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管閒事的人是種什麼心理?

時間 2021-06-08 10:53:48

1樓:Un belonging

看什麼閒事,比如兩口子吵架我從來不去管,這誰對誰錯還不一定呢;比如成年兒子毆打父母,我也不會去管,一切皆有因果,父母造孽,兒女不孝,這個叫報應

但是如果父母毆打未成年的孩子我就會看不下去,因為未成年弱小;我曾經也看到過乙個姑娘騎著小摩托,直接摔倒在地上,過去過來沒有乙個人去扶她,我就去了,看不過眼。

管閒事一般來說就是心裡有正常的價值觀和同情心,看不下去

2樓:乙個小學生

兩種說法:

一:英雄氣概,願意打抱不平。

二:多管閒事,沒事找事。

作為局外人的建議:認為自己做的事,是行善,那麼就去做。

認為自己做的不對,就改掉這個毛病。

3樓:愛與智慧型

個人知見:愛管閒事的心理是因為《無明》!無明就是不開悟,不明白每個人都是上帝,都是佛菩薩,都有佛性在裡面,都有自由意志,「無明與開悟」差就差在認不認識自己的佛性而已,不明白就喜歡針對別人,看見什麼不順眼,不如自己的意就對別人指手畫腳,總認為自己的才是對的,別人都是錯的,以自己的觀點判斷好壞。

正如孟子曰:「人之患在好為人師」 好為人師可能是人的一種本性。每個人都願意在他人面前表現自己的了不起,顯得比別人強,從而獲得自己的虛榮與滿足。

而好為人師,喜歡教育別人,指導別人,在自覺與不自覺之中已經包含了我比你強的自以為是。「好為人師」這是大毛病,處處以老師身份出現,這姿態很高。有沒有能力做別人老師?

先要想一想,我起心動念,能不能給大眾做榜樣?社會大眾都起我這個念頭,這社會怎麼樣?得先問問自己。

第乙個是德行,第二個慈悲。

只有完全開悟以後才能了解事情的真相,原委,了解真相後,我們誰都不敢批評,了解一切都是因果,業障所至!認清世間一切都是虛幻不實,瞬息萬變,我們才不會執著於對錯,對錯都是頭腦分別出來的,站在每個人的角度看事情都是對的,發生的所有事情都是對我們有好處的,都是我們學習的功課,關鍵在於心」識」 ~ 認識到位,不變隨緣,境隨心轉,認識不到位,觸景生情隨鏡轉~慾望生,煩惱至!!

所以SM才說:開悟以後,什麼事都好,無明做什麼事都說不定好;所以無明是最大的罪,開悟是最大的功德。

SM還說:開悟後有一天,慾望會完全不見,我們的內在會感到非常快樂、非常滿足,除非有人需要幫忙,否則我們不會沒事找事,更不會硬要去幫忙別人,說:「哇!

你看起來好懊惱,我來幫你。」不會!不會!

我們怎樣都好。不管幫忙或不幫忙、說或不說、教或不教,我們都很自在,因為我們內在變得圓滿而充實。我們不需要任何外在的刺激、動機,或覺得需要達成什麼目標,也不想炫耀自己的慈悲心,或是覺得為了愛而承擔責任,沒有任何掛礙!

什麼是多管閒事?

管事是要付出代價的。有時候利弊要權衡一下,乙個女生飛葉子,你會管麼,說有害健康,我覺得除非我喜歡她,或者是我妹,其他的人我不會管。人生的決定權在他不在你,有時候管事人家嫌你麻煩不說,還容易招禍。 未知 突然想到乙個比喻 我本來是不抽菸的,但是有乙個人跟我說,你抽吧,你看看你身邊的人哪個是不抽菸的,但...

處處為別人著想的人是多管閒事嗎?

asukashinnosuke 怎麼說呢,真正為了別人著想的話,而且還沒到那種嚴重程度的人,肯定會察言觀色,不會過分,看得懂別人的表情眼神,知道尺度和分寸的。 陳璽 不是雖然你的所有舉動都是善舉,但是也可能給別人帶來麻煩。不反對你為別人著想,但是我希望你可以是乙個善於觀察的人。因為你善於觀察的話,你...

追星的人到底是種什麼心理?

kalo 快樂學習,快樂追星。因為他們我想學ps,pr,想學英語和外國粉絲交流,想學作詞作曲給他們寫歌,想學做遊戲給他們做遊戲,還有計畫瘦成女偶像那樣再去見他們。 張厲害 首先,我不追星,其次,我也不知道他們為什麼要追星。我一姐妹兒喜歡易某某某挺久了,今天他不是高考嘛,她說她激動了一天?一臉懵. 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