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端定焦鏡頭的光學素質是否優於 大三元 變焦?

時間 2021-05-05 21:38:44

1樓:jack huang

用過佳能50 1.4,相比24 105 f4紅圈鏡頭,50 1.4差太多了,做工和成像上差距巨大。

不要太迷戀定焦,我覺得定焦一到兩枚就可以。

2樓:

是的。你反著想,若非如此。佳能直接把大三元變焦環焊上,就能出定焦了,還能出好多個焦段的,共享濾鏡遮光罩。物料比小痰盂貴,但從16-200所有定焦都零研發成本,兩千乙隻就賣給你他可能也不虧。

3樓:雪色黃昏

變焦有便利性優勢,定焦有畫質優勢,這個沒法比。為什麼開始要買變焦,因為你要確定你適合用什麼焦段,然後選幾個重點焦段,如果不知道自己該幹嘛好的,又是業餘的,買兩個狗變隨便覆蓋一下,比如16/35/4L,24-105/4LII,確定焦段後,比如35焦段,有35/2,35/1.4視經濟條件選擇一下。

大三元除了便利性,還有色彩優勢,不過現在數位化後,色彩已經不是第一位了,後期都可以補,狗定同樣可以補色。不會後期的,不妨試一下數位化以前的膠片老L頭,28/70/2.8,20/35/2.

8,色彩和德頭幾乎一致。

4樓:長夜未央

感覺主要是用途不一樣吧。

定焦更趨向於電影、人像攝影這類,有時間更換鏡頭,可以準備好一切,完全控制全場,一切都為畫面質量服務的場合。

變焦方便,更合適新聞、紀實,比賽,街拍這類條件有限制,需要攝影師來遷就環境,否則可能就會拍不到的場合。

至少色彩和焦外兩項小痰盂就比2470L失分太多了,畫面整個氛圍不一樣。不過定焦和變焦之比非拿小痰盂去拼大三元,有點太欺負人。2470L怎麼也該跟24L50L比一下。

小白兔跟85L135L比一下。比畫質,那就不用比了,呵呵,但比方便的話,那也不用比了。

用途不一樣。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全焦段定焦加大三元:)

5樓:剛薩雷斯

論光學素質,低端定焦可能比大三元略好,甚至比高階定焦好。畢竟小光圈定焦需要糾正的相差好。但是不是放大到100%,其實差別幾乎無法辨別。

大三元強在對焦速度,所以幹活特別實用,拍得到永遠比畫質重要。

6樓:ChipsetS

未必,自用EF 50 F/1.4 USM和艾斯小白兔,至少我自己用下來金痰盂的銳度和解析度以及暗角是不及艾斯小白兔的...

7樓:

其他的我不知道

奧林巴斯在4/3單反時代造的那幾個沉重的大三元的成像效能上基本是隨便秒其他定焦的,不管是銳度、解析度還是焦外成像上,都堪稱超一流。

主要問題是相對於感測器大小,這些鏡頭實在太重太大了

8樓:昂貴是這刻

剛好手上就這兩隻頭,不邀自來。跑題見諒個

50/1.8買了兩年用了一年,二代24-70買了一年用了一年,能說明什麼嗎。。。

看了上面的高票回答,不說MTF曲線、畸變、銳度、色彩這些專業測評結果(自己也不會),打算從一名業餘攝影愛好者來說兩句:

便攜與畫質的兼備,現在想來才是大三元的精髓所在,拍攝範圍增大可能會影響到拍攝的專注性,但是你可以從不同的視角闡述同乙個畫面,對於一名想探索到更多東西、並且不願意錯失很多精彩瞬間的人來說,是值得擁有的一枚好頭,而且!畫質表現很棒,感覺除了焦外氛圍不輸定焦。

9樓:yl hua

絕對不可能,最爛的紅圈也比最強的非紅圈強是鐵律。50 1.8的光圈,銳度都可以秒24-70L。

但是畫質會被秒殺。這是看乙個鏡頭只看mtf,銳度等量化指標的人不會懂的。兩個鏡頭各拍一張,找個好點的顯示器就能明顯看出來。

50 .8那種乾癟的色彩是不會有人想看第二眼的。雖然銳度一流。。。

10樓:daisy Liu

看樓上大家都是從使用者體驗角度出發,那我就從光學設計角度出發吧。定焦鏡頭成像質量優於大三元不意外。變焦光學系統中會有可以移動的元件,通過相對位置的移動改變整個系統的焦距。

也就是說這個光學系統必須對所有焦距進行成像質量優化,這就存在乙個妥協的問題,所以每個焦段的成像質量不一定是最好,但總體平均表現做到最好。而定焦就簡單多了,只需要對乙個焦段進行優化,可以在現有設計基礎上優化到最好。但是如果說低端定焦是否一定比變焦好,我個人存疑,畢竟低端定焦受成本所限,設計和製造上都不一定能達到很高的成像效果。

11樓:阿牛newsan

有人說光衰不是問題,說什麼97%以上的透光率;實際上你沒真的算過,乙個定焦一般只有5~6片鏡片,每個鏡片光衰3%最後還有83%以上的透光率;那變焦呢?十幾個鏡片,都給你98%的透光率,經過十幾個鏡片後,會是怎麼樣?連70%都不到。

那意味著什麼,大家都清楚。

12樓:SILLYBROTHER

既然問的是成像素質,為什麼你們要回答定焦沒有的。。。50 1.4能跟2470比2.0光圈下的成像嗎?能跟2470比輕便嗎?

