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非常精闢的文言文政論散文

時間 2021-05-08 12:31:41

1樓:

居然沒人說仲長統的《昌言》!

莊園經濟:「限夫田以斷並兼,急農桑以豐委積,嚴禁令以階僭差,察苛刻以絕煩暴」

外戚宦官專權:「政不分於外戚之家,權不入於宦豎之門」。

門閥世族政治:反對「選士而論族姓閥閱」,主張「核才藝以敘官宜」。

在哲學上也有貢獻:提出了「人事為本,天道為末」的觀點,反對迷信天道而揹人事。其實也是針對東漢末年讖緯之學廣泛流暢的現象。

2樓:hardsinger

魏徵諫太宗十思疏

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源不深而望流之遠,根不固而求木之長,德不厚而思國之安,臣雖下愚,知其不可,而況於明哲乎?人君當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將崇極天之峻,永保無疆之休。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儉,德不處其厚,情不勝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長也。

源深流自遠,行健天同功

3樓:大Sen

西漢時期

陸賈著政論散文

《新語》

傳曰:「天生萬物,以地養之,聖人成之。」功德參合,而道術生焉。

故曰:張日月,列星辰,序四時,調陰陽,布氣治性,次置五行,春生夏長,秋收冬藏,陽生雷電,陰成霜雪,養育群生,一茂一亡,潤之以風雨,曝之以日光,溫之以節氣,降之以殞霜,位之以眾星,制之以鬥衡,苞之以六合,羅之以紀綱,改之以災變,告之以禎祥,動之以生殺,悟之以文章。

故在天者可見,在地者可量,在物者可紀,在人者可相。

在地者可量

故地封五岳,畫四瀆,規洿澤,通水泉,樹物養類,苞植萬根,暴形養精,以立群生,不違天時,不奪物性,不藏其情,不匿其詐。

在物者可紀

故知天者仰觀天文,知地者俯察地理。??行喘息,??飛蠕動之類,水生陸行,根著葉長之屬,為寧其心而安其性,蓋天地相承,氣感相應而成者也。

於是先聖乃仰觀天文,俯察地理,圖畫乾坤,以定人道,民始開悟,知有父子之親,君臣之義,夫婦之別,長幼之序。於是百官立,王道乃生。

民人食肉飲血,衣皮毛;至於神農,以為行蟲走獸,難以養民,乃求可食之物,嘗百草之實,察酸苦之味,教人食五穀。

在人者可相

天下人民,野居穴處,未有室屋,則與禽獸同域。於是黃帝乃伐木構材,築作宮室,上棟下宇,以避風雨。

民知室居食谷,而未知功力。於是后稷乃列封疆,畫畔界,以分土地之所宜;闢土殖谷,以用養民;種桑麻,致絲??,以蔽形體。

當斯之時,四瀆未通,洪水為害;禹乃決江疏河,通之四瀆,致之於海,大小相引,高下相受,百川順流,各歸其所,然後人民得去高險,處平土。

川谷交錯,風化未通,九州絕隔,未有舟車之用,以濟深致遠;於是奚仲乃橈曲為輪,因直為轅,駕馬服牛,浮舟杖楫,以代人力。

鑠金鏤木,分苞燒殖,以備器械,於是民知輕重,好利惡難,避勞就逸;於是皋陶乃立獄製罪,縣賞設罰,異是非,明好噁,檢奸邪,消佚亂。

民知畏法,而無禮義;於是中聖乃設闢雍庠序之教,以正上下之儀,明父子之禮,君臣之義,使強不凌弱,眾不暴寡,棄貪鄙之心,興清潔之行。

禮義不行,綱紀不立,後世衰廢,於是後聖乃定五經,明六藝,承天統地,窮事察微,原情立本,以緒人倫,宗諸天地,纂修篇章,垂諸來世,被諸鳥獸,以匡衰亂,天人合策,原道悉備,智者達其心,百工窮其巧,乃調之以管弦絲竹之音,設鐘鼓歌舞之樂,以節奢侈,正風俗,通文雅。

