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書上總是告知善良有回報,卻為何未告知,若無善良會如何?

時間 2021-06-02 21:23:14

1樓:蔡炳珅

這句話讓我想起了,以德報怨這句話,我們聽到的最多的就是以德報怨,但是後面還有一句何以報德?為了勸人們善良,直接省略了後面那句話。孔聖人尚且說以德報怨,何以報德?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盡信書不如無書。

2樓:小龍龍娛樂

如果沒有善良,那麼乙個人就啥也不是,我們一定要心存善良,乙個心理氛圍也會影響到人們對事物的看法,於是作為美好心理氛圍的「善良」,也會讓人們覺得自然萬物是偏向美好的,從而更加的喜歡和珍惜自然萬物,也因此善良的人看起來都比較「博愛」

總結:善良感符合氛圍美感的各種特徵,所以善良感的本質就是心理氛圍美感。

3樓:多摩美術大學碩士

首先我快樂的笑一笑希望您聽的到,人之初性本善之道理是老祖宗的古訓,由於環境,我們人不僅是讀書明理,而且還有很多外界的因素導致了很多善惡不分行為與現像,知識面要寬不當井底之蛙在意頭頂的部位天空,而是放下自己不必要的糾結,那麼你若善良人人皆善良,因為你本來就善所以才疑惑假設若無善良會如何的問題……祝您吉祥如意!快樂幸福健康平安 ♀

4樓:落葉歸根

悶聲發大財的道理你難道不懂。就像資本家喜歡講故事一樣,他只會告訴你,你要多麼多麼努力才能過上好日子。卻從來不會告訴你,他的好日子並不是靠他的努力得來的。

5樓:一顆菩提草

我以前有過類似疑惑,我問長輩們為什麼我看周圍的一些人做了很多壞事卻活的很久看起來活的也很快活,而一些經常做好事的人怎麼活的很短,而且經歷很多痛苦,後來別人跟我說了去寫的話,我找到了,相信你看了,也會像我一樣釋然。

出自《春秋·曾子》。

原文是:人為善,福雖未至,禍已遠離;人為惡,禍雖未至,福已遠離;行善之人,如春園之草,不見其長,日有所增。做惡之人,如磨刀之石,不見其損,日有所虧。

意思是:為人善良,雖然沒有福氣降臨,也將使自己遠離禍事;為人兇惡,哪怕沒有天降之災,也會離好運越來越遠。待人處事和善的人,就像春天公園裡的小草,每天看著好像沒有很高,其實每天都有生長。

為非作歹的人,就像拿來磨刀的石頭,看上去好像沒有損傷,實際上每天都有消耗。

6樓:1996

看過《懺悔錄》嗎?托爾斯泰寫的,他在書中懺悔道:「我曾經荒淫無道……」各種各樣列了一堆壞事,然後說自己以前是那樣的人,卻在那個時候寫書罵和自己一樣的人,人們卻反過來誇他高尚,還給他錢。

他說他發現和他一樣有名的作家也是一樣的。大家都是想要名利而已

7樓:重新喜歡這個世界

1)覺得這個世界也沒啥意思。沒有憧憬。

2)不善良的程度不同,受到的因果報應也不一樣。

3)最近很喜歡一句話——你儘管善良,上天自有衡量。

8樓:春秋

書是傳授知識載體經驗智慧型的載體,讀書的時候應該先了解這本書的作者環境中心思想等問題,再來看這本書。

善良是有回報,人行善事莫問前程,若無善良,人必亡之。

9樓:野笑白

勸人向善有回報,採用的是誘導性方法,好比賣彩票的總是宣傳誰誰說過中了頭獎,不然誰會買呢?反過來,書上也總是告訴你為惡會受法律制裁,甚至下地獄,邏輯是一樣的。至於無善亦無惡,則沒什麼好提倡的,求上而得中,求中而得下。

實際上,人類社會的執行也是按照揚善懲惡的模式設計的。實踐中在具體的人身上是有偏差的,比如有人善無善報,有人惡無餓報,遇到這種情況,真是運氣不好。但人類整體上還是追求善的,這是大家的普遍共識。

