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畫幅單反如果只配三隻定焦,那麼配哪三只能滿足大部分日常需求?

時間 2021-05-06 17:44:06

1樓:瀟瀟

20 1.8g,星空+大部分風景,婚禮用廣角,必要時可裝apsc畫幅客串30mm 1.8g

58 1.4g,主力人像,不用多說

105dc,無需太多背景元素的半身人像+小品足矣!

2樓:吳家東院

尼康檔 20 50 300。

50.4 不寬不窄,擷取精華,突顯重點。

上司教訓下屬話只給你講一半,剩下靠自己體會。眼觀察腳移動讓50辛勤的工作 。

20.8 解救之道,近拍視覺衝擊,到此一遊。

旅行帶廣角,牛肉加鹽巴,咖啡不加糖,一樣自然。

物理上的限制,50不好使的場合,常常會遇到,果斷換廣角吧28 /20都是很好的選擇,個人比較喜歡20的衝擊感。

300 F4 E

3樓:白話

這個問題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吧。

關鍵問題看兩個吧,乙個是距離,乙個是背景的廣度,當然同時也就產生了景深的深度變化。

距離拍攝物件越近,背景的廣度自然就越大。也就是廣角了,比如28mm,35mm等。

距離拍攝物件越遠,背景就會壓縮的比較多。也就是中長焦了,比如85mm,135mm,200mm等了。

本人掛機35mm,傳說的進可攻退可守,24mm,出門拍攝下大風光,135mm基本只滿足我兩個需求,乙個是會議拍人,乙個是遠射拍風光細節。

4樓:前後之間

目前配置:

索尼a7r3

Loxia 25 f2.4

福倫達 50 f1.5

Batis 85 f1.8

風景,掛機,人像,室外室內

5樓:Alex Zhen

不清楚題主具體情況,我僅說我自己,都是尼康

20/1.8G

拍風光、緊湊街景、建築物(有些會考慮後期拉直,所以20mm比較靈活)、生動的人物生活(主要是兒子)

選它是因為非常便攜,畫質不算頂尖但是也很優秀,且能上濾鏡,星芒非常好看。

28/1.4E

這個是我的掛機頭,什麼都拍,能應付絕大多數的人物,我甚至很喜歡用它拍出來的人和生活細節

選它是因為畫質和效能真是太好了,尼康近些年必入的頭之一,缺點是掛機來說還是有些大和重,不過我可以接受

85/1.8G

幾乎完全是用來拍人像的,當然熟悉的場景覺得需要一些細節和氛圍的我也會用

選它是因為相對便攜、畫質也非常好,而且透過鏡頭看到的就是很熟悉的85視角,很習慣也很舒服

我比較傳統,所以答案也沒什麼新意,僅供參考。

6樓:嚕啦啦啦

我現在就用的乙個機身三個定焦

三陽14 35art 佳能85 1.8 機身a7r2 平時35用的多 14來說有點廣 85又不太夠長不過好在r2的畫素高可以比較放心的裁殘幅模式下還有1800w畫素。14殘幅下能當21 35大概52 85到130 這麼一算頂上六個焦段(逃。

所以如果機身畫素比較高的話每個焦段可以選的稍微廣一點。但如過畫素不算高我覺得20mm 35mm 135mm比較不錯。35這個焦段絕對是平時最萬金油的,所以一定不能少。

7樓:事後諸葛亮不起來

28mm的鏡頭正在被各大廠商所重視,如果乙隻定焦那應該是28mm,

而各廠商的標桿在35mm,如果三隻鏡頭那28mm、35mm、50mm(55mm)應該是技術上最優,

滿足日常需求這句話有些寬泛,因為乙隻28mm就滿足了我大部分日常需求

8樓:yhz yhz

首推35,我24-70大部分都是在35拍的片,微單(比如m43,e口鏡頭現在豐富了許多)為數不多的定焦頭很多都是等效35焦距的。只用定焦的話,這個頭應該是會用到一半以上的頻率。

拍風景的話要有個廣角吧,14,18之類

拍小姐姐的話,50,85,135選乙個唄,我買135是因為剛好有合適的二手淘,而且24-70包括了50焦距

9樓:暗裡著不了迷

我等普通家用者,三隻定焦,我會選24、35、8524 每年出去旅行,週末出去玩啥的,拍風景還是要有一枚大廣角的35 掛機當鏡頭蓋,適用的範圍很多,平時用於85%的場景85 現階段拍媳婦兒專用,將來還可以拍孩子

10樓:Ikaletter

24mm:自然風光旅行拍攝,城市風光,夜景星空

35mm:萬金油,剩乙隻鏡頭應該就是35定,人文拍攝,人像創作,旅行街拍,室內弱光拍攝

85mm:人像創作

11樓:小賴

28mm兼顧人文街拍,風光,全身/半身人像。

50mm經典定焦,主要用於人文街拍和人像。

85mm或100mm微距,用於人像,微距,生態拍攝。

至於最大光圈是1.4,1.8,還是2.8,看你的荷包深度而定。

12樓:scabbard24

瀉藥。首先說使用條件,絕大多數情況下,變焦頭方便程度遠超定焦。

在這個前提下,我推薦我自己常用的三隻鏡頭。

超廣角變焦:1635f4,光圈足夠(也不需要什麼虛化),帶防抖,16mm廣角絕對夠用,35f4也能兼顧人文拍攝。

標頭:50mm左右的乙隻大光圈頭,具體光圈看你的預算了,主力人像頭和掛機頭。

長焦,其實說法就很多了,沒錢感覺可以選720f4/730這種頭,有錢且不怕重,就買140這種,長焦還是很有必要的,遠景,演唱會,都少不了它。

13樓:阮後生

適馬14 1.8 主要拍攝星空和其他風景

佳能35 1.4拍攝人像

佳能200 1.8人像打鳥

以前就是我的選擇,很是非主流,因為很喜歡這三隻鏡頭題主又沒有說預算。(本人是木有這麼多錢買這些鏡頭的)

