縮小存在感是種什麼心理?

時間 2021-06-09 13:30:10

1樓:「已登出」

我覺得是這樣的,存在感大小的期望跟所屬圈子的喜好程度有關。很多時候我們願意放大存在感,是因為我們有話可以聊出來,願意分享,因此存在感的期望值便希望越大。但有時候不一定成立,這由性格驅使,一是我天生不愛說話,我只喜歡默默聽他們聊天,這就夠了;二是我想說的都被說出來了,自然沒有什麼其他新穎的想法,於是我選擇閉嘴,縮小存在感。

還有一種心理就是恐懼。本身害怕社交的人,最怕存在感變大,因為目光和表情足以讓人感到緊張和惶恐。所以縮小存在感可能是一種自我保護。

我覺得啊,這一類人恐怕有一部分被別人傷害過,因為出過錯誤或者出過洋相,才本就緊張的他們對表達更加恐懼,進而對社交感到恐懼;另一類人就是本身缺乏張開雙手擁抱世界的勇氣,因為怕保護撤開,就會有刀子向他們刺來,於是索性不說話,匆匆路過,做好自己的事,這便是足夠了。

我自己的看法,應該沒跑題吧……

2樓:犬小柴

蟹妖。上課叫人回答問題的時候,我會想辦法縮小自己存在感,比如假裝認真看書記筆記,或者:不讓老師看到自己臉。這是因為這問題我不會,不想被叫到。

在一群不認識的人的聚會,或者會議中,我可能會想辦法縮小自己的存在感,如果我這麼做了,說明這些人不在我的社交圈子,或者這會議不重要,也懶得被關注。

在一堆工作心情極度煩躁的時候,我也會極力降低自己存在感,因為我工作已經很多很煩了,我只想安靜把工作做完不想被人打擾。

雖然舉了三個例子,也有三種不同的理想效果,但是我們可以發現,不管是哪一種,降低存在感其實是不想被別人注意到,不管目的是什麼。

完全沒有存在感是種怎樣的體驗?

大概是畢業上台答辯,老師都不知道我叫什麼,因為好朋友和導師關係,還以為之前和他相處的很好 進單位四個月了,領導都不認識我 一起進來三個同事,每次參加活動都是其他兩個同事去 流類不流淚 1.上課佔了好位子,但位置還充裕的時候基本不會有人坐我旁邊,下課自己乙個人走回宿舍。2.唱K,出外面吃飯,看電影等集...

自己感覺自己存在感低是一種什麼感受?

北半球的小怪獸 emmm 就如同朋友們去麵包店買蛋糕 她們永遠不會記得你喜歡吃士多啤梨的,而你記得她們所有人的喜好,雖然每次都強調自己喜好 有時候會覺得也許這也是需要男朋友的原因吧至少彼此之間是相互在乎的 乙隻烊 從小到大,無論自己身處哪種新環境時,剛開始,我就是最靚的仔,可是慢慢的,我發現在宿舍,...

總愛尋求存在感的人是一種什麼樣的心態?

許標 心理諮詢師 尋求存在的價值感的滿足是人的本能需求之一,這種需求沒有得到滿足時,便總想要獲得滿足!身體缺什麼就犯病,提醒我們要補什麼 心理也一樣,缺什麼就追求補什麼。尋求存在感的人,通常源於童年時來自父母 老師等重要讓人的忽視,感到被愛 被肯定的反饋經驗少,存在的價值感沒有得到足夠的反饋和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