後世淫邪,增之以鄭、衛之音,民棄本趨末,技巧橫出,用意各殊,則加雕文刻鏤,傅致膠漆丹青、玄黃

琦瑋之色,以窮耳目之好,極工匠之巧。

夫驢騾駱駝,犀象玳瑁,琥珀珊瑚,翠羽珠玉,山生水藏,擇地而居,潔清明朗,潤澤而濡,磨而不磷,涅而不淄,天氣所生,神靈所治,幽閒清淨,與神浮沈,莫不效力為用,盡情為器。故曰,聖人成之。所以能統物通變,治情性,顯仁義也。

聖人夫人者,寬博浩大,恢廓密微,附遠寧近,懷來

萬邦。故聖人懷仁仗義,分明纖微,忖度天地,危而不傾,佚而不亂者,仁義之所治也。行之於親近而疏遠悅,修之於閨門之內而名譽馳於外。

故仁無隱而不著,無幽而不彰者。虞舜蒸蒸於父母,光耀於天地;伯夷、叔齊餓於首陽,功美垂於萬代;太公自布衣公升三公之位,累世享千乘之爵;知伯仗威任力,兼三晉而亡。

君子之道

是以君子握道而治,據德而行,席仁而坐,杖義而強,虛無寂寞,通動無量。故制事因短,而動益長,以圓制規,以矩立方。聖人王世,賢者建功,湯舉伊尹,周任呂望,行合天地,德配陰陽,承天誅惡,克暴除殃,將氣養物,明□設光,耳聽八極,目睹四方,忠進讒退,直立邪亡,道行奸止,不得兩張,□□本理,杜漸消萌。

夫謀事不並仁義者後必敗,殖不固本而立高基者後必崩。故聖人防亂以經藝,工正曲以準繩。德盛者威廣,力盛者驕眾。齊桓公

尚德以霸,秦二世尚刑而亡。

禮樂故虐行則怨積,德布則功興,百姓以德附,骨肉以仁親,夫婦以義合,朋友以義信,君臣以義序,百官以義承,曾、閔以仁成大孝,伯姬以義建至貞,守國者以仁堅固,佐君者以義不傾,君以仁治,臣以義平,鄉黨以仁恂恂,朝廷以義便便,美女以貞顯其行,烈士以義彰其名,陽氣以仁生,陰節以義降,鹿鳴以仁求其群,關雎以義鳴其雄,春秋以仁義貶絕,詩以仁義存亡,幹、坤以仁和合,八卦以義相承,書以仁敘九族,君臣以義制忠,禮以仁盡節,樂以禮公升降。

仁者仁者道之紀,義者聖之學。學之者明,失之者昏,背之者亡。陳力就列,以義建功,師旅行陣,德仁為固,仗義而強,調氣養性,仁者壽長,美才次德,義者行方。

君子以義相褒,小人以利相欺,愚者以力相亂,賢者以義相治。穀梁傳曰:「仁者以治親,義者以利尊。

萬世不亂,仁義之所治也。

4樓:慶歡餘

李斯《諫逐客書》

臣聞吏議逐客,竊以為過矣。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於戎,東得百里奚於宛,迎蹇叔於宋,求邳豹、公孫支於晉。此五子者,不產於秦,而穆公用之,併國二十,遂霸西戎。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風易俗,民以殷盛,國以富強,百姓樂用,諸侯親服,獲楚、魏之師,舉地千里,至今治強。惠王用張儀之計,拔三川之地,西並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漢中,包九夷,制鄢、郢,東據成皋之險,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國之從,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昭王得范雎,廢穰侯,逐華陽,強公室,杜私門,蠶食諸侯,使秦成帝業。

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觀之,客何負於秦哉!向使四君卻客而不內,疏士而不用,是使國無富利之實,而秦無強大之名也。

今陛下致崑山之玉,有隨和之寶,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劍,乘纖離之馬,建翠鳳之旗,樹靈鼉之鼓。此數寶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說之,何也?必秦國之所生然後可,則是夜光之璧,不飾朝廷;犀象之器,不為玩好;鄭、衛之女不充後宮,而駿良駃騠不實外廄,江南金錫不為用,西蜀丹青不為採。

所以飾後宮,充下陳,娛心意,說耳目者,必出於秦然後可,則是宛珠之簪,傅璣之珥,阿縞之衣,錦繡之飾不進於前,而隨俗雅化,佳冶窈窕,趙女不立於側也。夫擊甕叩缶彈箏搏髀,而歌呼嗚嗚快耳者,真秦之聲也;鄭衛桑間、韶、虞、武、象者,異國之樂也。今棄擊甕叩缶而就鄭衛,退彈箏而取韶虞,若是者何也?

