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初創制拼音的時候為什麼不用 v,而用 ?

時間 2021-05-31 21:02:21

1樓:天涯之夏

創制拼音的時候,計算機剛誕生不久,並不普及,所以沒有考慮計算機輸入問題。

德語裡面恰好有個ü,正好可以拿來用。

至於那套複雜規則,現在看來是沒什麼必要。當時考慮的是兼做輔助文字書寫,所以搞得有點亂。

2樓:調皮的耿鬼

v沒有留空,很多漢語方言用到這個音

2. 國際上v是乙個子音字母,用來表示[y]這個音更多是用ü,用乙個子音字母表示乙個母音不如直接選用乙個現成的表示這個音的字母。漢語拼音之所以採用羅馬/拉丁字母,就是為了方便國際接軌。

如果不遵循慣例,那這層意義也就消失了,也就根本不必用漢語拼音了,直接用中國自己的注音字母也可以了。

3. 這個字幕本身就不是新造的,而是一直存在的。在德語等日耳曼語系的語言中就有應用。

4. 用v代替ü只不過是計算機上退而求其次的用法。其實為了避免使用拓展字元,ü完全可以像護照拼音一樣替換成yu,一方面輸入排版都方便了,一方面也避免了「用乙個子音字母去拼乙個母音」這樣不免有些牽強的解決方案。

5. 關於uei簡拼成ui:因為漢語普通話沒有ui這個音,因此可以吧uei拼成ui再「訓讀」成uei。漢語普通話中有un這個音,因此不能把uan簡化成un。

3樓:wshhhh

ü不是搞拼音時創造的,而是乙個現成的表示母音[y](就是拼音ü的發音)的符號(比如在德語中)

輸入法的角度來說的確英美鍵盤上沒有這個符號,但打起來也不麻煩嘛直接v就完事兒了

反而如果寫出來是用v來表示ü的發音,比如lv,那麼不懂拼音的人直覺上是倆子音,會很困惑的。

4樓:

v向來都是子音。

ü用v替代,實際上是輸入法業者太懶了。

鍵盤上「`」鍵沒啥用,直接換成ü,就解決問題了。如果覺得太遠,把「'」鍵移到「`」位,「;」鍵移到「'」位,「ü」放在「;」位。

應該直接輸入ü,或者用eu輸入。

德語中=oe、=ae、ü=ue,為啥沒學到?

5樓:黃復雄

更新擴充:

當初創制拼音的時候為什麼不用v而用ü?(漢語拼音方案的一些問題) - 嬉戲實驗室

v在西語裡面向來是子音。漢語拼音方案是比照這西語文本來設計的,用v表示母音畢竟比較違和。(《漢語拼音方案的通用鍵盤表示規範》說可用v代替ü,此法流行深廣,護照也這麼寫過一陣。

後來《中中國人名漢語拼音字母拼寫規則》改用yu代替ü,護照也跟著變了。)

五十年代設計漢語拼音(文字)方案的時候,目的是為將來(有些人說是十年八年,有些人說是五百年)造一種拼音文字(注意,原稱「漢語拼音文字方案」),因此快速閱讀和手寫是最重要的目標應用場景,相對而言學習場景倒是其次的,因此造成一些「問題」:

(1)字母附加符號問題。ü被看做是在u上附加符號加以區別,不算新字母,字母表裡面沒有ü。這跟聲調符號標在字母頭上類似,在手寫時是沒有問題的,但在計算機字元編碼、字型與排版、英文鍵盤輸入上都是問題,也就是需要各自單獨處理(現在計算機輸入德文還常用oe代替,ae代替,ue代替ü)。

當時考慮了電報和印刷上的問題,但這二者都是專業技術人員的工作,不是普通人的工作;想想1980、2023年代,電腦打字也還是專業打字員來做。當時有個重要的原則是不在羅馬字母之外創造新字母,但若從今天普通人計算機輸入的角度來看,實際上還是用了很多「新字母」。

