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博物院上百萬件藏品,為何不能更多的形成常規展,如果故宮條件不合適,那麼是否要考慮建新的展館?

時間 2021-05-09 07:46:38

1樓:

不完全是場地的問題。北京雖擠的很,但倘若確實想做什麼都是可以的。

主要是考慮到文物本身。

因為相對於庫房來講被展出文物所處的環境波動極大,濕度溫度控制起來都相對麻煩很多,想控制好要耗費大量資金。而且,展出的光照對文物也有影響。

所以輪展是為了文物能夠休息。

2樓:這世界唯1的你

故宮的180萬件套文物聽起來是很多,也的確受制於它場地有限,一些體量比較大的文物比如地毯、大型書畫卷軸之類的不能展出。針對這一點單霽翔規劃籌建了故宮博物院北院區,位址在海淀區上莊鎮,現在還在籌備階段。計畫建設現代化的展廳,為展出和修復大體量文物提供空間場所。

另一方面我想說博物館的文物藏品並不一定全部都要展出,並且故宮文物數量龐大、修復隊伍人數有限,可能很大一部分文物的品相狀態並不一定適合出展覽。社會宣傳教育是博物館的重要職能,但故宮也是個學術機構(比高校、科研院所還是差……),那些沒有展出的文物也是學術研究的重要物件和資料。

3樓:

看了以上幾位的回答,我還是想補充幾點:

1、故宮文物確實很多,單院長在多次演講中很明確的說出文物的構成品類及數量。不過有一點需要補充的是,其中部分文物是不太適合常設展覽的,比如書畫類藏品,相對來說比較脆弱,經常性展出本身就是對文物的破壞;古籍善本也不適宜作為常設展覽;還有一些不太成展覽系列的單件或組的文物也不太適合常設展。

2、故宮作為明清遺留的最大且完整的建築群,本身就是一種常設展覽,且古建築的使用上確實不太適合作為展廳進行布展和策劃。目前,故宮已經有不少原狀陳列展廳,但是一旦原狀陳列就意味著無法有效利用空間做更多的文物展示空間。其實原狀陳列更能體現皇家的真實生活環境。

3、故宮藏品中的明清家具、地毯、鹵簿儀仗等都屬於較為大型的展品,現有空間無法滿足展覽的需求。故宮為了能更有效的提高文物展示數量準備在海淀區西北部建設新館來解決大型文物的展覽問題,所以觀眾可以期待一下。

相信故宮在這個大平台上,一定可以發展的越來越好!

如何看待台灣故宮博物院將顏真卿《祭侄文稿》送至日本展出這件事?

1996年,可是台海局勢最緊張的一年,這時候送文物去美國?其意不言自明!當然,目前送頂級文物去日本,似乎也有這麼個意思。話說回來,國民黨千里輾轉送文物的經驗倒是最豐富的。抗戰 內戰 也算是沾了現代科技的光,特別是紙質的文物,幾十年前毀了就算是沒了,現在有影印,敘利亞那個佛還好是現在毀的,至少還有彩照...

如何看待溥儀晚年進故宮博物院參觀時被告知要買門票?

dalan wang 這個事件的梗,應該是電影 末代皇帝 中最後一幕,政協文史研究員溥儀同志在街上看到胡學範同志被批鬥後,激動不已,決定回故宮找蛐蛐,平靜一下澎湃的心境。賣票的自然不認識前朝的真龍天子,該收錢收錢,引發觀眾的唏噓感慨。實際上,溥儀在回到北京後,有沒有去過故宮?這件事本身大概就是個問題...

故宮博物院現在的開放程度如何?各部分的封閉和開放是根據什麼進行考量的?

小毛球 馬年年底去了第二趟,把開放的每個宮都仔細看了一遍。感覺現在故宮管理最bug的點就是把某些宮修繕成了研究所或者捐獻者的功德陳列室。整體看下來,就像樓上答主們所提到的,定位混亂。個人感覺,故宮作為中國古代建築文化藝術的代表,無論從哪一角度進行展示都非常nice 詞窮找不到詞語形容了哭臉 我常常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