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碼單反真的有必要配UV鏡或保護鏡來保護鏡頭嗎?

時間 2021-06-01 04:56:10

1樓:叮叮噹噹叮叮噹噹

一、UV鏡是否需要配備?

現在的單鏡反光機鏡頭動輒幾千上萬,當然對於小有資產的人來說,壞了那就換吧,但對於像我們這樣普通工薪階層的攝影愛好者來說,乙個鏡頭意味著半個月甚至乙個月的工資收入,UV鏡還是需要配備的,當然有一定的配配會對成像或多或少的造成影響,因此一旦決定配備UV鏡,就要選擇好的品牌的UV鏡,而不能因為省錢從路邊攤,隨便購買乙個UV鏡。

另外題主描述中提到的《紐攝》,其成書時間比較早,更多的對於數位相機來說是過濾紫外線的功能並不需要,而不是說起保護鏡頭的功能不需要。

二、UV鏡的選擇及推薦

如果決定配備由UV鏡,那麼最重要的引數是透光率。根據UV鏡和鍍在鏡片上的膜,可以將由毅均大致分為三類。

低檔的UV鏡,一般只有單層鍍膜甚至沒有鍍膜,其包裝及品牌隨意粗糙,售價通常不到100元,會嚴重影響畫質,這裡不推薦。

中檔的UV鏡透光率一般在95~98%,進圈使用銅材質或者是鈦合金材質,鏡片上有多層的鍍膜,常規的如表面的抗磨層中間的抗反光層,內裡的紫外線過濾層。經典的型號如B+W的silm、保谷的 proid。

高檔的UV鏡,其透光率一般在98%以上,專業型甚至在99%以上,有效的解決了UV鏡一般容易產生的黑邊、炫光的問題,其鍍膜也很有講究,水珠滴在上邊,會很快散開。經典的型號如B+W的nano,保谷的zeta。

UV鏡推薦|新手入門UV鏡推薦:高價效比UV鏡品牌選擇要點

2樓:內只蜜蜂

如果你問這種問題,就去買乙個不貴的就對了。

因為不是特別的高階的攝影,uv對畫質的影響基本可以忽略不計。如果夜晚拍攝直懟光源有鬼影,那就拆下來拍完再裝上。

再者其實這玩意現在基本就是個保護作用而已,出去拍攝誰也沒辦法保證沒有意外(碰撞,跌落,硬物擊中),如果你每支鏡頭都會帶乙個一模一樣的備用的話那就不用配uv

3樓:民工小郭

我個人感覺來說,自己買的鏡頭還是加一片UV或者保護鏡,除非你是土豪買鏡頭跟買菜一樣,那當我沒說,裸奔是最佳選擇。

之前有乙隻55-250的狗頭,和百微,都是掉地上之後,UV全碎,但是鏡頭鏡片沒有一點損傷,從那之後更堅定了我用UV的決心。

而且不光如此,不帶保護鏡,鏡頭更容易積灰,清理不得當反而容易劃傷鏡片,所以不要因小失大還是帶個UV。

4樓:

日本 sony store上買鏡頭,選α安心Program,免費帶三年意外保修or半價五年意外保修。

UV什麼的不存在的。

摔爛了直接換新的就是了。

5樓:Xiao

我想說,對於在旅遊景點拍照的朋友來說,就算你自己用得仔細,架不住別人給你製造意外。

我曾經在瑞士鐵力士山的索道旁拍照,蹲著看取景器的時候突然旁邊大媽轉身,鏡頭被他用登山杆的把手懟了。幸好力度不大,uv鏡沒有碎。有些時候遮光罩是真的不如這些東西長。

在青島旅遊的時候,也是拍照中,鏡頭被朋友家的孩子灑了一把溼的沙子。當時真的是想罵街。好在可以把uv鏡擰下來,用礦泉水衝乾淨了就沒事了。

有了這兩次經歷我是真的覺得,任何事故發生都是有可能的。輕則鏡片受損,重則機械故障。如果你沒有保修,沒有保險,那就只能是花重金了。

所以說上不上還是看你拍攝需求和風險承擔能力。什麼,你說室內安全?我親眼看見乙個攝影師拍證件照的時候三腳架被挑起的電線勾住,和相機一起倒了。

還好是歪在了旁邊燈上,沒倒在地上。當然了,人家工作機是有意外險的。

6樓:陌沫

上個星期出去玩,單反放在包裡,包掉地上了,當時心裡咯噔一下,開啟一看UV鏡碎的非常徹底,鏡頭有沒有事不知道,上萬的鏡頭啊......後來去店裡檢測,除了UV鏡碎了其他都沒事,算是舒了一口氣。就這一次以後必配UV鏡。

7樓:末世日後

就在剛才,借來的微單鏡頭倖免於難,雖然有懂行的人說就像手機螢幕本身比手機膜更耐摔一樣,是鏡頭自身抗摔實力過硬,但還是讓新手的我覺得無比幸運。

所以自己考量自己的使用級別,熟練度,愛惜度來抉擇吧。

8樓:Yan Eddie

我覺得uv鏡或保護鏡最大的作用是你再也不需要鏡頭蓋那煩人的小妖精了,它就是一塊透明的鏡頭蓋,對攝影體驗提公升很大。想拍的時候隨時掏出相機按下快門,不用取鏡頭蓋浪費時間或者蓋著鏡頭蓋就拍了(對於旁軸而言),髒了哈一口氣用衣服擦擦也不心疼。當然對於土豪、便宜鏡頭或者你準備用一輩子再也不出手的鏡頭,大可以裸奔。