為啥50值得買?很多原因是這個->你買過什麼非常值得的二手物品?為什麼?

兩種鏡頭就是為不一樣的用途設計的,非要放一起比,50/1.4的F2.8肯定好過24的F2.8 大家的F11又會差不多,感覺還是沒法比。

13樓:即刻大陸

低成本往往不止是成像質量乙個指標所決定,還包括適應環境,耐久度,結實程度。我自己使用50/1.8來看,剛買那段時間確實好用,對焦很實,但現在用了兩年,基本上10公尺開外沒法對焦了。

鏡頭內組鏡片還進了灰塵了。反過來講,這種鬆散不結實的結構也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成像。

14樓:山海大同

啊~這樣的問題是攝影圈子的月經貼,按題主給的材料裡的言論,此人無非就是想證明50 1.8是「人類光學精華」嘛。

之前的幾位答案很清楚了,挨個給了贊同。我補充點個人看法吧。

首先拋開需求談畫質那是耍流氓。跟拋開劑量談毒性乙個道理。

其次這個材料的作者對「畫質」的理解根本就是個初學者,解像力/清晰度/銳度 ≠ 畫質

想要驗證,把大三元和小痰盂都用用,自己感受,比啥瞎扯的東西都強。

我給幾個場景:

1.湖邊拍水鳥

大三元使用者:70-200走起 ,拍

光學精華使用者:變焦靠走走起~近點,近點,再近點..."哎呀!撲通..."

2.山頂拍風光

大三元使用者:16-35(14-24)走起,拍

光學精華使用者:變焦靠走走起...退點,退點,再退點.. "啊~~~~.....pia!"

3.市區複雜光線掃街小品

大三元使用者:24-70走起,拍

光學精華使用者:畫面發灰...逆光起霧...對比度低...暗部糊...高光糊...對焦慢...鏡頭進灰...

當然定焦頭就算是神鏡們也要靠走,但需求的不同決定了產品側重的不同。

50 1.8代表低端定焦作為入門練手的鏡頭有著非常好的價效比,丟了壞了都不心疼,培養鏡頭感很讚,能滿足一般使用者90%的拍攝需求,是值得推薦的產品。可不能神化它不是?

你說諾基亞1050 輕、小、訊號好、結實、待機長。150塊包郵。一部iPhone 是它的30倍。

要iPhone幹嘛?

而且最重要的一點是:你確定攝影的終極追求是高解析度和高畫質?

15樓:烈酒茶

單單成像方面,2470絕沒有你想象的那麼美好,但50 1.8d也絕對沒你想象的那麼差.1.

8d銳度很高,f2.2光圈後開始很銳,差就差在成像的乾澀和郊外的二線性。如果不在意虛化和腳步變焦,個人認為是首選,畢竟即使是1.

4的大光圈鏡頭用的最多的也就是在f2-f5.6之間。

16樓:

最近太忙了. 沒有辦法好好地回答這個問題.我就先簡單講講,等廣交會完了我再補充...

首先提問者引用的觀點不少太片面了.別看都是振振有詞,實際上ED螢石大概是幹什麼用的他不一定清楚.

簡單點講吧. 變焦鏡.光是能變焦這一樣,就是巨大的優勢.

就拿提問者舉例的24-70G來說吧. 有廣角有中焦. 視角覆蓋廣泛, 一支鏡頭就能擔當廣範圍的應用.

倒是如果只有一支50定, 恐怕便是35mm畫幅機身, 也有很痛苦的時刻把....

我看不少攝影師,都是直接上變焦鏡的幹活.出片,數票子, 樣樣都是刷刷的...

mate 20 pro 的定焦鏡頭如何實現光學變焦?

梁千石 光學變焦。從0.6x跳到1x再跳到3x的確是光學變焦,因為是真的鏡頭焦段變了,沒有人規定光學變焦是連續的。這個概念蘋果也向世界宣傳的,為此我還查了iPhone7系列的官方宣傳片,原文是,two times optical zoom,位置在剛介紹完iPhone7 plus的長焦鏡頭,拿起來拍乙...

不同焦段定焦鏡頭的差別?

閒雲野鶴 選用什麼焦距的定焦拍人像決定於兩個因素 一是你拍攝的環境,是在室內多還是室外多 二是你的偏好,喜歡拍那種強調大光圈虛化的特寫,還是喜歡帶點景色的環境人像。如果室內多,建議用偏廣角的定焦,比如35mm 24mm,最多用到50mm,因為室內比較狹窄,焦距大的鏡頭距離不夠只能拍大頭像了。如果室外...

拍風景用什麼焦距的定焦鏡頭好?

喵小調 感覺拍風景變焦更方便一些,定焦改變一點構圖實際上要來回走很遠。如果只拍風光建議1635 100400,中焦用定焦或者100400換成70200。 GONG 個人覺得14mm定焦和24mm定焦拍大場面巨集偉壯觀的畫面用的比較多。拍那種畫面壓縮感較強的風光片用120mm 200mm 300mm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