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幅機這麼不被看好,殘幅機存在的意義是什麼呢?

時間 2021-05-07 19:04:27

1樓:想攝影的記錄儀

同等條件下,殘幅連拍速度更快,有1.5倍的焦段,某種意義上更適合體育和野生動物攝影

而且現在的殘幅機畫素也足夠,2000多萬,不如尼康的d500,就是有名的速度機

2樓:ManInNet

這麼多年了,看看 canon, nikon 殘幅機有多少專用鏡頭?

廠家要你向全幅公升級。

殘幅機,是使用輕便換取畫質,但大家都沒注重鏡頭,多用全幅鏡頭。

機身向小型發展,但鏡頭小不了。沒輕便多少?

看 m43,有新設計的鏡頭,輕巧多了。

3樓:千淵水

殘幅機裝全幅頭成像會加1.5倍,而且是無損的這知道吧。全中國只有乙隻1200mm的頭在新華社,奧運會國家用都是去新華社借的。

那麼如果我需要這麼乙隻頭怎麼辦,殘幅機+800mm基本可以等效替代。好多攝影師都是這麼拍動物的。這是殘幅機存在的意義之一。

而且殘幅真就不行嗎,你看有幾個說富士不行的。半幅但是直出色彩無敵

4樓:王鵬博

這就是大年夜我用富士XS10嘗試拍的星軌,我感覺,初入攝影最應該先解決的事經常能帶出去的問題,畢竟大部分都是學生上班族,你不可能整天揹著全畫幅滿地爬吧,我現在就是下班帶著XS10富士龍35 1.4鏡頭,胡拍瞎拍,雖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但是什麼工具,都能讓你達到一定的高度,當你覺著殘幅真的滿足不了,就可以上全畫幅了,而我就直接上富士的中畫幅了(狗頭)

5樓:閒雲野鶴

一、旅遊

旅遊追求的是輕便,半幅機由於感測器面積、像場比全幅小,機身和鏡頭相對小巧輕便,適合旅遊。

二、拍鳥

半幅折算成全幅有1.5倍的焦距係數,比如半幅400mm焦距就等效600mm的全幅焦距,因此,拍攝遠處的目標有賺長焦的優勢。

6樓:jing wu

買apsc機器一般是受預算的限制。

目前apsc存在的意義就是便宜,你說我有錢我就要小巧便攜,請看看a7c

你說我討厭索尼選單、螢幕,還有徠卡....

總之當年我買apsc除了便宜沒有別的出發點。

7樓:貝塔斯曼

剛入坑個人感受體積重量吧…佳能大一圈必須揹包太重了,富士會想帶出去旅遊什麼的

rf24-105 f4乙個xf16-80 f4等效24-120xs10

r6體積比較

8樓:鍵盤攝像師傅Yz

不請自來。我就簡單粗暴的堆疊資訊了。來咱們談錢。

1.殘幅和電影機S35差距不大。雖然電影機最近都在公升級LF也就是全畫幅,但是主流工作機仍然是殘幅機。

市面上大部分你喜歡的電影都是殘幅機和殘幅膠卷拍的。也不貴,這種殘幅膠片一盤100多公尺的才1000多,能拍4分鐘呢。

2.RED最新產品KOMODO是殘幅的。不貴,2個索尼a7s3而已。目前唯一乙個民用級別的全域快門機器。想用全畫幅的?抱歉技術達不到。

3.目前小城市最暢銷的租賃機器是ARRI MINI,殘幅的。也不貴,別買新的,二手價錢也就10個索尼a7s3而已。

4.目前畫質相對最好的變寬鏡頭,也是殘幅的。也不貴,這個就不說價錢了,一套一套房。

別動不動就殘幅殘幅的。

在我們玩兒大畫幅濕板攝影的玩家眼裡,全畫幅那點感光元件尺寸就和指甲蓋差不多大,有啥意思?

感光元件的唯一作用就是感光。

別加語氣修飾詞。

你說個半畫幅也沒人說你啥,自己瞧不起半畫幅,自己打錯MFT畫幅,提問題幹啥?

多大都能用。

9樓:Homer Simpson

Apsc關鍵在於那個1.5或1.6的係數。當你需要長焦拍野生動物,或者微距攝影需要提高畫素密度的時候(甚至得M43)就會發現,截幅機真是好用 (-ω-`)

遙想當年為了拍乙個4K微距,直接把索尼DV懟在了佳能百微後面,效果還好的出奇

10樓:風畫時樂

其實殘幅真的不錯,鏡頭小巧,人像頭虛化也沒問題,但是因為和全副卡口通用,導致沒有自己焦段的定焦頭。大三元也殘破不全,其實就是相機廠家自己不想造罷了。

既然廠家自己不想弄,那我們就繼續用全畫幅好了。

11樓:坐看雲湧

別被器材黨帶偏了,去bcn看看日本市場銷量,前十清一色aps或m43,銷量對比全副是碾壓性優勢,如果bcn太遠,看看京東,還是碾壓性優勢。

器材之事,適合就是最好。

12樓:張枝摞

S35畫幅EOS C70鎮樓!

