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羞恥感從何而來?

時間 2021-05-10 22:49:31

1樓:一乙木

"你這個人知不知道羞恥?"許多小孩在考試不及格的時候都會聽到這句話,畢竟孩子還是別人的好,可對孩子來說,這種羞恥感會影響其一生。

施琪嘉在《療癒你的內在小孩》中指出,乙個充滿羞恥感的內在小孩,總是有以下幾個表現。

首先是極度缺乏自信,在公眾場合不敢大聲講話,生怕自己說錯了別人會嘲笑自己。時間長了就會養成不管做什麼都會畏畏縮縮的習慣,社交能力大打折扣。

其次是膽小怕事,缺乏反抗精神和自我防禦能力。不斷的被人否定,不斷的被人拒絕,自我的需求也不敢表達,幹什麼都是謹小慎微,讓人覺得唯唯諾諾。

接著便是低自尊和低價值感弱。內在小孩有極強的羞恥感的人在成年以後總會覺得自己低人一等,自我感覺也十分卑微,存在感特別弱。

再次就是內在小孩充滿著羞恥感的人常常悲觀厭世,甚至抑鬱、自殺。這和有些父母在教育子女的時候總愛說"你給我去死"有關。

最後,羞恥的內在小孩有時候反而會表現出完全相反的行為。自己想的和現實世界完全相反,活在自己的世界裡走不出來。

以上就是有羞恥感的內在小孩常有的外在表現。雖然羞恥感對我們有一定的消極影響,但也不能否認其是形成自尊和實現自我價值的安全防線。畢竟羞恥感是乙個人的最低道德底線。

2樓:於飛

羞恥心是怎麼來的,又是什麼感覺呢?動物是沒有羞恥感的,它們可以在大庭廣眾之下排便和交配,某些動物(比如貓咪)會躲起來也是為了安全,羞恥心是人類所特有的,是社會文明的產物。羞恥的感覺無法客觀描述,只能加以形容,比如恨不得找個地縫鑽進去,再比如沒臉見人了,羞恥的軀體反應主要有緊張、發熱和臉紅。

某些心理問題是由羞恥心過強導致的,比如因為某些性衝動而感到自責和焦慮,再比如想要消除自己的性聯想卻越控制越失控。當事人求助的問題是自己有焦慮症、恐懼症或強迫症,但實際上是由過強的羞恥心導致的。過強的羞恥心來自於青少年時期長輩過度的羞恥心教育,適度的羞恥心會讓乙個人自尊、自愛和自強,但過度的羞恥心則會影響乙個人的生存質量和未來發展,比如異性恐懼,會導致乙個人社交和戀愛困難,成為大齡剩男剩女。

3樓:一轉傾心

我的愚見是:我比較認同你自己的假設,換位思考。看來樓主如無意外是個為別人著想的人。

第乙個場景,你和你的朋友心理換位,你站在了他的角度看問題,如果是你的哥兒們如廁,他會覺得不應該在你的父母面前失態。或者你和你的父母心理換位,你站在了他們角度看問題,覺得自己的孩子是否應該在哥兒們的面前也保持基本的儀態,他們也希望你關上門,所以雙重換位思考的作用下,你潛意識就會關上門。第二個場景則是你分別把自己代入到女友和女友的室友兩個角色中。

4樓:林睡

用羞恥感有些過了,頂多是羞澀之情。

你朋友和你父母非親密狀態。

你和你女朋友室友非親密狀態。

袒露隱私狀態是得在全部都是親密狀態下完成。

當空間裡存在一種非親密狀態,不管是直接的還是間接的,都會不適應,羞澀之前隨即而來。

5樓:

這不是羞恥感,有些事情就是私密的,你上廁所關下門兒,因為你撒尿本身就是一件私密的事情,而且這是一種禮貌,避免別人路過或者誤入造成尷尬。你又不是不由自主地抬起一條腿撒怕人看見,羞恥啥呀,理直氣壯的撒!但我關著點門,也不能太光明正大對不對?

價值感從何而來?

於飛 通常來說,當人在感到挫敗或者無聊的時候,就容易出現一些心理困擾,而當人感到順利或者充實的時候,則不會有心理困擾。這是因為,挫敗感和無聊,引發了人的無能感和低價值感,所以人的身心就自動自發的創造出一些問題去解決,並經由解決這些無中生有的問題,而獲得存在的價值感,說的通俗一點就是 有事幹了。也可以...

遊戲的打擊感從何而來?

jonathan 說乙個比較小的。在 動畫人生存手冊 裡寫過,要想表現打擊的力量,千萬不要畫打中的那一幀,只畫打中前和打中後,衝擊力大10倍。2d遊戲通常也是這樣做的。3D的動作遊戲,特別是歐美的動作遊戲,一般受傷都是從現有的姿勢過渡到受傷的姿勢。the last of us 幕後裡說過,對於近戰動...

生活的幸福感從何而來?

千年神針 幸福感是一種主觀感受,很多客觀因素並不能必然決定幸福的感受 但在現代社會裡,和平年代。多數人的幸福感,受制於 家庭關係 健康狀況 收入水平 影響幸福感的三大因素 不展開談,自行思考! 看到的只是背影 幸福感是是一種感覺,是從生活的每一過程中得到的感受。有錢人是比沒錢更容易獲得幸福。有錢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