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 「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 ?

時間 2021-06-08 23:53:07

1樓:郭偉

萬物負陰抱陽。萬物揹負著陰氣,而懷抱著陽氣。陰為先有之根基,陽為後進之趨向,也就是說萬物都是以已有根基為基礎,不斷地面向趨向之地前進的。

沖氣以為和。沖氣者陰陽交融沖蕩之氣,也就是說合適地處理「根基」和「前進方向」,使其相互適宜、榮和,才能達到最好、最平和的狀態。

2樓:李澤志

請參考以下回答

微言(一) - 李澤志的文章 - 知乎 https://zhuanlan /p/168391902

3樓:自學生

一對共性太陽熱能核心和冷能太空的一對正中個性重量地球時間速度。相對等於解釋這個問題的同步統一時間原理自然系統模型的了。地球揹負冷能陰太空,和面對抱熱能太陽。

一對內半徑浮力內能和平衡時間原理系統自然規律對應模型。詳細過程《大自然的正反規律》證明了一對自然規律人為規則的(共性空間個性核心統一同步時間)原理模型。

4樓:傳統文化愛好者

世間萬物只是喜歡陽的美的東西,鄙棄陰的醜的東西。人人都明白滴水穿石的道理,但是人人都不願意柔弱,都喜歡出人頭地,成為強者。戰勝別人是有利的,戰勝自己是很難的。

萬物要陰陽平和,要有大道柔弱的品德,無論如何都不要戰勝別人,要有戰勝自己慾望的思想,平衡心態,以道心水心來完善自己!

5樓:素·懷

簡單的說,就是什麼事情都有兩面性。沒有萬一,缺一不可。

這句話出自老子四十二章經,全文其他知友也粘過來了。

大致的意思就是,世上萬物都是無中生有,聚少成多。如今世間萬物,繁雜多變,可無外乎陰陽二字。也就是說什麼都有兩面性,沒有絕對的光明或者黑暗,沒有絕對的正確或者錯誤,也沒有絕對的善惡或者得失。

比如人都害怕的那些,鰥寡孤獨窮什麼的,皇上卻偏偏喜歡這麼稱呼自己。

就是這個道理。皇帝擁有的太多了,他怕受不起,所以假裝謙虛一下。這個就像我們給孩子取名叫「狗剩」是乙個道理。

所以,人擁有的多了或者遇到喜事兒的時候別急著瞎樂呵;趕上坎兒或者覺得自己不行也別急著尋死覓活。常言道塞翁失馬禍福相倚,傻子和智者只隔著一張紙,精神病和藝術家都差不多。

所以呢,老子說:人不能裝犢子,裝大勁兒了容易撞死。就連老子自己的時時引以為戒,也是這樣教育別人的。

咋樣?說的明白不?

6樓:飛公升大道

萬物負陰抱陽是指道道自虛無生一氣,又從一氣生陰陽。道為無極生太極,此稱之為道生一。太極動生兩儀。

兩儀,乃為陰陽二氣。是由太極生出來,此稱之為一生二。陰陽相交化生天地萬物。

萬物皆含有陰陽,是以稱之為負陰抱陽,因為陽在內陰在外。陽包裹在內,好像抱在懷中一樣,比如有形的外體皆為陰所凝結而成。太極,又化為元神,主宰陰陽二氣,此乃二生三。

所謂的沖氣以為和。是指元神化為真意,調和其中。何為衝也!

衝著是指分開,和者是指相互融合。既衝又和完全要賴元神的主宰。符合中庸之道,一團中和之氣也!

由此陰陽二氣,外加元神,稱之為三,三生萬物,萬物皆由此三者成性成命。

7樓:不器

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在四十二章。理解不能斷章取義,最好是以經解經,即便可能產生解讀偏差,只要站的住腳,能夠讓自己受益,怎麼理解都可以……下面我就說說個人見解

原文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

人之所惡,唯孤寡不穀,而王公以為稱。故物,或損之而益,或益之而損。人之所教,我亦教之。

強梁者不得其死,吾將以為教父。

其實從上面這章來看,讓人很容易有很多疑問比如:

為什麼是道生

一、一生

二、二為什麼不是生四而是三?

負陰抱陽,沖氣為和什麼意思?

後面為什麼接的是這些(人之所惡……)?等等問題……

在此一起便解讀了

要明白「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首先我們要了解「陰」和「陽」到底是乙個東西還是兩個不同的東西。從原文推測很大可能是說一件事物的兩個不同方面,兩者相互對立共同組成了「一」或者說「道」,然後從道中分離,再也不停轉化形成了「萬物」。

這樣來理解就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說的是本原「道」抽離成能夠被人理解的「一」,然後由「一」衍生出「陰和陽」兩個方面,再也加上陰陽間的相互作用(『陰』『陽』『陰陽間的相互作用的力量』),從而產生了萬物。這樣理解就可以解釋為什麼是「二生三,三生萬物」了。

綜上我們可以看到三種力量:

「陰」「陽」和他們相互轉換相互對立相互統一的「力量」

萬物負陰而抱陽,就是說任何事物都有「陰」和「陽」的兩個方面,都是處於其中乙個方面去追求另乙個方面。

沖氣以為和,的衝可以理解成中。陰氣和陽氣相互中和,達到統一狀態的這種「力量」,三者促成了一種「融慣狀態」叫做「和」。

這麼說可能還是不夠形象,在這舉個例子吧。

比如說你面前有個杯子,杯子是「空的」,作用是「它是乙個容器、它可以裝水」。

如果你要喝水,你需要把「空的」杯子倒滿水,然後喝下去。那麼陰和陽在這件事情裡面發生了什麼作用?

