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意傷害與故意殺人未遂的區分標準?

時間 2021-06-04 23:22:38

1樓:蹦躂的白菜大人

故意傷害的犯罪構成要件主觀有責上看犯罪人有意圖侵犯他人身體健康權,客觀違法上符合責任年齡,有因果關係,造成實際傷害(即輕傷以上),不存在違法阻卻事由。

故意殺人未遂的犯罪構成要件主觀有責是犯罪人有意圖侵犯他人生命權,客觀上由於意志意外的原因未達到犯罪人預期的損害結果,且達到責任年齡,有因果關係,不存在違法阻卻事由。

所以要判定是哪一種罪名,需要具體案例具體分析,綜合考慮案情各個方面分析。

2樓:Lonzo.Zheng

先舉個栗子:甲搞到一把槍,目的為了殺乙。不過很幸運,乙沒有死,甲被抓獲。這個時候甲狡辯:我沒想過殺他! 鬼才信!

很顯然,主觀心理狀態雖然不容易判斷,但行為很容易判斷。也有專業的醫生和警察能夠對其進行相當準確的判斷。所以說,傷害的故意和殺人的故意,是可以通過專業手段加以判斷的。

(原諒我知識淺薄,沒辦法舉出相關的專業手段)

3樓:

主觀方面和客觀方面以及客體的區別。簡單說,故意殺人和故意傷害的故意,自己客觀上是傷害行為還是殺人行為的區別,以及只想讓對方身體健康權收到侵害和生命權受到侵害的不同。從結果而言,故意傷害是造成結果(既遂),故意殺人是想造成結果卻因其他原因沒有造成(未遂)。

而結合實際,我們並不能真正知道乙個人內心的真實想法,所以一般情況下,除了行為人自己說之外,我們也會從客觀方面推主觀方面,比如乙個人拿刀照著別人頭部和心臟等要害部位捅,刀刀致命,這個時候說他是故意傷害顯然不夠說服力。

1 故意殺人罪未遂和故意傷害罪既遂怎麼區分?2 目的達到可能構成未遂嗎?3 行為不實施完畢可能既遂嗎?

kai918 1.這個實踐中很難區分。一般看危害結果。如果只造成被害人受傷,一般以故意傷害罪定罪。2.目的達到可以構成未遂。關鍵要看行為人實施的行為和危害後果之間是否存在因果關係。3.行為不實施完畢可以達到既遂。如實施恐怖主義等罪行。只要準備實施即達到既遂。 如履薄冰 故意殺人罪,主觀上行為人有奪命...

關於對方故意挑釁引起的故意傷害?

合肥律師蘇義飛 對於因民間糾紛引起的打架鬥毆或者損毀他人財物等違反治安管理行為,情節較輕的,公安機關可以調解處理。經公安機關調解,當事人達成協議的,不予處罰。經調解未達成協議或者達成協議後不履行的,公安機關應當依照本法的規定對違反治安管理行為人給予處罰,並告知當事人可以就民事爭議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民...

問 劉某的行為構成故意殺人罪還是故意傷害罪?

雲流 非法學生強答 首先要看劉某的行為是構成故意殺人或傷害罪還是交通肇事罪中的逃逸致人死亡 交通肇事罪中的逃逸致人死亡和故意殺人和傷害罪最大的區別在於主觀上是否有殺人或傷害的心態。如果沒有證據可以證明出行為人有故意的心態,就要做出對行為人有利的推定 根據司法解釋,行為人在交通肇事後為逃避法律追究,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