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建設新的國鐵隧道鑽過近郊區域,然後把地上的國鐵線位用來跑都市通勤 近郊列車嗎?

時間 2021-05-07 17:31:04

1樓:

技術上沒有問題,但並不是最佳選擇。國鐵車站與地鐵站的轉乘距離較遠,而且既有線站距太大,需要加站才能滿足通勤需求。

特大城市的快速交通問題,最佳的解決方案應當是地鐵,而非國鐵的改建。具體來講,就是在既有地鐵線網的基礎上加建大編組,大站快線,與既有線互相換乘。

主要的好處,在於與既有地鐵線網的良好融合,同時解決既有線運力小,旅速慢的問題。

2樓:

你說的那些好處,其實都不是好處。關鍵問題是北京軌道交通建設的難點不在於錢,而在於協調的難度。

這一通操作看似只是個線路交換,實際上涉及到國鐵幹線線路的贖買、貨運站的搬遷等一系列複雜的操作,這些操作都幾乎沒有先例,協調難度上至副國級。帶來的好處卻只是省下了地下站和地面站的差價。地鐵營收的量也不少,如果算上工期、供電、訊號這些可能還虧錢,效費比實在太低。

正確的做法是能用錢解決的事就用錢解決,直接建新線就完事兒了。其次地鐵土建折舊成本只佔地鐵成本的30%左右,成本大頭其實在運營,為了省土建這點錢大動干戈真的沒有必要。

3樓:布積島

對題中"國鐵線路由於歷史原因標準並不高,北京站-燕郊段無法達速160,甚至在百子灣附近只能跑到四五十;而建設新的隧道則可以建成200甚至250標準,縮短國鐵列車、尤其高速列車的進京時間"表示反對。

北京站-燕郊段無法達速,且在百子灣附近只能跑四五十的主要原因並不是因為該段標準低,而是因為該段涉及京承、京秦(哈)兩大幹線和京東大十字的數條支線,以及北京樞紐重要貨運/編組站雙橋站,從而導致排程極為複雜。此外,該段上行方向還涉及在北京站與京山(滬)線的進路衝突問題,進一步導致各種列車在北京樞紐內不得不緩行。

另外,由於隧道內接觸網和露天接觸網的力學特性差異,以及隧道內的風壓問題,建設新的適合高速列車通過的隧道在技術上有一定的難度。經濟上,這些區域的高速隧道建設也划不來。從技術上,進出隧道的大坡和隧道內的通風環境也限制了牽引能力,並導致內燃動力列車不宜進入這類長大隧道。

另外,以國鐵的尿性,即使在這些區域建設新的隧道,很有可能也只能(長期)限速45或80通過(例如北京地下直徑線和天津地下直徑線)。

4樓:

這不就是RER/Crossrail和S-Bahn的思路嘛?

具體情況實地分析,國鐵跑通勤的最大問題是原本的國鐵線本身就是幹線。。

而巴黎RER連線的,很多本來就是通勤線

5樓:壬申上元

北京的關鍵點在於貨運外繞,現在四五環之間的豐雙,雙沙還負責了不少貨運業務呢,如果貨運外繞建成,諸如京廣京九京哈都可以騰出運力搞通勤

高鐵大規模建設前的大量 綠皮車 去向如何?

困惑的小農民 這是廣東茂名市信宜市開往茂名市區的火車,空蕩蕩的沒什麼人。百十公里的路程乙個半小時了,體驗很不好。但是在廣東這個GDP全國最高的省份,還保留著綠皮火車。沒什麼人坐肯定是賠錢的,但是國家還保留下來死了。這裡沒有高鐵站,為了方便出行。便宜的綠皮車成為了去市區不錯的選擇。綠皮車有需求就會接著...

國鐵的同城車站是如何定義的?

王子木 在異地 視窗 售取票還在收取5元1張的異地售票手續費時,為方便當地市民就近取票購票,設定了同城車站。同城車站相互間取售票不收取異地手續費。對於我所在的大慶市,2013年底大慶晚報公布的大慶市同城站為大慶站 大慶西站 臥裡屯站 銀浪站及林源站,2015年3月大慶東站開通時必然也會算上。而哈局管...

國家建設高鐵的目的是承擔幾乎全部中長途的客運嗎

zhangyizhi 中長途客運高鐵有巨大優勢特別是5小時內的出行。優勢主要是節約石油。中國高鐵網路越來越發達,中東部覆蓋了大部分的縣城了,即使是更遠距離也有轉運方便的優勢!現在大部分出行高鐵都能當天到達了,舒適度便捷性最高! 狗子你變了 高鐵發展的目的不僅僅是這個。且真正長途比速度不管運人還是運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