(2)簡化拼寫問題。uei、iou、uen有聲母時寫作ui、iu、un;j、q、x與ü相拼去點。

(3)i、e代替多個音位的問題。以上三條目的相近,都是想簡化拼寫,又不增加字母。

(4)強化音節間隔問題,以便快速閱讀。在音節開頭時,i改寫為y/yi,u改寫成w/wu,ü改寫為y/yu的問題。

(5)為避免手寫時容易與an混淆,而將本應該寫成au的寫作ao。

如果漢語拼音方案成了真正的文字方案,這些「問題」大致上都可以稱作優點,但是目前以及將來它只能做注音工具,這些或者是沒必要的,或者是真正的麻煩。

因為一套符號作為終身使用的文字時,使用時的收益要重要得到,多花點時間學習是值得的;而僅僅作為偶爾一用的工具時,就更應該考慮學習的成本,比如要更重視規則簡單、成體系,以便容易理解和記憶(zh、ch、sh這樣的成體系的字母組合是很成功的),而少考慮書寫、閱讀的便利。

我們家孩子剛上一年級,學拼音時遇到的問題主要就是跟上面這些點有關。比如「整體認讀音節」(我上小學時沒有聽說過這個概念)是乙個難點,因為這些音節不能用一般講授的規則(小學拼音教學體系是簡化過的)來拼讀,只好整體死記。iu、ui標調也讓孩子犯糊塗。

如果你用拼音打字時是讀音優先的思維,也常常會有困擾,尤其是學習階段、不大熟悉的情況下。比如我用雙拼輸入,名義上是聲韻相拼,但「牛」是n+iu,「有」是y-ou(而不是零聲母+iu),這兩個音節的韻母明明是相同的,我卻要打不同的鍵。

6樓:聲筆系列

漢語拼音的制定遵循了音素化、國際化和口語化三大原則。它的制定並不是為了漢字輸入,而是為了注音識讀,當時也是為拼音化做準備(雖然飽受爭議)。用v表示ü是不符合這些原則的。

其它的那些縮寫方式也是遵從一定的國際化習慣的。

雖然漢語拼音仍然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但它的功勞還是很大的,它現在不僅是漢字識讀的輔助工具,中文名稱翻譯時的轉寫工具,而且還在事實上成為了最廣泛的漢字輸入工具。當然,就漢字輸入而言,人們完全可以採用不同的形式,比如雙拼、三拼等。

漢語拼音為什麼沒有採用現成的 V,而是用了拉丁字母裡沒有的 ?

王文徽 本文中為了區別u 代表的發音和u 字母本身,而又體現它們互為變體的關係,我把它們的發音分別稱為模一和模三 請不要理解為中古漢語研究中的術語 首先指出題主的乙個錯誤 是拉丁字母,它屬於擴充套件拉丁字母或說帶變音符號的拉丁字母,只是不屬於基本拉丁字母。在漢語拼音裡參與的韻母有 e an n,參與...

為什麼有的人對拼音 w 開頭的字讀成 v?例如 w n一 讀成 v n一,w i什麼 讀 v i什麼?

鎮海節度 簡單說來就是,北語裡v和w它就是可以等價替換 上面有人說的同乙個音位 而在很多南方方言裡卻是有區分表意的作用的。想問問題主是哪兒人呀。感覺很有可能你的本土方言是嚴格區分v和w的 比如蘇南吳語 白衣卿相 本人山東人,W發V音,糾其根本原因,是從學說話的口型出錯了,w對應的口型是 O 狀的親吻...

為什麼當年發明漢語拼音的時候沒有使用基里爾字母?

北京花貓 應該很慶幸,中國的漢語拼音方案一開始就選擇了拉丁字母,從而為正確拼讀漢語鋪平了道路。而且斯拉夫字母大小寫區分極不明顯,書寫也不漂亮。 Vladimir1111 在試製民族形式的漢語拼音方案前後,1950年到1955年,全國各地和海外華僑共633人寄來了655個漢語拼音文字方案,文字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