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自己學的東西越來越多,卻感覺自己越來越像井底之蛙?

時間 2021-06-08 02:58:26

1樓:珙桐

其實,這是個非常幸運的過程。

我們生而為人,最開始都是「無知」的,通過不斷的模仿,學習,薰陶,去獲取一小部分有知。

有知的境界就已經是慢慢靠近這個世界了,知道什麼山,什麼是海,知道什麼是愛,什麼是期望。

然後我們繼續用有知去觀察這個世界,無論是巨集觀的,還是微觀的。

然後忽然發現很多事我們不知道,終究有未知的輝煌和孤寂。

不知道原由,來路,去向,我們會因此感到惶恐不安,察覺出任何事都有可能脫離掌控,衡量一切的標準不在是自己,任何人都有可能去改變世界。

可是我不認為明白這個道理是多餘的,因為我們與此同時也能明白,有時候快感可能不是美感,好像有時候壓抑也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冷靜自持,想去擁有也不是一種羞恥。

後來我們又明白了什麼呢?

好像明白什麼是世界的尺度,人與人之間的不同,雖然不知道山有多高但知道自己有多高,雖然知道它可能很高但是我也可以試試啊。

後來我們又明白很多事是自己缺乏平和與接納,很多人說對未必對,說錯也未必錯,多數人代表的不一定是正義,少數人維持的也未必是正義。

人生而無知,也生而清澈,我們每天都會因為新的「未知」而去更新自我的心態和理解世界的能力,同樣讓自己進入一種新的「未知」,真正看見這個世界擁有怎樣巨集大瑰麗的神韻。

若你生活在乙個全然有知的世界,這聽起來很棒,好像全世界沒有你不知道的,但好像聽起來也怪怪的,你好像也沒什麼能知道的了。

你很幸運,能看見很多人看不見的,即使看見了,也能停下來審視它,問問自己,無知和有知,真正的含義。

2樓:十五

人差不多從19世紀開始,終於承認了自己的無知。在過去的人們看來。就學,現在的這些東西就已經足夠了。

他們不會去創新,也不會去進一步思考。但是現在的人們開啟了這種方式。如果你聽你的朋友在交談中涉及到乙個你不太了解的地方。

那麼你對她所談論的這個話題肯定會有所思考。就算不會進一步學習也會去查證, 然後下一位同學也是如此。你總以為你自己懂得多,但是知識比你懂得還要多。

學習是苦差事,肯定不是快樂的。一生堅持學習。

3樓:北笙i

因為學的東西知識面太廣了,初高中學的知識太籠統,這些知識在大學會有很多分支,所以你覺得你自己初高中學了很多,但大部分都只是皮毛,所以當你遇到深刻一點的東西後就回覺得自己學的很少,什麼都不會

4樓:Lucky dog熾鳶

我記得我,在初中的課本上,曾讀過一篇課文,這篇課文是一位外國作家寫的,他在裡面提到的這種問題,印象最深的是,作者將我們自身所掌握的知識比作乙個圓,而圓外則是我們所未知的世界。

很抱歉,文章的內容我已經記不太清(強烈推薦題主去看一看)只是,以我現在自身的思想,再結合初中時閱讀那篇文章的感受,我覺得是:當我們學到的東西越來越多,我們的知識圈,也就是圓的面積變得越來越大,同時伴隨著圓的周長增長,我們所接觸到的世界、事物,姑且稱它為長度(這個長度極為圓的周長)也會隨之增長, 越是增長,我們越會發現,自己所知道的東西,與大千世界相比是如此的渺小,自然便會,認為自己是井底之蛙,這是一種正常的心理反應,但是不能讓這種負面情緒持續太久,而應把它們轉化為相應的動力,推動自身前進。

通俗一點,隨著你自身知識的增長,你會變得越來越有自知之明,越來越清楚地感受到自己知識的缺乏。

為什麼現在寫東西的人越來越多?

胖達時光機 誰都需要被認同,渴望發聲的心態就能使得大家願意寫一些東西,希望被關注,希望把自己知道的和自己喜歡的告訴別人,如果涉及流量,還有把流量變現時,寫東西的思維就可能發聲了變化,為了迎合大眾而去追求熱點,為了寫而寫,我並沒有說前者有多高尚,後者有多麼不堪,但當利益變成了你寫東西的驅動力那麼多或多...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女性自己買房?

現在我買完房子的狀態就是過好自己目前的生活,把自己照顧好,對於未來的他不會產生不安全感吧,至少降低了,我覺得安全感就是自己給自己的,你擔心對方會離開你無非就是自己不夠優秀,我也在努力做個優秀的女生,如果對方不選擇我,那可能是真的不合適 還有就是買了房子自己的選擇權也會更多一些,自己話語權也會更大一些...

為什麼認識的人越來越多,而朋友卻越來越少?

東宮的太子太傅 大學時候,室友嘛,朝夕相對,偶爾一起走飯堂,一起泡圖書館。輪滑圈子,當年一起刷過的街道,現在路上的痕跡早已被後起之秀覆蓋了。有的朋友當年一起瘋,有的朋友當年一起吃吃喝喝,有的朋友當年一起逛逛走走,可是終究抵不過時光的無情。圈子不同了,自然話題少了,話題少了,自然聯絡也就少了,所以淡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