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國家說奮鬥本身就是一種幸福?

時間 2021-06-09 18:44:22

1樓:小灰

這句話是事實,只是它隱瞞了另一部分事實。

奮鬥確實是一種幸福,而且大部分人,除了特別倒霉的那部分,都可以通過奮鬥而獲利(比如獲得金錢和社會地位等資源),於是享受了奮鬥的幸福和獲利的雙重幸福。

但關於奮鬥和幸福,個人認為至少還有三關係在這句話中被忽略了:

第一層是,奮鬥的獲利有一定或然性,因為確實有倒霉蛋奮鬥了一輩子一無所有,而且也沒有體會到奮鬥的幸福,雖然這部分人比例不是很大,但卻很慘烈。

第二層是,不奮鬥也是一種幸福,而且或然性很小。大部分不奮鬥的人,也可以通過不奮鬥來獲利(比如獲得閒暇的時光和偷懶的快樂),而且這種獲利或然性很小,基本只要混吃等死必定是閒暇的。比如高考,努力了不一定能考好,但不努力肯定很舒服,不奮鬥帶來的好處幾乎是確定的,奮鬥的好處卻不確定。

如果乙個人滿足了基本生活所需,不想結婚生子,也不想有錢有權,他只想混,什麼時候死了就死了。對於這樣的人,不奮鬥對他而言不一定有太大損失,相反奮鬥可能損失很大。

第三層是,多數人越奮鬥,所有人越幸福作為統治者,必須鼓勵奮鬥。因為奮鬥不僅僅對奮鬥者本人有利,還有利於群體。這種獲利和奮鬥的人的多少有關。

奮鬥的人佔群體比例越多,群體獲利越大,而且這種獲利是有巨大的疊加效應。假如只有乙個人奮鬥,大概只能活下去。假如乙個家族奮鬥,大概能吃飽穿暖。

如果乙個國家一起奮鬥,可以把衛星送上天,惠及國內所有人甚至其他國家的人。所以現代社會哪怕是個乞丐,可能也過得比戰爭年代的普通人強,這就是群體奮鬥(群體的努力保證了和平和科學發展)惠及他人。

對個人而言,奮鬥可能不是最優解,但對家庭而言,對家族而言,對國家而言,鼓勵個人的奮鬥無疑是最優解,對於越大的群體而言,越是如此。

2樓:夏雪冬花

所以,回到問題上來,如果說不認為奮鬥是一種幸福,而是一種痛苦的話,那麼國家勢必會面臨乙個巨大的矛盾,那就是國家發展同民生問題之間的矛盾。社會競爭的日趨激烈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這使得人才質量越來越高,國家的發展也就會越來越好;而另一方面,社會競爭的激烈必然會導致人民生活壓力增大,人民普遍幸福指數降低。國家的發展靠的是人民群眾的奮鬥,人民越努力,國家自然就會發展得越好,這是毋庸置疑的。

但艱苦奮鬥也就意味著幸福感、快樂感的降低,所以這是無法避免的矛盾。

這個矛盾是客觀規律,千年來無法改變。但是,只需調整一下心態,問題便可迎刃而解,那就是,認為奮鬥本身是一種幸福。

有了這個觀念之後,對於國家而言,國家發展同人民幸福之間便是完全的正相關;對於個人而言,主觀上追求幸福感,客觀上卻在艱苦奮鬥,而認為奮鬥就是幸福之後,便實現了主客觀的統一,也就實現了精神上的滿足,豈不美哉?

其實對於人類而言,人類追求的終究是精神的愉悅和滿足。之所以要不斷地改造客觀事物,是因為物質決定意識,我們需要盡可能的讓物質條件能帶給我們意識上的滿足。但是有些物質無法人為改變,這個時候就需要我們調整心態來獲得滿足。

中國是乙個充滿智慧型的優秀的社會主義國家,全世界只有中國有如此富有哲理的觀點,因此中中國人民的團結性、奮鬥精神、國家的發展速度都是首屈一指的。中中國人充分發揮了意識的主觀能動性,能動地認識客觀世界,並在認識的指導下能動地改造客觀世界,在實踐的基礎上使二者統一。這就是馬克思主義哲學,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體現。

禁慾本身是否就是一種慾望

超人不會數學題 是的。要做到沒有慾望,不應該是主動去讓自己沒有慾望,而是在追求實現自己的慾望的過程中,慾望得以實現或者自己對這個慾望不再感興趣,同時沒有新的慾望沒有出現,自己滿足於現狀的時候,我們才做到了無欲。井底之蛙,當解決了吃喝等在井底所需求的東西,且認為世界就這麼大的時候,或許就是無欲無求的狀...

活著是否本身就是一種折磨?

還以為是我自己提的問。以前世界小,只看到眼前那一小方天空,在自己的井底作威作福。看到世界多大,認識到自己渺小是正常的。很容易自暴自棄就垮了。對自己不滿本質就是想要更多。熬過去堅持下來。說不定想要的都會有呢。 答主先摸摸頭 活著的確是一種折磨啊,特別在看不到明天的希望混吃等死,缺少內在動力卻沒有人能把...

神本身是不是就是一種悖論

遊戲人間 不知道為什麼對這個問題感興趣?不過不要鑽牛角尖。神,是人對美好願望的一種寄託比如神話 宗教 也是人對當下一些現象無法科學合理解釋的產物,因為對當下認知有限,就用神來解釋。 1ykan 題主要研究哲學問題的話,首先你不可以先有乙個 既定立場 那我就先從題主的問題中說起吧。比如題主的原問題的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