首先我們假設杯子的「水」是我們所需要的「陽」面,因為我們需要用杯子裝水,但是我們裝水的前提是杯子必須是空的,裡面沒有石頭砂子或者其他液體。所以「陰」就是杯子的「容積」。

我們需要乙個空杯才能完成裝水喝的過程,杯子具備「容積」(陰面),就可以「裝水」(陽面),給人喝(陰陽間的相互轉化的力量,包括人的動機行為結果的一切)。我們就完成了人喝水這件事情,就達到了「沖氣以為和」。

那麼知道這個「道理」有什麼用呢?

其實全文似乎關鍵的需要人們重視的就是這個道理——反者道之動(四十章)

他一直在強調人們會忽視的那些東西,試圖告訴人們事物之前是「相互依存」「相互對立」「相互統一」而存在的,人們其實都在追求乙個片面(道德仁義、聖人智慧型),不如讓一切回歸和接近一種「本原」的狀態。他嚮往的不是小國寡民的過去,而是在那種狀態下人們雖然沒有那麼多智慧型,但是道德不會下移,人們的內心會更為淳樸,始終更可取、持久的社會形態。

那麼這個道理在運用上就是說人們在用理性或者其他什麼東西去認識和改造世界時,必然忽視很多追求乙個片面的結果,不一定能夠達到乙個真正好的結果……(個人理解)

(比如說「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不尚賢,不貴難得之貨」「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都是這個道理)

然後後面說的「人之所惡,唯孤寡不穀,王侯之所稱」是說人們厭惡的那些名稱「鰥寡孤獨」,王公貴族卻用「寡人」「孤家」自稱(「不才」「不穀」謙遜之稱乙個道理)。其實人在那個高位不單單是集一國之資源為一人之娛樂,也代表具備保護國家的責任,需要用這些稱呼提醒自己,雖然掌握權利,還得明白權力應該放在更合適的地方運用。

後文的話就是和塞翁失馬,焉知禍福差不多了。

最後說下強梁者不得其死,可以用古人的生死觀理解「不得好死」,用這個來勸解君主王公,語出金人銘……

8樓:李磊

就是陰陽,沒有什麼很複雜的地方。

負就是揹著,抱就是抱著。負陰而抱陽,就是揹著陰,抱著陽。這樣就很形象的表達了陰陽的特點,即陰陽對立、互存。

衝就是衝,和就是和。衝和是陰陽的兩面。沖氣以為和,就是沖氣要往和氣發展,反過來和氣也會往沖氣轉化。所以這一句說的是陰陽轉化。

所以這一句實際就是陰陽特點,對立、共存、轉化。這也是陰陽的基本概念。

9樓:清風灑蘭雪

負:本身蘊含的,也可以理解為揹負。

陰: 消極的、負面的、阻力、困難、問題等抱:嚮往、爭取、趨向

陽:積極的、Sunny的、美好的

「沖氣」 結合 「天地之間,其猶橐籥乎?」來理解,可以解釋為:行動做功...

"和」 平衡,解決....

整句理解:萬物發展的前途是光明的,但同時也是曲折的,需要不斷努力去尋求平衡。

請教各位知友,這樣理解是否到位?(個人感覺欠缺點什麼)

老子說 萬物負陰而抱陽 什麼意思?

萬物教子使之生存 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 是 道德經 中唯一明確闡述陰陽關係的經典語句。黃帝內經 第一句闡述醫理的話是 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其中如何法於陰陽?陰陽之間的具體關係是什麼?黃帝內經 只列舉了一些...

如何理解《文始真經》「一灼之火能燒萬物,物亡而火何存 一息之道能冥萬物,物亡而道何在」這句話?

555 額,應該是 前面意思是溫度過高的火可以焚燒萬物變成虛無,但是當沒有可以焚燒的萬物時火就沒有辦法也沒有意義存在。後面一句意思是 一 萬物都可以概念化,歸納總結。二 閃現的靈感往往直指本質。後半截是 如果世界上沒有火,那麼與火有關的一切都將消失。 一點小火能燒萬物,萬物燒沒了,火還能依靠什麼存在...

如何理解德布羅意的「萬物皆波」理論?

jack zhang 雙縫干涉實驗恐怖論者,雙縫干涉實驗神秘論者,可以休息了。因為物質波的這個特性,中科院,都用分子量幾百的分子,都會有雙縫干涉現象。符合物質波的描述。 冼振華 物質波粒二象性,是從實驗之中得出來的。直接拋結論 波粒二象性是指粒子同時具有波動性和粒子性。波動性 跟傳統的波動性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