10樓:霏路

因為沒有無善良,善良是普遍存在人之中的,或顯或隱,或多或少,同理惡也是如此。

更深層原因是,我們是複雜社會,複雜系統,動態系統。

11樓:曬星星的月亮

任何道德體系都脫離不了能容納它生存的社會。

你說的回報是佛教思想,暫且我把它規別為神學範疇。書上說的善良是人寫的,不是神寫的,神可不會遊手好閒的做乙個八婆,專門盯著哪個地主坑了佃戶,哪個負心漢負了春閨一夢。更不會化身為乞丐專門來考驗你是不是有善心。

神的價值體系可不是人類的道德標準,應該是萬事萬物的演化規律,那個最極致,最根本的法則。神並不是不提倡善,而是神所言的善和我們理解的善它區別特別大。

我問生活在一套秩序體系下,這個秩序可以是道德,可以是法律。都只是維護我們的利益而已。

神們不同,神們關心的是更加深奧,更加廣普的利益。這種價值觀包含了我們所理解的善,但不限於此。

那什麼是神們的善呢?

是天道,是順應自然,是淺顯在屎尿中深奧在天地間的那個至純至正之真理。

接下來說回報,回報是付出所得之結果。

凡人的行善事求回報,這是乙個笑話。善良的人不會刻意善良,更不會在行善的時候就去想能得到什麼回報。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回報會有嗎?絕對有,每做一件好事,首先是內心深處由內而外的那種自豪感,幸福感,對我們的身體和心靈都有極大的好處,經常做好事的人,內心會特別Sunny,Sunny的心態好,心態好抗壓能力高,總會有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好處。儒家修浩然正氣,敬鬼神而遠之。

就是乙個理。

行善不要刻意,這個刻意是指內心算計得失,渴求回報的交換。這樣的善行往往忽略了行善能給自身帶來的好處。而且得不到逾期的結果會產生怨恨心,有害於身心。

行善更不能圖報,善良是自己內心同理心的溢位,是自然而然的行為,是不假思索的。

雖然刻意行善,求回報能夠讓社會更好一點,但那些東西不值一提。

古人認為水至善,利萬物而不爭。

你的善,不追求善萬物,至少是不爭的,這個不爭,也不能是刻意的,讓你的善,就像水盆裡的水,自然而然的溢位來吧。

性格決定命運

命運也決定性格

你遇到怎樣的父母,是你的命,假若有神靈安排,也未必是遵循善惡的分配原則。

為什麼有的人很善良卻總是獨來獨往?

大臉 獨來獨往跟性格有關係,跟品質沒關係。通常情況下你所說的善良的人總是默默得,不張揚的幫助其他人,不求回報且沒有多少存在感。他們尋求的是心裡和精神上的自我滿足。他們大多數不是融入不了,而是不想融入。 被人坑怕了,自己又做不了那些損人的事。只好減少和別人交往。想想被自己導師坑,被同學坑,被信任的人坑...

為什麼好人總是得不到回報,相反那些壞人卻過的那麼舒心?

黑夜白晝 感覺自己還不是壞人,但是一直是倒霉纏身,同樣的事情別人沒事,到我這裡都成疑難雜症!命運啊,幹個事別人都是一路順風,我這裡是突發情況屬於正常!讓我如何是好? Bonbon 有些時候只是你覺得自己是好人而且這個前提必須成立 那些過的舒心人也只能是壞人,這樣才能給自己一種慰藉,有這種落差才會讓自...

為什麼付出努力卻得不到回報

Nothing 以下幾個問題可能會有點冒犯,如果有觸犯到題主的地方,很抱歉1 四級考試時你有認真答題,專注寫題嗎?有允許自己走神嗎 2 在碰到難題時你會有得過且過的心態嗎?3 平時寫真題時有思考總結,遇到不會的會執著的問老師或同學直到把它弄懂嗎?4 有頻繁攻克自己的弱項嗎?5 你的單詞書背了兩遍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