9樓:Guoju Hao

數位相機時代UV對感光元件的影響可以忽略不計,所以UV濾鏡的存在也就只體現在兩點:一是保護,二是損壞畫質。

經常在風沙環境和海邊拍攝的話,竊以為UV還是有必要的。用著舒心,擦著放心,還可以毛手毛腳地盲扣鏡頭蓋。用T恤擦T*鍍膜的前組我會考慮一下,但一般不考慮T*鍍膜的濾鏡——這也就是為什麼我一塊濾鏡上面出現了一小塊鍍膜脫落。

值得留意的是有些鏡頭的防塵防滴需要加裝濾鏡才能實現。

至於損壞畫質,買好的濾鏡也不能解決炫光和鬼影,該摘就摘。

以上這些建立於鏡頭和濾鏡都不錯的情況下,不給狗頭裝濾鏡是一種尊重。

10樓:

原理大家都懂,uv會損傷畫質但是可以保護鏡頭,所以這就是一道手機螢幕要不要貼膜的問題了。既然選項已經擺在桌面上了,剩下的就是自己的考量了,我個人只是攝影愛好者,對畫質要求不是那麼極致,所以外出的時候都會帶上uv,只有在室內或者室外的特殊情況下摘下uv的。

11樓:卻道天涼好個毬

就是個Myth,還有一定的商業利益在裡面。如果大家都不用UV鏡了,那些做濾鏡的廠家靠什麼吃飯,就靠那些不常用的ND、CPL之類的東西?而UV鏡恰恰是幾乎人手一片&每鏡一片的「必備品」。

有用沒用買個安心唄。

同時對於零售商來說,配件永遠比機身、鏡頭、CPU、主機板什麼的利潤高。很簡單的消費心理,一萬多的70-200 F2.8你都買了,不來一片UV保護你金貴的鏡頭?

既然都要買了,怎麼好意思買個幾十塊的假Kenko來配自己上萬的鏡頭。。。。

Anyway,從科學角度來講,UV鏡在數碼時代對於成像質量已經毫無提高,就是買來當作保險套用的。So,如果非要買的話,就買個最便宜的好了,沒啥區別,真的。這樣在清理的時候也不用那麼小心翼翼,大幾百近千一片的B+W你一樣不捨得直接哈氣拿襯衣蹭。

12樓:張雨岑

按照個人經驗,自己的uv救過我一支5000塊廣角的命,uv幾乎全碎,但是鏡子本身幾乎沒有損傷,所以對於普通使用者而言,uv損失的成像質量幾乎可以忽略,但是如果有一次意外的磕碰導致鏡頭的損壞就太不值的,而且選用稍微好一些的uv也是可以儘量減少畫質損失的

13樓:嶽意賀

不推薦使用。

如果你不嫌麻煩,可以平時上上UV後再蓋鏡頭蓋,避免鏡頭蓋脫落時你不知情的情況下劃傷鏡片,但是之後用的時候一定要取下來。

鏡頭本身是嚴謹的光學工程,其鏡片的組合及鍍膜直接影響最終成像,而無論多好的UV鏡都會讓成像質量下降,更嚴重者,會產生「鬼光」。

如圖(自黑一下)你能清楚的看到右下角的綠影,這就是使用uv的後果,這是在夜晚比較明顯,白天同樣有這樣的作用,只是都是亮處所以不明顯,但是一定會影響影象質量。

所以,好好愛惜鏡頭,但是使用時請盡量不要使用UV。

14樓:葉允言

在我買單反的時候,那個很好心的店家告訴過我,一些狗頭是不需要配備UV鏡的,並且他說UV鏡會影響呈現的畫質。BUT!當我看到朋友的單反重重的撞到門上,如果不是UV鏡擋著,鏡頭就會碎的像開了花一樣的時候,我還是毅然決然的為我的狗頭配上了UV。

然後個人的感覺就是跟手機貼膜乙個道理。。。

數碼單反都有自動對焦功能,為什麼還需要手動對焦呢?

BOUYGUES 昨天把小痰盂又翻出來,發現在殘幅機身上的限制太多 於是在翻24mm定的時候,看到了幾枚手動對焦,隨意跟著追到了這裡。我是菜鳥,玩的不多 僅說乙個我拍過的場景 圖另補 雪天,舊車站,對面的雜貨鋪,短裙少女.多有畫面感的場景 自動對焦?無能,拍不出漫天雪花的feel來 也可能是我能力問...

數碼單鏡反光機過地鐵火車站機場安檢會對相機有影響麼?

ccd?現在還有多少ccd機器還在跑的,cmos機器大行其道,手機一堆堆的過安檢攝像頭報廢了嗎?手機的cmos尺寸那麼小,畫素密集度不是按某些人理論更容易炸嗎?14年青奧會的時候在體育場晃蕩了十幾天,有時也會在各個入口遊蕩,那麼多十幾幾十萬的攝像機都是從安檢機過,你猜會不會有影響。這個問題下絕大部分...

在數碼單鏡反光機上使用傳統裂像對焦屏體驗怎麼樣?

神偷7397歲月 先說結論,體驗不一定佳 對於數碼機身更不建議這個思路操作。裂像對焦我只使用過尼康相機,在高階系列機身,也就是圓對焦窗的機器,使用大口徑鏡頭,尤其長焦鏡頭,眼睛看著毛玻璃,確實感覺很神奇,也是難得的視覺享受,有一種膜拜光線工業的衝動。但其他視野率低的對焦窗 也就是方視窗 再加上口徑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