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不適合用來思考嗎?

時間 2021-05-31 18:33:36

1樓:

我認為這個問題本身隱含了乙個錯誤,那就是認同 「語言是思維的工具」 這一論斷。 嚴格地說,語言不是思維的工具,但是語言中的詞(即概念) 是思維的物件和元素。 思維的工具是大腦(廢話,這是顯而易見的),或者說,是大腦形成的邏輯。

語言僅僅是表達和交流的工具。

我們之所以感覺 「語言是思維的工具」,那是因為我們在思維過程中常常伴隨著自言自語的現象(參見話題:當我們思考的時候,腦中出現的聲音是誰的?)。

其實我們感覺到的自言自語是思維的輸出(表達),並不是思維本身。 說來話長,這裡我簡單地描述一下思維過程:

gt;思維------>虛擬輸出(語言/動作)------>gt; 實際輸出(語言/行動lt

反饋回到問題。 漢語與思考的關係,根據我上述的觀點,其實就是漢語的詞彙(概念體系) 與思考的關係。 我的結論是: 相對來說,漢語體系確實不是乙個很高效的體系,對思考有拖累作用。

首先,中文漢語不太容易形成固定的、明確的概念,至少目前那種以漢字為基礎的現代漢語是這樣。 漢語用來應付日常生活綽綽有餘,但是對於稍微抽象一點的物件,光光依靠日常用語是不夠的,應為涉及的物件往往不是有形的物件,諸如國家、社會、進化……等等。 這種抽象層次的思維必須借助書面文字進行交流、鞏固和提高。

乙個推論: 只有產生了文字以後才可能產生上述抽象層次的思維概念。 但是當前的漢語書面文字形式很混亂,字詞不分,語法簡陋。

字詞不分必然導致概念的標識——詞——不穩固,導致以字為元概念來消解應有的概念。 這就是所謂的 「望文生義」。

剛剛產生乙個新的想法:漢字不是語言的編碼符號, 當初創造漢字是作為代表概念的符號。我們把漢字表示的概念(包括後來的引申變化) 稱為元概念。

也就是說,漢字的組合是已有的概念的組合,概念的組合很難產生全新的概念! 這大概正是以漢字為基礎的漢語的使用者創新成果少的原因所在。

2樓:

你可以嘗試一下用英語思考←_←。不過,漢字是世界上篇幅最短的,你不覺得母語很美麼?作為學中文的來講,覺得所有的語言都有相似性,漢語甚至更容易。你為什麼會認為漢語不利於思考呢@_@

為什麼很多人說RL不適合用來做NLP

kiko 刷leetcode以及演算法課告訴我們,能用greedy就greedy,否則再用dynamic programming。前者複雜度通常低於後者。而RL是dp的乙個特例 Neo.Li 感覺主要是現代RL假設了問題的馬爾可夫性吧。而將乙個具有很好微分特性的編譯碼問題建模成具有馬爾可夫性的序列問...

話說手塚治虫的漫畫到底適不適合用來學習漫畫啊?

大玻璃公升降機 手塚治虫的漫畫分鏡已經落後了,但是也可以學敘事,學角色,學價值觀和世界觀,漫畫雖然在發展,但也丟下了很多東西,因此需要往前人身上回顧。 飛舞面具 怎麼可能適合啊。漫畫是不斷發展的,創始人未必是最正宗的那乙個,只能說是最原始的那乙個。因為現代漫畫技法已經融入了太多太多人的靈魂,手冢只是...

說是懶惰女孩不適合用silkn的射頻美容儀,不適合嗎?

86年的老虎 既然你都說自己在護膚和養生方面一點都不懶啦,那怎麼還會不合適呢?silkn的射頻美容儀我也在用,買的是新版Facetite Z,這個版本用起來一點也不會麻煩呀。相比舊版本來說,它最好的一點就是支援無線工作,這就很方便了,想在哪用就在哪用,攜帶也方便。官方說充電一次可以用40分鐘,我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