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式期權定價時, 風險中性概率 和已知條件不一致時,用哪個?

時間 2021-06-01 16:27:21

1樓:

你主要的困惑在於沒有分清真實概率(也就是我們說的P-測度)和風險中性概率(Q-測度)之間的區別。題目中所說的50%概率上公升或者下降,這個是所謂的「真實概率」,即某種經驗概率,這個概率既可以是從大量重複實驗中得到的,也可以是觀測歷史資料總結出來的。而你所計算出來的4/9這個是所謂的「風險中性概率」,這個概率並不是真正的「概率」,而是人為構造出來的乙個假概率。

一種構造風險中性概率的方法是把所謂的「state price」乘上risk-free rate,因為無風險資產的回報恆等於risk-free rate,可以知道state price的L-0 norm等於1/Rf。按照這樣構造,state price * Rf是乙個分量和為1的、嚴格正的(state price >0 iff no arbitrage)向量,這個看起來很像乙個概率測度,於是我們稱其為風險中性測度。

以上只是一種構造risk-neutral probability的方法,還有很多不同的流派,大體思想都相似,即,風險中性測度(Q測度)並不是真實的概率分布,而是滿足以無風險資產折現的乙個概率測度而已。

2樓:Zhang Alex

這個就是個模型假設的問題,你用的方法是經典crr模型,cox box robinstein model。題目簡化假設是個等上步和下步概率問題,你可以按照等概率求解。無所謂不一致問題。

為什麼期權這類定價採取風險中性假設?

巷晚 二叉樹定價是先假設我們能靠複製做出來乙個完美對沖風險的資產,然後用這個東西做定價。無風險資產用的折現率必然是無風險利率,當然想往數學方向想也沒問題不攔著,不過感覺沒必要吧。 海闊天空 期權定價根本就不需要風險中性的假設,Black Scholes公式的複製思想是期權定價的根源,無套利定價才是期...

50ETF期權是歐式還是美式,有什麼區別?

終身學習者8 50ETF期權是歐式期權。歐式期權與美式期權除了名字不一樣之外,最大的區別在於行權規則上。歐式期權只能在到期日行權,有明確的行權日,美式期權權利方可以自行選擇行權日。交易所推出來的期權,這些規則在合約條款裡面都寫的明明白白的。 華智財富 50etf期權,滬深300etf期權,滬深300...

怎麼區分價內期權和價外期權?

快樂當一定 其實這塊內容和金融工具那一章的內容是有關鍵的。首先,我們要明白,為什麼好好的我要賣金融資產,怎麼和期權扯上了?別急,我之所以在簽訂買賣金融資產的同時又簽訂期權合同,是為了達成賣家的夙願,就是把這個金融資產讓你心服口服買回家。這個期權就是乙個賣家我給買家的保障。言歸正傳,我現在持有一些債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