膠片時代APS本身的目的,不是便宜,而是輕便,且多功能,更高階的攝影系統。但是,由於畫幅小,未被專業攝影師認可。加之數位相機襲來,直接死翹翹。

如果APS尺寸不變,功能增加,還是有可能延續的,就說一點:衝過和沒衝過的卷一看便知。

在電影畫幅中,APS-C尺寸,可是當下主流格式。最開始的電影也是大畫幅,但不是寬銀幕,後來才演變成寬銀幕。

逐漸的,S8、S16、S35占領了主流市場。原因並不是畫質優秀,而是能滿足需求,入門新手預算吃緊拍超8超16,大電影就拍S35。

縱走寬銀幕70MM膠片

縱走的S35和橫走的IMAX膠片尺寸比較

IMAX則與之前的大畫幅無關,同樣是65MM攝影機,70MM放映,普通攝影機是膠片縱走,IMAX是橫走,所以每一格的尺孔數量會多很多。

S35也是用24MM膠片 ,但是是縱走。所以說36x24的畫幅,實際上算是電影攝影中,比S35要大得多的畫幅了,因為是橫走。而XPAN,橫走的幅度更多,好像是65x24,超過目前數字電影攝影機的48x24。

數位相機發展到今天,各家也會持續推出無反APS-C型號。

13樓:趙楠

雖然尺寸越大畫質越好。

在膠片時代,135畫幅是比較小的尺寸

又「全」在哪了...

中畫幅聽起來是不是比「全」幅還小呢...

殘幅拍拍人文挺好的,大風景讓專業老法師拍就行了

14樓:Te Fuir

我遇見的情況(拍逆光,晚會活動)我xt30拉不回來的我朋友的6d2也拉不回來,當然確實會好一點,殘幅另乙個優點是輕,不僅僅是機身輕,鏡頭也輕,出門爽歪歪,

15樓:刺客

映象問題,全幅機上面還有個中畫幅呢,誰說全畫幅就是大小和畫質最優的產物呢?我也可以說殘幅才是最優啊。大小小一點,畫質差一點,什麼比例的大小和畫質才是最佳?

難道是全畫幅嗎?未必吧。

當今相機大小和畫質最佳的應該是手機吧。

比畫質,全畫幅強過殘幅,比大小殘幅強過全畫幅。

硬要說全畫幅微單系統比殘幅微單系統大不了多少,我也可以說中畫幅微單也大不了多少。因為大多少可以等價犧牲多少畫質,這個每個人標準不同。

16樓:HeBofly

便宜和輕便吧。

便宜和輕便都不是單機身而言,而是一整套系統。

首先鏡頭就便宜不少。更小的體積和重量減少了攝影包和腳架的負擔,從而也節省了成本。機身也許能咬咬牙,但是加上加上鏡頭配件你還能咬住牙...那說明你牙還挺結實。

17樓:巫雲開

便宜啊!便宜啊!便宜啊!

便宜啊!便宜啊!便宜啊!

便宜啊!便宜啊!便宜啊!

便宜啊!便宜啊!便宜啊!

便宜啊!便宜啊!便宜啊!

便宜啊!便宜啊!便宜啊!

便宜啊!便宜啊!便宜啊!

便宜啊!便宜啊!便宜啊!

便宜啊!便宜啊!便宜啊!

便宜啊!便宜啊!便宜啊!

便宜啊!便宜啊!便宜啊!

便宜啊!便宜啊!便宜啊!

便宜啊!便宜啊!便宜啊!

便宜啊!便宜啊!便宜啊!

便宜啊!便宜啊!便宜啊!

便宜啊!便宜啊!便宜啊!

便宜啊!便宜啊!便宜啊!

便宜啊!便宜啊!便宜啊!

便宜啊!便宜啊!便宜啊!

便宜啊!便宜啊!便宜啊!

便宜啊!便宜啊!便宜啊!

便宜啊!

這都是什麼問題啊!!!!!!!!!

千元手機效能這麼差,千元機存在的意義是什麼呢?

四環外位置這麼偏,四環外的樓盤存在的意義是什麼呢?

我這暴脾氣,現在東西便宜的話連存在的意義都要被質疑了?

以後是不是還會有人問,有的人那麼窮,存在的意義是什麼呢?

哭唧唧……

18樓:forgettoyearn

手機攝影的發展擠占了殘幅機的發展空間,跟hifi一樣,現在喜歡這種小眾愛好的大多是真愛也捨得投入了,純粹因為需求的比例越來越少。如果手機現在還停留在30萬畫素的時代,那麼殘幅機的鏡頭群絕對是另一片光景。

19樓:TENZER

所有畫幅都有不同的語言,我一直用s16畫幅的機器自己拍著玩,有獨特的感覺

20樓:1053

主要還是圖個小,裝兜裡就走。全幅萬萬不行,機身高,鏡頭要麼粗要麼長。配圖是6100+適馬30/1.

