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世面上那麼多育兒書籍,專家,課程,眼花繚亂,作為普通父母,如何成體系的建構基礎育兒常識和技能?

時間 2021-05-11 00:08:17

1樓:悠客

我覺得育兒這方面來說,沒有什麼體系。其實大部分書籍以及網路上的知識,只不過是輔助。真正育兒的話,還是需要靠家長的經驗。

也就是說家長曾經在成長過程中所受到的一些挫折,以及每乙個家長在成長過程中所經歷的事情,所見過的人,還有明白的道理。用一種孩子可以聽明白的方式傳遞給他們。

因為每乙個家庭和每乙個孩子的情況根本就是不一樣的。

他們不是工廠中批量生產出來的。每個都有自己的性格,有自己的想法。所以針對不同的孩子,應該採取不同的教育方式。而且每個家庭的物質基礎不一樣,所以我們所能提供的條件也不一樣。

2樓:billy

體系化的育兒,最初,我只是因為不相信父母和身邊的人的觀念。相信書本,自身的素質並不高,從一本本暢銷書開始,看完一本有新的發現和更多的困惑,只能不停的看。到孩子三歲時,對某些主要問題有自己堅定的信念了。

育兒先育己,不在是一句口號了,每個人的知道是不一樣的。用行動在踐行的育己和理論上的知道是有天壤之別的。曾經也掉過書袋,只能說自己資歷太差,起點太低。

如今相比過去的我,周圍的環境也有很大的進步。想要體系化的育兒,有人建議說從教材書,心理學看起,可是如果那個人底子太差怎麼辦?就比如我,聽信某個大v的話也買過厚厚的兒童心理學書冊,如今也是布滿灰塵吧。

人的成長是一輩子的,育兒本就是乙個動態的平衡過程,也是一輩子的。所以腳踏實地的從手邊的任何一本書開始吧

3樓:棲居在樹屋

一本足矣,英國溫尼科特的《媽媽的心靈課》。

"沒有所謂的嬰兒",是因為嬰兒還需要安裝系統軟體才能執行吧?而這個系統軟體只能從父母那裡拷貝來,如果父母人格不健全,那麼孩子的人格也不可能健全。

4樓:盧羿伶

我談一談我自己在選擇育兒類書籍,閱讀育兒類書籍後形成的自己的看法吧:

每次走進書店,都會看到家庭教育類書籍佔據著醒目的位置。對教育類知識的重視當然是件好事,但令人擔憂的是,繁多的書籍造成了選擇困難,標題黨式的書名和包裝極易混淆視聽,濫竽充數的印刷製品往往湮沒了寥寥可數的經典。面對浩繁的書目,我們應當拿出怎樣的眼光和標準進行選擇?

進行選擇之前,我們要對市面的書籍進行初步的分類。目前市面教育類書籍主要分為三類:一類是教育科學類,比如教育學,心理學,兒童心理學等基礎。

包括比較流行的蒙台梭利的原著(注意是原著而非解釋)等。二類是教育總結類。包括很多教育專家根據多年教育實踐經驗的總結。

以及實踐操作性較強的育兒百科。比如父母效能訓練手冊,定本育兒百科等。三類是教育案例類。

主要是一些成功家庭教育經驗案例介紹,以小見大的方式提供教育指導。比如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虎媽教育之類。此外,還有更多的是同質化照搬照抄的(把經典原著或是流行觀點進行引述或抄襲),從個體出發無普遍規律的(個別家長從個別家庭案例引出的),琳琅滿目之下,可謂泥沙俱下、真偽難辨。

專業基礎類書籍的可讀性不強,此類書籍雖然枯燥,但是對理解把握教育領域基本規律,打好教育基礎的作用是無可替代的。教育首先是一門科學,了解教育科學是了解教育的第一關,所有教育類的具體實踐,都離不開教育科學的正確引導。

教育總結類書籍可讀性相對好些,操作性較強。許多作者都是一線教育領域專家和實踐者,比如知名校長、特例教師等,但是基於個人總結,不同人教育理念方法有所不同,並不可能完全一致。在基本教育規律掌握之下,多閱讀此類書籍,可以有助形成自己的具體體系和觀點以及操作方法。

教育案例介紹類書籍,往往佔據著教育類圖書中最暢銷、最顯眼的位置,卻最誤導人。往往利用人們急功近利的心理,以極具噱頭的口號式標題博人眼球,以個體孤立偶然的案例兜售成功之道。此類書籍固然有其可取之處,但是基於個體的成功很難具有更為廣泛的說服力和科學性。

,任何一門嚴謹的學科和理論,都需要足夠的樣本作為支撐,而這正是此類書籍所欠缺的。

如果真的有志於認真鑽研教育類理論知識,首先要認真閱讀第一類書籍,對教育最基礎、最基本的規律進行了。在此基礎上,才能更好的理解第二類書籍。做到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而第三類書籍,在閱讀量足夠以後,作為個案了解借鑑,進一步開闊眼界。如此才能在教育理論上,做到既見森林,又見樹木。

也許有不少人閱讀了大量教育類書籍,掌握了大量教育理論,反而更是對具體教育實踐無所適從。面對這樣的困境,我們必須明白,所有的教育理論都要和現實案例相結合的。在所有的教育理念中,因材施教是最基本的選擇。

沒有哪種教育方式是絕對正確的,畢竟盡信書則不如無書。

和教育類書籍、具體教育理念方式比較起來,家長自己對人生的理解與境界,自身素養與修為的層次,才是對孩子最具潛移默化影響的教育,家長自己才是孩子最全面的書籍。所以,最大的教育是家庭而非書籍。

