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超脫》裡的悲傷從何而來

時間 2021-05-08 18:56:42

1樓:

不得不說,很好看,無論劇情、鏡頭、細節、演技還是翻譯都是無可挑剔。

然而我全場平靜的看完,沒有感覺到絲毫的悲傷,反而感覺到電影名字一樣的「超脫」,感覺自己突然釋然了。

我們每個人都不可否認的能在這部電影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因為這個世界上沒有誰是不存在悲傷的一面的,它或許浮於表面、或許深藏內心的,但是你不可否認它就是你的一部分,你不能給他定義為壞的一面,因為有悲傷才會有快樂,所有的好與壞都是對比出來的。它只是把沒個人內心深處的一面挖掘出來放在表面上,讓你去感受。

你說他是悲傷是悲涼,但我卻覺得它是生活的常態。

2樓:莫逆

我覺得這種悲傷感是因為每個人都很無助吧。

我覺得超脫給人最直觀的感受就是無助,這種巨大的無助感並不是通過漸入的劇情緩緩引入,慢慢將你蠶食。而是一開始就直接將你吞噬,籠罩其中。

從影片開頭艾德里安·布洛迪特有的低沉略帶沙啞的嗓音,伴隨托尼凱耶擅長的黑白偽紀錄片畫面,緩慢的念著獨白開始,孤獨的無助感就直接毫不掩飾的暴露在觀眾面前。

影片中的每一位角色都在觀眾的面前掙扎:公車上掩面默聲流淚的男主,手指扣著鐵柵欄痛苦的仰頭的男老師,雙手染著鮮血卻仰著臉一臉費解和痛苦的男孩,拖著稚嫩的外表滿身傷痕到處攬客的雛妓,甚至是僅僅出現了幾秒的因沒能照顧好老年痴呆的男主外公而被男主怒斥到不知所措的女護工等等。

片中的每個人都是孤獨的,都在無聲的掙扎,痛哭,在絕望的邊緣遊弋,但是卻無法向別人尋求幫助,正如影片中男主的獨白:「我們都有難題需要解決,這些難題,跟著我們晚上回家,跟著我們早上去上班,那種無助,那種感覺,像在大海上漂泊,沒救生圈,沒救生衣,而你還以為,你在給別人扔救生圈。」

更可悲的是,這種無助感是沒有盡頭的,影片結尾男主坐在教室中面對殘破的教室緩緩朗讀愛倫坡的《厄舍府的倒塌》,螢幕漸黑,給這種無助感畫上的並不是句號,而是沉重的省略號。

3樓:

你以為自己可變的,皆不可控。

你嘗試改變的人,還在他們原始的軌道。

你想要扭正某個人的生命,發現自己也在這條路上。

你想救的人太多,你沒來得及先救自己。

4樓:

殘忍的現實,毫無責任的家長,墮落的少年,和主角悲痛的過往,對現實的無力挽救,而正正是無法超脫自身才是最大的悲劇。暗喻人性的悲涼,荒蕪的一面就像影片的最後的那首詩和畫面。

關羽的傲氣從何而來?

那些喜歡的人 關羽是殺人犯,你懂嗎?戰場上砍過人的都是驕兵悍將,你以為張飛就不傲嗎?你以為趙雲就不傲嗎?跟你客氣都是有原因的,關羽為什麼不跟別人客氣?因為他沒有需求,對曹操不用說了,那是敵人,跟他客氣什麼,對孫權也是一樣,對士族,那也是曾經壓迫過他的人,他又不想成為士族,自然沒有什麼好臉色,你看他愛...

家的品質感從何而來?

AEG德國電器 許多人都希望讓自己的家更有品質感。品質感從何而來?是家居產品高效且貼心的內在功能,與極簡設計易搭配各種裝修風格的外在設計,為居家生活增添色彩,在生活環節中提供高效服務,讓生活充滿儀式感。家是我們生活中停留時間最久的場所,也是對我們來說意義最大的地方,為家中添置外在設計及內在功能兼備,...

遊戲的打擊感從何而來?

jonathan 說乙個比較小的。在 動畫人生存手冊 裡寫過,要想表現打擊的力量,千萬不要畫打中的那一幀,只畫打中前和打中後,衝擊力大10倍。2d遊戲通常也是這樣做的。3D的動作遊戲,特別是歐美的動作遊戲,一般受傷都是從現有的姿勢過渡到受傷的姿勢。the last of us 幕後裡說過,對於近戰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