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兩種不相干的語言,為什麼英文音標幾乎可以無縫地給粵語注音?

時間 2021-06-02 16:44:03

1樓:Oiak罐子

並不認同【可以無縫標註】的觀點+1

【無縫標註】這個衡量標準,太過主觀,也並不足夠嚴謹。我們可以從感覺上說,哦好像英語跟粵語很多地方,注音很像啊。但是也僅僅到此為止了。

如果一定要從學術上說他們倆【有多像】,甚至說能不能達到【無縫標註】的程度,那僅僅靠「感覺」是不行的,語言學作為一種學科還是有他自己的體系在的。

作為乙個外行,也只能說到這了。

2樓:Timothy

因為「音標」是「國際音標 - International Phonetic Alphabet (IPA)」不是「英語音標(英語本身沒有音標)」,理論上是可以給任何包含「口語」的語言注音的乙個系統。

Timothy:給英語學習者的建議

Timothy:英語課外閱讀材料推薦(持續更新中)

3樓:

其實是差很遠的......

舉個粟子吧,姓氏 「畢」,英語拼粵語音譯為「But 」,但粵語發音並無 "t" 的音

又如姓氏「吳」,譯作 「Ng」,你試試找外中國人讀一下,大部份只會讀 「嗯」或「鶯」.....

為何 師 字可以表示不相干的 軍隊 和 老師 兩種意思?

教師本就是從軍隊首領這個意思來的呀。古人家庭的行政編制也是行伍編制,師本字應該是帥,就是頭領,有指導和教化群眾的職能。在教師這個職業沒有從生產勞動中分離出來之前,民眾通常聽軍事頭領的話,以帥為師。後來由於生產力的發展,體腦分工的出現,一些靠教書為生的人慢慢從生產勞動中解放出來,被稱為師。 本意是軍隊...

最初兩個不相同的兩種語言是怎麼相互翻譯的?

erli bu 有一點是肯定的,口語是口耳通道資訊系統,最初溝通必須借助視覺通道,如手勢 肢體 表情甚至畫圖。從最初習得的少量詞彙,慢慢擴大,進而學會新語言。這是指第一代接觸。乙個有關故事。當初英中國人第一次到廈門,以手勢等詢問遇上的乙個中中國人,這地方叫什麼。那人居然聽懂了,並告訴了那個英中國人。...

為什麼對BYD的dmi超級混動,有著兩種截然不同的聲音?

我非常看好比亞迪DMI技術 但目前只是看好 因為沒試駕過 沒有任何駕駛感受 所以僅從賬面資料看 它非常不錯 DMI的可靠性有待驗證 希望它可靠 對於消費者來說 那將是完美的技術 絕對值得入手 期待唐DMI Jarvis Huang 昨天試駕了一下,怎麼講呢,吊打15萬以下,完全沒壓力。我開到85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