作為家長,絕對不必把某一本或幾本教育類書籍作為教育聖經,指望依靠教育書籍解決所有教育問題,尤其不必在具體細微問題上紙上談兵、太過糾結。因為所有的教育都要結合孩子具體成長環境和成長經歷。

我們要做的,是消除對教育的恐慌和焦慮,放下對教育類書籍的功利性幻想,通過閱讀把握教育的基本方向和規律,糾正自己的錯誤觀念和行為誤區,而非通過讀書獲取一勞永逸的靈丹妙藥。作為家長,要把主要精力放在營造家庭環境和提公升自身素質提高上下功夫,而絕非把學到的教育理論生搬硬套在孩子身上。如此緣木求魚,早已遠離最基本的教育之道。

5樓:

learning by doing

知行合一

從教育自己孩子著手,有的放矢地去蒐集資料進行學習,在實踐中對這些知識進行驗證

作為普通父母,沒必要積累太多的育兒知識,99%是用不到的,學了幹嘛?

"精益教育"就是只學比需要用到的多1%的知識就夠了怎麼知道要學多少,學什麼?實踐就是方向、標準、目標

6樓:Zack西西爸

如果真的想要建立起體系化的育兒思維。這不是一件舒服和簡單的事情。市面上絕大多數的暢銷書育兒書我基本上不建議你去看。

直接從發展心理學類的教科書看起。建議從國外的教材譯本開始讀,有能力的最好讀原版。

因為絕大多數人來說可能只是想要去了解一下育兒。但如果要體系化,那就要從整個人,一生的生理、心理、社會和文化等等方面綜合的去考慮。這個門檻不低,要打算踏入是需要很費時費力的。

7樓:郭亦時

為什麼不可能?原因有二:

一是因為質上不可能。很多的育兒理念除了有一些共識外,細節上其實存在非常多的衝突。比如孩子到底要不要提前進行語言文化教育?

對於犯錯的孩子到底該不該處罰,或執行什麼力度的處罰。即便從理論研究上而言,對於兒童認知發展的程序這些基礎性研究,也可以說是日益更新的,今天的理論很快就會被明天的理論所推翻。這些知識領域的衝突,可以供專家學者玩味和爭論,但對於普通的家長來說,面臨衝突的知識很有可能會陷入崩潰的狀態。

比如孩子犯錯,有人說打,有人說不打,那你到底打不打?

二是因為量上不可能。按照問主的設想,那不是培養合格的父母的,那是培養兒童訓練專家的,我估計啊,即便是一線的兒童工作專家,可能都無法達到問主的要求。

說沒有必要,主要是因為育兒理念都有一些簡單的共識,而如果家長真正做到這些共識,其實基本上不會在育兒上犯太大的錯誤。當然如果一定要追求完美無缺的育兒方案,我想那是痴人說夢。我想,應該沒有哪一套體系敢宣傳自己培養出來的孩子是完美無缺的,只要你培養的還是人,那一定有你所無法控制的因素,不過,孩子的發展大體上不差就可以了。

那麼這些共識是什麼呢?

無條件接受:永遠支援作為個體的孩子,給孩子充分的練習和成長機會;

讚揚和鼓勵:表達對孩子的肯定,並鼓勵孩子去挑戰困難;

行為規範和約束:按照同齡人的標準來要求他;

家長的個人成長:學習控制自己的情緒、練習問題解決策略、尋找身邊的積極資源。

然而這些東西都不太容易做到。

家長在育兒技能訓練中,存在的最大的問題就是:積極尋找各種教材和方法,而沒有沉下心來好好練習一些必要的技能。而那些經常參與學習,反思自己的教育言行的家長,其實無論採用哪一種理論流派,只要買一本育兒書籍,好好揣摩,經過一定時間的累積,總是能發掘家長在育兒技能上的進步的。

目前世面上的有什麼硬核fps推薦

蔥花 武裝突襲3 叛亂沙漠風暴 戰術小隊 霹靂小組4 紅色管弦樂 戰爭附言 閃點行動 逃離塔科夫 民權戰爭 地面部隊 凡爾登獵殺對決 人間地獄 彩虹六號圍攻 風起雲湧2越南 手遊暫無,不過安利一波鐵鏽戰爭和裝甲紛爭,相信fps玩家一般不會拒絕 張三 如果你說的硬核就是指擬真的話,限定一下背景為現代戰...

考研那麼多書籍,全都要買嗎?

WouldYouKindly 買書如山倒,看書如抽絲。絕對不建議一下子bia!買一堆參考書。我當年吃了這個虧,考研時候買的算是比較齊全的,最後並不來得及都做完。考完了掛二手,沒人要的只能再論斤賣出去 買一堆不如買幾本,看完一本再下一本。有時候你會發現有些書買重了,又有一些新的需求。比如我現在是高數基...

市面上那麼多考研輔導機構,怎麼選?有推薦?專碩學碩都算?

吡嘎吡嘎 名師名機構,並且要根據你的專業選擇,英語新東方,體系也比較完整課程很好,政治推薦滬江徐濤網課,我是準備考教育碩士所以買得是凱程的還不錯 坤則MBA 葉子老師 網上搜一下,再實地考察吧。隨堂聽老師上課,看自編教材的內容和排版,感受輔助老師是不是負責,看學習的同學的狀態。這裡得不到你最終想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