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方孝孺當時不對朱棣討價還價呢?

時間 2021-10-23 01:35:56

1樓:史海鉤沉

怎麼提要求?

提要求的前提是雙方實力對等,在實力不對等的情況下提建議,那是臆想。

打個比方,你坐上了一列火車,火車就經過你家門口,然後你找到列車長,想讓列車長在你家門口停一落車,你猜整列車的人會不會想看傻子一樣看你。

在朱棣起兵之初,方孝孺和朱棣沒有太多面對面的交集,沒有機會提條件,當然他自己也不會傻到去條件,因為在前半段,朝廷才是佔優勢的一方。

後來,朱棣打下了天下,朱棣是高高在上的皇帝,方孝孺是階下之臣。

文臣都是驕傲的,朱棣需要的是方孝孺的臣服,方孝孺能做到嗎?所以,看似朱棣給了方孝孺生的機會,實際上以方孝孺的立場,除了一死別無選擇。

2樓:知更鳥不歌唱

當時的文人普世價值觀,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方孝孺稱為當時大儒,靠的就是所謂的文人風骨這點噱頭,如果他帶頭服軟朱棣了,那文人風骨帶來的紅利將蕩然無從。

比如你現在還知道方孝孺,這也就是文人紅利的一種,如果他服軟了,也許你現在就不知道這個人了。

他是文人,不是商人

3樓:

首先,方孝孺不存在殺身殉主,燕軍入城時,他在自己家裡束手就擒,既不像許多有氣節的士人一樣自殺殉主,又不能像練子寧等人一樣出城募兵以圖後效,更沒有像景清這樣謀劃刺殺燕王,可以這麼說,方孝孺內心其實是期盼著燕王對他不疼不癢小懲一下然後留用的,然而他的所謂才名實在水分太重,強推井田制實在太蠢,與大才子解大紳一比,簡直一無是處。

所以就這樣的方孝孺,哪來的資本對朱棣提要求?題主別太高估他了。

4樓:Jack

方孝孺當時只有兩個選擇:1. 被人利用完很憋屈的死;2.

壯烈犧牲。我覺得智商正常的都會選第二個。別以為方書呆子多讀了幾本書就真的呆,相反他明白的很。

從朱棣以」清君側「為由起兵的那一刻起,建文朝的重臣乙個都不能留。

5樓:飯飯之輩

這種書呆子腦殼有問題的,用行動證明了削藩是多麼失敗了!還有什麼臉活著呢,死還可以證明一下自己的剛烈!明志!其實就是個書呆子,迂腐!

6樓:shylock

提要求是需要資本的,南京城破之前才有資格提你說的這些。城破之後他的所作所為維護了建文一朝的氣節。方孝孺證明了自己是乙個能力不夠的忠臣。

明朝方孝孺是個怎樣的故事?

上將潘鳳 文人瞎編史料黑朱棣,沒有夷十族。方方同志,是乙個很典型的學術型人才,做學問有一套。中老年靠著學問和名聲進入中樞,碰到乙個二傻子建文帝,君臣倆人堪稱絕配!漢初王侯實力強,削藩經歷了三代人。朱允炆登上皇位,還沒把屁股坐熱,就急不可耐地要搞人家藩王。你不死,誰死? 黑安西 太宗實錄裡寫的 時有執...

怎麼理解道衍對朱棣說「殺了方孝孺,天下讀書種子就絕了」?

噠噠娘 我覺得吧,啥也不懂然後一肚子氣節的政治家,好像還不如沒有信仰但是起碼會玩兒政治的政治家吧,更別提前乙個還想客串軍事家. 平庸是福 這是打倒孔家店的開始。方孝孺聽名字就知道是儒家的人。道衍的意思是,儒家雖然有問題,但是沒有他們,政治就沒辦法工作。但是明成祖最後還是殺了他,並且證明,沒有儒家,政...

如何看待明 方孝孺堅稱朱棣之舉乃 篡 終招致 滅十族 之慘劇?

ageeee 我看完 明朝 關於方孝孺寫詔書時的感想 假如我是十族裡的一員 我CNM,我不想死啊,為什麼!老天不公 我因方孝孺而死,但是後人卻無一人記得我。我恨,我恨,後人皆知方孝孺忠肝義膽 成為後世讀書人之楷模,但是有誰知道我呢?過了這麼久我自己都忘我自己叫什麼名字,但是我記住了乙個人的名字 方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