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慘世界》最後冉阿讓的結局,雨果大人是不是寫得有點矯情了?

時間 2021-05-05 18:09:28

1樓:

冉阿讓的悲慘結局,是出於他的人生觀念,人總會犯錯,但知錯不改,是最大的罪惡,上帝不會原諒他,後來的他醒悟了,不想讓女兒遭遇自已的困境,說明人犯錯可以原諒的。

2樓:犹豬號上的士官長

這是冉阿讓偉大的地方:他將珂賽特和她悲慘的身世隔離開來。他的最終目的是讓珂賽特過上上層人的生活,在故事的最後,唯一可能和下層人關聯上的就是他自己了,因此他選擇了離開。

其實你的父母又何嘗不是這樣?多少父母年輕時由於政策原因沒有能實現夢想,他們省吃儉用,換來孩子吃有營養的食品,身子長的健康,心理也沒有創傷,接受良好教育,考上大學,來到大城市,之後就淡出了孩子的生活?冉阿讓就是為人父母者的代表。

3樓:

冉阿讓的一生,從少年時代為養活家人犯罪,中年時代發明技術成為市長,晚年遇見芳汀並撫養珂賽特長大,他的生活總有各種各樣的悲慘與麻煩,但他都經歷了,生存下來了。他的人生歷經種種,從不空虛。

他是珂賽特的養父,他向芳汀承諾並撫養她,給她幸福。他歷經修道院、革命,自我掙扎,雖然他的晚年生活只有珂賽特,但幾經掙扎,他還是成全了她與馬呂斯。在那時他已經沒有了沙威的追捕,沒有了馬呂斯的懷疑,也沒有了珂賽特的相伴。

霎那間,冉阿讓從無空虛的生命,在世間沒了存在的意義,除了孤獨,他已無牽掛。這並不是珂賽特和馬呂斯的錯,他們出生、成長於不一樣的世界,他們是心懷溫柔與愛的善良的人。但乙個人人生的去向,也是一種運氣,即便兩個年青人重新發現了冉阿讓的世界,並不意味著他的生命欣欣向榮。

這不正是書名《悲慘》(Les Miserables)所揭示的一切麼。

4樓:王赫男

冉阿讓是追求道德完善合自己心意的人,女兒已經屬於將來(馬呂斯),嫁給他也有自己的生活,冉阿讓沒有打擾。

自己救了馬呂斯,自己賺到60萬的經歷,一旦講出來,都有炫耀「我是個善人」的嫌疑,冉阿讓是為了道德完善做事的,而不是為了炫耀,從他對於自己行動要求之苛刻也可以看出來他是不允許行為的終極目的(越獄回去找芳蒂娜這種行為是不道德的也違法但是其終極目的是善,並且雨果筆下有「在監獄呆了16年對應偷了一塊麵包的罪行是不公正的」的傾向)出現不符本心的一點點嫌疑的,而這樣的行為對於自己道德境界的進步,對於珂賽特馬呂斯都無好處。

如果讓珂賽特知道她媽媽是誰,就開啟了珂賽特知道她媽媽身份的門,芳蒂娜的這種愛以珂賽特的觀念,她是理解不了的,一旦珂賽特知道她媽媽的身世,就會毀掉珂賽特對於愛(母愛,愛情)神聖的信仰,還會使她認識到貧困的可怕,珂賽特是理解不了這種東西的,而她又是純潔可愛美好的姑娘,善良如冉阿讓,一定會保護珂賽特這樣脆弱的美好,如果珂賽特知道了毀滅性的真相,那就毀掉了她的人生,即使不瘋,也會有巨大的心理陰影。

兩個年輕人的確因為冉阿讓揹負了感情債,這也是冉阿讓不願意見到的,但是比起冉阿讓自己的道德心靈安寧,後者是更重要的,他不得不這樣選擇

悲慘世界裡公尺哀裡主教是怎樣拯救冉阿讓的,之後冉阿讓是否有改變,冉阿讓面對商馬蒂事件內心展開怎樣的鬥爭?

沒錯我就叫吉祥 啊,經過幾天的努力自問自答 出獄後的冉阿讓揹負著囚犯的身份,飽受著他人的歧視。社會的不公與排斥,一點點的磨滅了他重新做人的希望,改過向善的信心。遭受一系列歧視後,是慈悲為懷的主教伸出慷慨的,無私的援助之手收容了走投無路的冉阿讓,收留他過夜,主教不鄙視他,讓他住在家裡。為他點蠟燭。並且...

如何評價 Tom Hooper 的《悲慘世界》?

危小羊 悲慘世界是一部救贖與愛的電影,通過冉阿讓和沙威的人生對比,射影出律法主義和因信稱義的恩典。沙威自以為權威,代表了上帝的公義,要剷除一切惡勢力,甚至對撒旦叫囂,喜歡站在高處,顯在人前,猶如主耶穌眼中的法利賽人,注重儀文律法,內心卻沒有愛。冉阿讓雖是被社會摧殘的勞苦大眾,卻深知自己是個罪人,想要...

如何評價悲慘世界中的角色沙威?

himeka 沙威的想法還是沒脫離舊世界的陳規,在這樣的規則之下雖然雷霆手段也沒辦法打造出善良與秩序的世界。其實他是可以活在新世界裡的,如果冉阿讓在橋邊應該會拉住他吧,贖罪或者說改正錯誤最好的方法不就是活著嗎 左傾天 秩序的守衛者,可惜不會思考現有秩序的問題,這種人永遠不會成為革命者吧,但是什麼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