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出生於貧困家庭的人的消費觀,如何區別他們的節省和摳?

時間 2021-12-29 03:17:05

1樓:千江月

我要說乙個不是出生於貧困人家,但經歷過貧困生活的人的經歷。

我的奶奶,如果她有一箱新鮮蘋果和乙個爛蘋果的話,她肯定會毫不猶豫地吃那個爛蘋果。

新中國成立之前,我奶奶是乙個大戶人家的小姐,能識文斷字。建國之後我奶奶遇到了我的爺爺,爺爺用他的才華迷住了奶奶,使得奶奶跟著爺爺私奔了,因為爺爺是個窮書生。

後來他們經過了闖關東,WEN GE。

後來,奶奶跟著爺爺到了廣袤的黑龍江,兩個人生了七個娃,爺爺被批鬥帶帽子。

貧困的生活就要從那裡說起了。窮到什麼樣呢?七個孩子中有五個女兒兩個兒子,只有兩個兒子能吃飽飯。

奶奶一公尺六七的身高體重只有八十斤。每天帶著一堆娃還要做家務,給人家縫衣服貼補家用。

以上都是我從長輩那裡聽來的。而我能看見的,就是奶奶總是吃爛蘋果,上一天的公尺飯到了下一天,就用開水泡一泡接著吃。

奶奶老的時候,子女都已經長大成家,每個月七個孩子都會給奶奶生活費,奶奶還每天出去撿廢品。奶奶和大爺同住,而大爺是當地有名的律師,爺爺因為平反後教育局的政策,去世後留給奶奶有津貼還有兩套房子,即使這樣,奶奶依舊每天出去撿紙盒瓶子。

看著滿臉皺紋滿手老繭的奶奶,沒人能猜到她曾是大戶人家的小姐。

2樓:海聊

首先不要輕易評價和你環境不同的人的價值觀,因為你無法設身處地的感知他的成長環境,他的心理建設。

節省和摳的區別,簡單概括就是:節省是不該花的錢堅決不花。摳是該花的錢也沒花。

展開一下:節省其實就是減少不必要的開支,但該花的錢還是要花的,比如平時吃的大公尺有貴有便宜的,但至少買健康安全的。

而摳則是該花的錢也不想花,反而造成更大的坑,如果去彌補還會花更多的錢。還是拿大公尺舉例子,為了少花錢,買了來路不明的大公尺,吃了以後可能會生病住院。

再回到消費觀,雖然我開始說到不要輕易評價別人的價值觀,但消費觀本身有個辨別的標準。

好的消費觀,有些看似多花錢,其實「省錢」了,因為那些花費是有收益的。比如投資型消費,教育類消費。

不好的消費觀,當下似乎「省錢」了,但實則更費錢,因為後期可能會花更多的錢來彌補「省錢」導致的窟窿。

我們分析問題的時候,少看眼前,多看長遠,也許會得到不一樣的答案哦。

出生於家產過億的家庭是種什麼體驗?

香港人但是因為以前家裡一些事情出生沒多久就從香港去了英國生活,現在是華裔了因為不再是中國國籍,中文不太好,英語粵語母語,一直到小學六年級回到香港一所成績挺不錯的國際學校念書,中學階段又決定去英國學習了,我是家裡最小的孩子,家裡就我乙個女生,父母一碗水端的再平爸爸還是更偏向我,會學到很多東西認識很多的...

出生於不幸家庭的孩子 長大後的人生會幸福嗎?

這個不幸的定義,看你怎麼理解了。看過很多山區裡的孩子,很小就開始劈柴做飯,感覺家庭不幸吧,但是人家那種頑強的意志是城市裡孩子需要多少冬令營,夏令營也無法企及的,一旦有機會,在某些領域也能得心應手。看過從小父母離異的,算是家庭不幸吧,但是人家父母也處理得當,孩子從小也察言觀色,經歷了超越同年齡孩子的情...

假設周圍人都是出生於母強父弱的家庭,自己會受到哪些影響?

avrilguo 我姨家就是女強男弱,她家的房子是我姨賺錢買的,連姨夫爸媽家的房子也是我姨幫忙出錢買的,當然房主寫的是我姨的兒子,但是讓二老住到壽終正寢,她兒子出國留學的錢和辦理等費用都是我姨賺的錢,留學也是我姨找人辦的,她家裝修什麼費用和管理都是我姨,姨夫唯一的優點就是脾氣好,我姨說啥是啥,家庭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