如果只搭配三支鏡頭我會選擇16-35f2.8 85 1.4 70-200f2.8搭配1.4x增距鏡

14樓:阿貓阿狗

其實這個滿足大部分日常需求,這個有點范范了。每個人需求不一樣,攝影這麼主觀的東西,有共同點,但是每個人很難都是一樣的選擇和需求,那我也來說說吧。

仔細想了想,既然是定焦,滿足我大部分需求,那就是微距,廣角,長焦。

微距,我喜歡拍一些小的東西,SONY FE90 F2.8。用處,就是把主題的細節之處以高質量表現出來,當然這個鏡頭我沒有,我只是用過,太貴了,用的範圍不太廣,體積大,所以在觀望中。

廣角,這個我會選擇ZEISS Batis 25mm F2.原因是習慣這個頭,風景,人像,街拍,人文,都可以勝任。這個頭素質沒的說,要說有多牛我不敢說,但是絕對符合我對拍攝的那種細節表現控都滿足了。

35mm,或者說50mm接近人眼的視角啊,但是我出門喜歡拍風景,35mm不夠,50mm就別說了,25mm夠了,或者說我喜歡這個焦段,就是有些時候拍照要離的更近。不過沒事,習慣就好了。

忘記說了,我是索尼微單使用者,不過鏡頭和卡扣不是重點,焦段才是這個問題的核心吧。

回答簡略,不足之處見諒!

15樓:zhangjunsun

三個定焦,應該是小廣角,主要拍風光,人文,室內人像。標頭,主要拍人文,兼顧室內外。中長焦,拍小清新人像,一般室外,棚拍。

35mm

55mm

85mm

16樓:諸爽

我以前是兩個頭拍膠片。掛機50/1.4,包裡帶乙個28/2.8。因為50抓拍人像,風景28的話慢慢拿出來不遲。

賓得給了乙個選擇:三公主。

31,比28窄一點,景深出來了,同時又比28專注一點。

43,35mm最標準的標頭。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覺得50在帶點場景的情況下常常會感覺有點窄。

77,人像很好,與被攝者有互動,同時景深又有。

再長再短,都不太熟悉,所以沒體會過。

附加講兩句,因此120是個很有意思的片幅,景深很淺,範圍很大,可以產出非常奇特的攝影效果。

17樓:reking

賓家的肯定是選擇三公主啦,畢竟情懷~

然而具體分析下,三隻定焦,50定拍人像應該需要的,35是經典人文焦段,拍拍小品掃掃街都不錯……剩下乙隻看情況嘍,風景大片就要乙隻20左右的超廣角,拍微距啥的就百微,人像的話可以在85定或者135定里選乙個,以上。

18樓:一眼星空

24 35 135

其實,應該是24 50 135

但是50那個頭真的比較難駕馭

建議16 35變 35定 70 200變

19樓:T T Wu

28/35用來拍景掃街,50/55/65拍人像,100/135(必要時加2x增距)用來打鳥/兼任人像空氣切割機。

如果人像拍得多,35可以換成85。景拍得多的話50/55可以換成超廣角甚至魚眼…

我目前掛機的定焦是50,但旅行時如果為了便攜需要,會改用變焦一鏡走天下,或是大光圈超廣角…

20樓:

推薦35,50,85的,我買一支50走近點可以當85,後退點可以當35,為什麼要買三支焦段如此接近的?

不考慮預算情況下,

24,50,135

兼風景兼人像,婚紗攝影和婚禮跟拍使用率最高的定焦。

28,85,200

中長廣都包含,基本沒有你拍不了的東西了。

14,100(90/105),200

比較偏門的選擇了風景頭和微距鏡,再配上乙個長定焦,這套配置相比較更適合出大片。

如果我時半畫幅單反,用了全畫幅的鏡頭,被吃了焦段會怎麼樣?

桫欏雙樹 如果不考慮被打翻反光板的問題。用全畫幅的鏡頭就是相當於你只用了鏡頭中間那一圈,看起來好像你賺了焦段,實際上並沒有,只是裁切了鏡頭中間那一塊而已。 Pookaru 核心概念 等效焦距 鏡頭上標記的焦距都是物理焦距,因為半幅和全幅的底不一樣大,所以同樣焦距會得到不一樣的視角 反之同理,為了得到...

入門級全畫幅單反推薦?

劉羽安 如果你之後期望走職業路線,那麼中古的6D雖然畫質很殘疾,但是依然是個可用的相機,重點在於它的配件成熟且價位分布全面 但是如果你是乙個以掃街和日常記錄為主的使用者,那麼單鏡頭反光相機並不適合你,請研究下索尼A7系列 周彤陽 攝影新手還是從單反開始吧,如果想一開始就從全畫幅開始也是不錯的選擇,佳...

全畫幅單反和無反如何選擇?

王旭 唔,我現在還是乙個忠實的感動黨。首先單反的手感和無反不一樣,握著鏡頭的感覺和通過光學取景器拍攝的感覺讓我心裡很踏實。當然這不是重點,關鍵還是單鏡反光機的續航能力更強,並且佳能高階鏡頭群更多價效比更高,雖然索尼也在不斷追趕就是了。有人會說配個轉接環就好了,但是轉接之後的對焦速度慢了很多,也失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