4+遮光罩。再裝乙個f8gm,甩搭著兩隻手就出去開幹。畫質肯定跟全幅有差距的,光線足不足都有暗部,佔比多少的問題,一放大比全幅一眼髒。

21樓:專業洗碗工

1 機器小鏡頭小帶來攻擊性小

這對於街拍這種重視內容不重視畫質的類別來說是非常有利的2 為微距拍靜物帶來更深的景深

3 賺長焦打鳥

22樓:德桑

半畫幅機器和全畫幅機器,在正常光源情況下畫質區別真的很小,以至於不放大很多倍的話根本看不出什麼區別,當然在光線很差的情況下確實是一般比不過全副。但說過來,半畫幅的鏡頭更便宜,機身更小更方便,這點上對比全畫幅的優勢可是比全畫幅高於半畫幅的畫質(一小截)來說更實在。 我就是從尼康全畫幅跳到了富士半畫幅的使用者,感覺深有體會,光線好點的情況下,出片沒啥區別

23樓:泥偶

APS-C 畫幅比 35mm 全畫幅輕便,動態範圍稍差;其它部分差距不大,或者說可以用適當的道具來補足。

1.5x 或者 1.6x 的畫幅差距,靠著適合的鏡頭補足就行了。

比如說在 35mm 全畫幅上用 50mm 焦距鏡頭,F/2.8 光圈,感光度 ISO800,獲得的畫面。在 APS-C 畫幅上,用 30mm 焦距鏡頭,F/1.

8 光圈,感光度 ISO320,就能獲得差不多一致的視角,一致的景深和背景虛化效果,快門時間也差不多一樣。35mm 全畫幅相對 APS-C 畫幅在高感光度上面的優勢,靠著在 APS-C 畫幅機身上用更大光圈的鏡頭也可以差不多補足,因為這樣可以用更低的感光度拍攝,噪點就能減少了。當然極限情況還是全畫幅機身好用。

但是普通情況,APS-C 畫幅的機身足夠應對了。

24樓:江暗雨欲來

最大的優點就是輕便了,光線足夠畫質又不差,為什麼不能存在?

尤其是棚內拍產品的,區別好像也沒多大,小光圈高功率打光,什麼畫幅根本就不會在意了

25樓:桃白白同學

因為cmos成本越來越低,沒必要開發兩套系統了。

但apsc其實對於大多數使用者是完全足夠的。

如果有錢確實不值得深入apsc。但如果缺錢,或者只是試探,apsc還是非常值得入手的,無他,就是便宜夠用,價效比高。現在全畫幅無反才開始爆發,並不合適入坑,二手也沒有太多價效比高的全幅套裝選擇,再過兩三代全幅更替,三家的鏡頭群豐富了,再入手比較合適。

PS:網上也盛傳無反才是未來,單反沒落了。但現在是無反為了追求手感、效能,也越做越大,這樣看來,有的單反價效比完爆現在的部分無反,特別是能選擇的鏡頭也非常豐富,如果只是拍拍照,那就更加美好了。

所以選擇自己需求的才是最好的,聽網上說的那些無反好、全幅好、定焦好、大三元真的是非常不明智的。

殘幅有什麼推薦的鏡頭嗎?

木屋mojo 如果沒有深度佳能情節,可以試試曲線救國,hhh.轉來富士吧,富士無狗頭.f2系列 包括f2.8系列 鏡頭大都銳度不錯速度不錯虛化足夠用,特別的輕巧 35f2大概170g左右,還不是最輕的 色彩方面不用擔心,我連Lr都沒有用過了,也是懶.這時候,如果想繼續用佳能鏡頭買個fringer2p...

相機殘幅機身裝全幅鏡頭,鏡頭的成像效能會下降嗎?

Sinking陳默 透視完全一致,理論上FX影象做裁切後可以和DX影象完全重合 畫素壓縮到同一級別 並且理想條件下精度應該能達到畫素級對齊,只要嚴格控制鏡頭光軸位置 比如直接把鏡頭接在雲台上 如果兩台機器的cmos解析度基本一致,成像解析度應該是差不多的。這件事情有乙個非常簡單的論證方式,用一台高畫...

賓得殘幅用全幅的50mm定焦鏡頭,約相當於殘幅77mm焦距,就把它當作77mm中焦效果會怎麼樣呢?

從虛化的角度,在構圖相同的情況下 a 當半畫幅相機與全畫幅相機採用同種鏡頭,半畫幅相機的虛化效果減弱約2.25倍。b 當半畫幅相機用35mm等效全畫幅50mm焦距且等光圈時,半畫幅相機的虛化效果減弱約2.25倍。c 當同一相機採用35mm 50mm焦距且等光圈的鏡頭時 如35mm1.8和50mm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