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2023年後製作的紫砂壺,有哪些收藏趨勢 玩什麼?

時間 2021-06-04 11:27:21

1樓:紫砂小頑童

我覺得吧,紫砂壺是可以收藏,但是難度還是比較大的,首先不管事陳鳴遠,梅調鼎,陳曼生還是邵大亨等等大家,首先是要有個基礎,要麼壺好,要麼字好,或者兩者結合,其次再是他們的圈子大小,只有他們的東西被更多人宣傳,那才會有更多人知道,才有更大的市場,沒有市場的東西是進入不了收藏的範疇,不是因為不好,而是沒有太多人知道,也就沒有了追捧,就不會有所謂的公升值空間,沒有空間的東西誰會去收藏?現在所謂的收藏還是跟利益掛鉤的,所以這些就不得不考慮。

2樓:問壺藏家App

這問題問的挺專業,我拋磚引玉,談談我的一些看法。

紫砂壺從誕生至今,一直是師傳徒,父傳子,這樣的好處是風格相對統一,一脈相承,壞處就是難以跳脫固有的思維,缺乏創新。

講的再難聽點,之前的紫砂藝人都是泥腿子出身,沒讀過多少書,生於斯,長於斯,薰陶於斯,傳統紫砂的條條框框是一座無形的大山,傳統藝人很難走出不一樣的路來。

期間雖然有陳鳴遠、陳曼生、梅調鼎這樣的大家,但陳鳴遠出生於紫砂世家,加之太學生出身,受過較為嚴格的基礎訓練,習的一手好字,陳鳴遠的學識修養與當時的製壺藝人相較,自然高出一籌,其文化人的屬性和其展現的文學修養與藝術境界自然備受推崇。

而陳曼生、梅調鼎本身並不制壺,只因喜愛紫砂壺,以傳統文人的身份參與紫砂壺的設計與金石陶刻,讓紫砂壺的文化屬性得以拔高。

更多紫砂藝人是在技這一方面打磨,一把壺做了成百上千之後,覺得這裡改一下似乎更好,那裡動一下似乎更行,這屬於紫砂藝人的自我覺悟。

3樓:泥古齋

普通人玩壺談收藏,大多數都是坑吧。

豐富的專業鑑別知識,了解行業,還要有眼光。樓上有個老哥說的很對,就算你有壺,你還得有圈子。缺一不可

我們這些從業者都不敢打包票說誰的壺將來一定會公升值,最多只能判斷說現在這個情況看起來有潛力,然後給買壺的朋友適當的建議但是前提都是他們自己也很喜歡的情況下。

當然還要看二級市場的情況,現在很多大師的喊價幾十萬,沒有人要就是白搭。

普通紫砂愛好者還是買個自己喜歡的就好了。就像收藏手辦一樣,即使是個景品,是自己喜歡的話我也會像其他幾千塊的一樣好好珍藏的。

4樓:玩壺佬

有個朋友說「紫砂收藏」是個大忽悠,我認可但不百分百認同。

首先,什麼是收藏?一把壺能公升值是不是等同於有收藏價值,另外這把壺過了十幾二十年公升值了,你能否把它變現?

如果以「增值」為目的,我建議你還是考慮考慮投資房地產。因為你很可能不是特別清楚現在的紫砂圈,也沒有馬未都那樣的慧眼,所以你可能很容易被職稱等一系列噱頭忽悠,買了把量產的「工藝師」壺。這幾年隨著受到電商的衝擊,很多資金鏈撐不住的工藝師都在偷偷摸摸得降價賣壺(壺大部分是代工的,工人在不停得產壺,不降價賣就沒錢付工資,自己合作多年的工手說不定就被別的工藝師挖走)。

而頂尖的那批大師也很難逃脫這個命運,因為他們的團隊更大。

建水陶製作的紫陶壺與宜興陶製作的紫砂壺有些什麼差別,可以從陶土上 製作工藝上以及泡茶的特點上的差異等方面分析。

裡小萌 建水淘不熟悉,宜興陶製作的紫砂壺你可以看一下下面的過程。宜興紫砂壺製作過程 景文 我更喜歡紫陶泡普洱茶,乙個是拙,乙個是不喜歡紫砂現在的精工細作,沒有缺點。而建水陶,因為作者不同,打磨很容易把壺的透氣性打折扣,養著慢,總之各有優點吧。 奇怪先生 向來直接 最大區別是 工藝成型方式不同 成品泥...

紫砂壺成壺有紫色的嗎?

一席茶話 紫砂泥為五色土 岩中泥 富貴土,其色澤細膩,絢麗多彩,其中以紅 紫 公尺黃為紫砂泥的基色。宜興紫砂陶所用的原料,包括紫泥 綠泥及紅泥三種,統稱紫砂泥。這三種基泥由於地質成形條件不同,礦層分布不同,泥中泥的礦層深不同,燒成時溫度稍有交差變化,則色澤變化多端。紫泥是甲泥礦層的乙個夾層,原料呈紫...

紫砂壺的目數有什麼學問?

壺無缺 在紫砂行業,常見的目數有 16目 目為直徑單位,以1英吋即25.4mm面積裡篩網內的篩孔數量,稱為目數 24目 32目 40目 60目 80目 100目,如用作特殊用途,還可以增加其他目數。所謂 目數 就是一平方英吋的篩網上有多少孔的意思。比如 50目的泥料,就是說一平方英吋的篩網上有50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