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原生家庭論就是另一種血統論」,是否正確呢?

時間 2021-05-07 06:18:46

1樓:修行中的月老師

原生家庭論強調影響,是研究孩子出生以後,父母和環境造成的差異,屬於後天因素。

血統論強調先天因素,忽略後天影響。

兩者研究的方向不一樣,而且是衝突的,怎麼會提到一起去。

乙個人先天因素的確很重要,但是和血統沒什麼關係,父母結合的時候,隨機選擇決定了dna較好還是較差,任何血統都有突變的可能,不是決定性的。

造成血統差異的原因是,好的家庭教育水平高,能夠開啟孩子的潛力,讓孩子少走很多年的彎路,在家庭的積累上迭代。

交換孩子的兩個不同階級家庭,培養出來的孩子也完全不一樣,很多實驗已經證明血統論的片面,就別和原生問題混一起了。

2樓:洞見

換個角度說問題吧。

血統論的本質是唯心主義,即「我認為血統決定了乙個人的一切」。「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這是血統論的乙個標準論調。它把能力和血統進行了繫結,遺傳學沒有問題,但是遺傳因子中不包括能力,更不能否認能力的可變性。

血統論的本質是否認後天的可塑造性,把一切都歸咎於血統,是宿命論的具體體現,缺乏證據支撐。

原生家庭論的本質是唯物主義。原生家庭現象被觀察,被總結,被尋找內在關係,從而得出了乙個規律性的結論。這個結論是可以被重複驗證的,我們稱之為「客觀規律」。

它接受改變,接受可能性,對未發生的事情不做絕對性的結論。

那麼,「原生家庭論就是另一種血統論」是否正確呢?

3樓:ttltl

不正確。血統論「老子英雄兒好漢,老子反動兒混蛋」」強調的是結果。是決定論,既先天決定了後天的結果,且個人的努力和選擇無法改變這個結果。

說白了就是「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兒會打洞。」血統論將人完全的動物化,否定了社會對人的影響,以及人自身的選擇和努力。兩千年前的陳勝、吳廣就已經喊出了「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中國的文化更強調後天的影響和努力,要不然王安石也不會寫下《傷仲永》了。

原生家庭論強調的是家庭對自己的影響。這是原來中國文化不太注意的地方。「子宮彩票」是乙個客觀現實,必須正視這個情況。

觀察它,研究它,乃至於改變它。至於原生家庭對自己影響的結果嘛,完全看自己的努力和選擇決定。

每個人的一生都有兩次出生:

第一次出生是來自我們的父母,這一次出生我們不由自主,無法選擇。

第二次出生是來自於我們的自我的成長,這是我們可以自主的,和自行定製的。

你會特別看重另一半的原生家庭嗎?

我們高中有乙個文科成績第一,長得很漂亮,文學氣質濃厚的女神,據說擇偶條件非常苛刻,有一條是父母雙亡。可能有點偏題,我覺得男人希望娶的是女人而不是女人的家庭,女人希望嫁的是男人而不男人的家庭。如果婚姻哪一方的家庭劣根問題對婚姻幸福造成破壞,都是因為當初擇偶的時候沒有了解清楚。有人說女人有弟弟不娶什麼的...

原生家庭的影響一定就是傷害嗎?我的負面是來自原生家庭嘛?

怎麼說呢既是來自你的家庭 也是來自你自己 建議足夠長的時間會沖淡一切 成長是乙個過程 別人希望的你和你自己想做的你是不同的 或者同化或者你戰勝別人或者就完 做出選擇讓自己對自己滿意做你想做的事 偶爾適當的瘋狂一下也好 但不要做違法以及可能會造成無法承擔帶來嚴重後果的事 一切都為打破你心裡的桎梏 讓自...

父母希望我的另一半是個原生家庭幸福的人,是否太片面,我應該聽嗎?

舊人 根據本人離異家庭成長的經驗來看,你父母的觀點非常有道理,因為原生家庭不美滿或者有缺憾,會對乙個人的成長,性格,尤其是三觀有非常大的影響,就拿我自己而言,15 22那個年齡段的時候,思想非常極端,但是非常會掩飾,至今我不能確定自己是不是個正常性格,正常情緒的人。不過,凡事都有雙面性,思想鬥爭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