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這種情況該怎麼和家人相處?

時間 2022-01-06 18:19:38

1樓:白色木葉

家務事其實很好說,畢竟站在外人的角度反而容易看清楚。但說歸說,真正難的是如何解決問題。

首先,所謂「重男輕女」,這是乙個可大可小的標籤。程度嚴重的,問題也就嚴重,程度輕的,問題也就輕。

不是說家裡有重男輕女了我作為女兒我就要鬧翻天或者斷絕關係或者拒絕贍養老死不相往來,因為重男輕女本身是需要量化的,不同的量化直接影響了你的決策,同時,同樣的量化,不同的性格也影響你的決策。

有些家庭有嚴重的重男輕女,女兒上完中學就催著去打工,彩禮獅子大開口,工作了三天兩頭要錢,對兒子則是巴不得含在嘴裡,然後用女兒的彩禮去給兒子娶媳婦,甚至還有找已經結婚的女兒要錢給兒子修婚房的,但女兒依然一心為原聲家庭謀利益(找回存在感贖罪感或者通過自毀式奉獻來幻想自己找回了地位和自尊),甚至不惜損害自己丈夫自己新家庭自己婆家的重大利益,這種就是典型的扶弟魔或者斯德哥爾摩症候群。

反過來,有些家庭其實沒什麼,只是在態度上稍微有點分別(甚至有可能都不是重男輕女造成的),但物質條件是一碗水端平,但女兒就覺得是重男輕女了,這樣的父母不能要云云,這屬於忘恩負義自私自利,還要站在道德制高點給自己洗白的人渣。

當然題主家庭不屬於上述兩個極端,題主自己也不是那兩種人,目前正在糾結中,糾結本身,就意味著你很善良,同時腦袋裡又有各種新舊思維撞擊,把你給攪混了,掌握不好中庸的尺度。

那麼,如何判斷程度是否嚴重?

第一是絕對數。

就是不管其他人,單看你父母在你身上投入的時間、精力、金錢,是否達到了作為父母的基本要求,或者平均要求,或者比較高的要求。

你家的情況,應該是達到了普通人認知的平均要求,或者略高的要求。

這一點是要給你父母加分的。

第二是相對數。

就是橫向對比你和你哥之間的差距。

這就有點啦跨了,我是說在你哥生兒子之後。給哥哥出房子的首付,給孫子出教育金。然後曾經承諾你的陪嫁車也沒出(如果這句話說的時間比價久遠那就當沒說過吧,誰沒吹過牛)。

不患寡而患不均,人性從來都是如此。所以你感到不滿也很正常。

現在問題是,給你給了啥?

把彩禮8萬8給了你?這就是你老公的錢左兜放右兜。當然,按照你們家鄉的認知,這也可能確實應該屬於你父母,然後他們給了你,在這種認知的前提下,他這麼說也有道理。

然後你能要求啥?你遠嫁,不需要你買房子吧,況且中國的傳統是男方出房子,對不對先不說,咱要站在普通人的認知上來看問題,而不是逼乎的道德觀。

然後你有孩子沒?他會不會給外孫也發錢?不知道,但也還沒發生。

好吧,按你對你父親的了解,給外孫的東西大概率會遠低於20萬(因為他覺得這個錢有親爺爺出了,他不用重複給),這樣的話,確實表現出明顯的親疏分別了,不過有一說一,教育下一代的支出,其實是父母的責任,爺爺外公,其實是意外之喜,有是意外之喜,沒有才是正常(至少千千萬萬家庭都是如此)

如果我們非要要求你爸爸一碗水端平,你和你哥哥一碗水端平,孫子和外孫一碗水端平,那是不是有點難為這個認知差異達幾十年的老人?

如何解決問題。

我一開始也說了,分析很容易,解決問題很難。

我也知道我得到的已經不少了,但是就是嚥不下這口氣,憑什麼要被區別對待?

這口氣還得你自己去順,旁人幫不了你,如果非要讓我給乙個解決辦法,那也很簡單,就一句話:

做最好的自己。

看了那麼多書,上了那麼多課,學了那麼多道理,不是用來要求別人,指摘別人的不是的,而是用來要求自己,提公升自己的。

斷絕關係也好,拒絕贍養也好,做任何決策之前,你應該有足夠的認知去分清,這個決策是為了什麼,是順那一口氣,還是說對方已經不可救藥。

不違法,不違良心,足矣。

這樣的我,該怎麼和家人,同學相處?

寶依琳 你的情況在家庭找到幸福只有乙個辦法,事業有成。你成為家庭的驕傲一切都不是問題,包朋友。忍耐對弱者是痛苦對強者是必過的一關。 月光戀人 先好好學習吧,用知識充實自己,高中其實沒那麼多時間去交朋友,建議跟樂於助人的那種學霸交朋友,會對你的學習有幫助。大學有助學貸款助學金和獎學金,努力考個好學校,...

怎麼樣才能心平氣和地和家人相處

天馬行空小當家 我們總是把好脾氣給了陌生人,卻對愛我們的人惡語相向,其實也能理解,我覺得我是有點像討好型人格的,小時候如果缺乏關注度可能會這樣,討好型的,於是變成了這樣。但是對父母不一樣,因為知道父母是愛自己的。現在還好,其實每個人的性格都和家庭,環境因素有關係的。比如我現在,媽媽更年期到了吧,會更...

你們和家人的相處方式怎麼樣?

旁觀者 以前吧從上初中開始我覺得我爸媽不愛我不理解我,從那時候起我們基本上不交談只有吃飯的時候坐一塊,慢慢的我越來越覺得他們不看重我說什麼做什麼都是錯的從來不見笑臉,我也一直心灰意冷我們關係越來越差了,到後來我上了大學很少回家了,時間久了挺想家的,到家裡看到父母那種感覺不一樣了,可能慢慢的越來越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