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老人為什麼不說愛,而要說孝呢?孝與愛有什麼不同嗎?

時間 2021-06-01 13:22:50

1樓:青稚書

這個很簡單,在觀念裡愛這個詞並是不是必須的,就是你不愛乙個人沒有任何問題,不會受到道德綁架。因為說到底你不愛喜歡你的異性或者同性其實很正常,但是倘若對老人說愛,那麼就上公升不到道德層面。很簡單,你的老人照顧養育你,你理應對他們孝順。

這就是問什麼不能說愛,其實就從不愛和不孝這兩個詞上面去分析就知道為什麼不能用愛了(個人觀點

2樓:

這個問題問得好。

孝這個概念是古代統治階級為了社會安定以及解決養老問題發明出來的,你可以看看自然界或者原始社會,基本都是青壯年的個體的天下,老了就玩完,青壯年的地位要高於老年個體。其實這個概念的產生當時是有進步作用的。

然而不合理的地方就是讓人忽略各種客觀的事實,只追求順從自己的長輩,無論他們的對錯。並不是雙方處於乙個平等的地位,也不是乙個合理的地位。愛這個概念就完全不一樣了。

順便黑一下《二十四孝》

3樓:暮雲山關

在漢晉南北朝到唐初,士族是社會的統治核心,家規大於國法,強調個人對於家族意志的絕對服從,個人必須為家族謀取利益,孝入國法是帝王向士族的妥協,割肉挖肝臥冰之類的愚孝行為被廣為傳播,在此期間孝成為帶有宗教化的意識形態,包含了從國家法治到宗族治理和家庭儀式等各種內涵,今天的孝歷經了五四運動和共產主義的解構重釋,原有的宗教性質已經被消除。

4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

《禮記》:孝之有深愛者,必有和氣;有和氣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

孝須是有深愛做根,便自然如此。不愛不為孝,父慈子孝,不過是愛的形式有所區別罷了。

慈祥和孝敬,都是因為深愛著對方才會如此。

新加坡,馬來西亞人為什麼不說「萬」而要說「10千」?

有些沒受中文教育的華人就沒有 萬 這個概念,所以把萬說成十千會比較方便溝通,我個人則是比較習慣 萬 的數目概念,如果別人說一百千我會心裡把它翻譯成十萬 HI HI 因為這些地區過去都是西方殖民地 英語系 現今是依附於西方中心的外圍地區,受西方文化影響較深。思維方式 意式形態 生活習慣 思想認知等許多...

為什麼父母對孩子可以無條件的愛,而老人後來的贍養卻成了問題

其實關於為什麼父母對孩子可以無條件的愛,而老人後來的贍養卻成了問題,我首先想到黑格爾的理論 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自然界也是如此,人的審美取向多半來自大自然的精密安排。其實父母培養孩子是不是真的無條件呢,這個可以看看陳志武老師的 金融通識課 裡面有講到,父母養孩子是基於養兒防老的投資...

人為什麼要結婚呢?婚姻對人生的意義是什麼?

無事生非 從本質來說,婚姻是法律規定下的一種合法的夫妻關係。所以題主問,人為什麼要結婚?答案是因為法律規定啊!如果題主問的是,為什麼人會選擇接受婚姻這種生活方式!答案是因為這是一種約定俗成的習俗傳承。而一代接著一代的延續,使得這種方式成為主流的生活方式。如果題主接著問,這種主流生活方式為什麼被大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