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社會學家的職責是解釋社會而不是改變社會」?

時間 2021-06-03 15:47:44

1樓:董震

中國的社會學家「經常」給「大一新生」灌輸。。。這「社會學家」可真閒啊,我認識的社會學家都在忙著改造世界,根子上的認知就歪了這題怎麼答???

2樓:

不如看看是到底是誰可以規定社會學家的職責?

哪怕是社會學的祖師級人物,未必對這個問題有了一致的看法。

個人認為解釋社會和在社會中實踐這二者是無法完全拆解的。這也就是乙個知行和行知的問題。

3樓:MORE

「中國的社會學家經常會給大一新生灌輸這樣一種觀念:社會學家的職責是解釋社會、探索原因,那些改造社會的職責是經濟學、公共管理去做的。」

看完這個,我不太明白你師從哪位大家,大一又學的是哪本教材。

就我而言,我大一學的是中國社會學學生最普遍的教材之一。它是《社會學概論新修》第三版,鄭杭生的。鄭老認為,社會學是關於社會良性執行與協調發展的學科。

如果學生有繼續學下去,基本都會知道,鄭老傾向於結構功能主義,讓社會「良性執行」、「協調發展」,傾向於給社會治病,而不是只解釋為什麼生病。

我的老師灌輸給我的也一直是這些詞:

良性執行與協調發展、社會病理學、社會學本土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學、發展社會學。

4樓:胖貓卡爾

站在這樣的立場了,別人做對了就是他們指導有方,別人做錯了就是沒有理解他們的精髓。

然後天天就可以「怒其不爭,哀其不幸」地發表一些隱晦的,不疼不癢的批評現實的文字。

然後,就是盯著稿費到沒到賬了。

5樓:Ceertz

不知這是誰說的。

君不見福柯在六十年代身體力行,為當時刑罰制度和服刑人員大聲疾呼?

君不見布林迪厄在阿爾及利亞深入調查,常常以身作則,糾結一批社會學家寫出《世界的苦難》?

相反,國內老師常常就人類學和社會學的研究方法抱怨,我們是在如格爾茨所說的那般《追尋事實》(After the fact),比之管理學院,似乎差了不止一籌。

非不能也,實不行也。

當年本科畢業,老師一句忠勸:在外勿談國事。

每乙個時代都有獨特的時代精神,早在六七十年前,國外一批社會學家們已經不滿足於解釋社會,前提是人家學問做得既好,又得到大家響應;

而今社會學還能怎樣?

先想辦法做好自己的研究吧!

6樓:

其實這種說法和心理學的現狀也有點類似,心理學對社會的直接作用是很小的,很多時候也作為乙個基礎學科為社會做出貢獻,比如行為經濟學,傳播學,管理學等等,都要用到心理學知識。但不免的,心理學也並不是沒有直接作用於客觀世界的時候,所以題目這裡的「職責」前加個「主要」我認為是比較嚴謹的說法了。

如何從社會學角度解釋 原生家庭 的概念,會對人產生哪些影響,如何應對?

汗,這裡回答的內容大部分不是社會學的吧?社會學是群學,一般而言分析的角度是結構和行動。從結構的角度來說,原生家庭就是個體的社會網路啦。也看過有研究從布迪厄的場域談人的生育行為。 IDao2000 個人經歷 從小父親在鐵路工作,母親在人事局工作,父親一半的時間看不到,剛開始父親酒局應酬後還不能良好的控...

如何理解「哲學家們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而問題在於改變世界」?

我覺得要理解這句話,需要首先搞清楚的是 而 字。而 字是轉折作用嗎?我認為不是。馬克思並無把前後對立的意思。而 字應該理解成遞進作用,不僅要解釋世界,也要改變世界 過往的哲學家不是做得不對,而是做得不夠。 司洪亮 前提 德意志意識形態,關於費易巴哈的提綱。連詞 只是 而。含義 德國的哲學家們就會胡扯...

如何理解社會學20世紀20年代的功能主義?

結構功能主義的產生與時代背景有很大聯絡。那時社會學剛剛起步,受到了包括但不限於生物學 物理學等自然學科的影響。代表人物,孔德,斯賓塞和涂爾幹。涂爾幹這個人很有意思,他的 自殺論 研究結論是自殺作為乙個社會現象,與社會整合度有密切相關。影響社會整合度的,就是社會變遷了,社會規範系統的破裂 道德 風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