為中學的政治書上會講任何意識都有物質基礎,意識是由物質決定的大概這麼個意思 憑空想象,原來可以憑空想象 可能永動機也可以造出來 能量憑空地湧出來了 浮雲騎士 甚至連經驗科學都不是,純粹的憑空想象,被後人一頓亂吹。馬王堆的醫書是目前發現最早的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