快意當前,適觀而已矣。今取人則不然。不問可否,不論曲直,非秦者去,為客者逐。

然則是所重者在乎色樂珠玉,而所輕者在乎人民也。此非所以跨海內、制諸侯之術也。

臣聞地廣者粟多,國大者人眾,兵強則士勇。是以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卻眾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無四方,民無異國,四時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無敵也。

今乃棄黔首以資敵國,卻賓客以業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謂「借寇兵而齎盜糧」者也。夫物不產於秦,可寶者多;士不產於秦,而願忠者眾。今逐客以資敵國,損民以益讎,內自虛而外樹怨於諸侯,求國無危,不可得也。

5樓:louzhiguo0000

封建論,柳宗元客觀分析了原始社會如何演變成封建社會,然後封建社會又如何發展到郡縣社會的。最後清楚地說明社會制度的演變非聖人之意也,勢也,也就是說社會制度的大方向轉型是客觀形勢使然,而非某些大人物的意志使然(直至現在,很多人都不明白這個道理)。

6樓:狍鴞迷失在1931

韓意以矛陷盾駁名諱

柳宗元破「復仇」論

歐陽修說天下盛衰

歐陽修反客為主論朋黨

玖陽修宛轉批諫官

蘇詢論六國對秦之策

蘇詢論治心之道

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

蘇轍「為文養氣」巧自薦

賣柑者託柑諷政

李費「無眼」題孔子像

黃宗羲論立君之道

季粱論修政諫追楚師

燭之武說利害退秦師

蹇叔哭師阻東

駒支從容不迫駁晉

子產勸範宣子輕幣

子產巧喻勸子皮

鄭卻楚率兵入城迎親

召公諫厲王止謗

襄王婉拒晉文公請隧

叔向賀宣子之貧

蘇秦巧言說縱橫

司馬錯釜底抽薪駁張儀

陳軫善辯表忠心

范睢迂迴說秦王

齊人以「海大魚」輟城薛

鄒忌諷齊王訥諫

陳杉州離吉退楚師

顏脂舌戰群臣

起成後以問論「民本」

莊辛能吉論亡國

唐唯不辱使命

晏子賀弦章萬幸不死

晏子「弦外之音」救馬伕

晏子使楚揚齊威

晏子以「蛹貴履賤」勸省刑

孔子駁平氏將伐額電

墨子以染絲為喻論「慎染」

墨子駁諸侯攻戰

墨子駁儒家之說

墨子智辯解宋唯

孟子談治國之道

孟子暢言仁政

盂子說天時地利人和

孟子答「好辯」說

孟子說憂患與安樂

魏車笑說井底虹

莊惠漳水之辯

柳下蹈痛斥孔丘

有哪些非常經典的文言文對話?

君子 子貢問政 子貢問政。子曰 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貢曰 必不得已而去,於斯三者何先?曰 去兵。子貢曰 必不得已去,於斯二者何先?曰 去食。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曹劌請見。其鄉人曰 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 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乃入見。問 何以戰?公曰 衣食所安,弗...

有哪些文言文散文你覺得是不容錯過的?

寸君 少年時讀 陋室銘 總覺得小氣,屬於少年人的應該是王圖霸業,應該是江湖恩仇。總想著千軍萬馬裡最亮的兜鍪是我,白袍駿馬上長槍寶劍的是我。匡扶社稷隻手補天的是我,甚至開疆拓土再開皇朝的是我。那是小時候的夢境,讀不進去的古文。而今在翻過頭來讀。劉禹錫的 陋室 卻簡直是神仙幻境。什麼致君堯舜上,什麼天下...

有哪些很喪的文言文?

狗剩吖 不知道合不合題意,但是王羲之的喪亂帖很有韻味。羲之頓首 喪亂之極,先墓再離荼毒,追惟酷甚,號慕摧絕,痛貫心肝,痛當奈何奈何!雖即修復,未獲賓士,哀毒益深,奈何奈何!臨紙感哽,不知何言!羲之頓首頓首。 顧秉斐 私認為看過的文言文不算多也不算少。感覺蘇軾的 後赤壁賦 裡有一股又頹廢又吊詭的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