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牛在中文裡就是褒義,英文中牛就是罵人的?

時間 2021-05-06 23:24:23

1樓:李尋歡

看到這個強答一波。想到了另外乙個動物,狗。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牛尊狗卑,西方相反。

所以古人吃狗肉很正常,現在好了,西方文明影響中國文明,狗是人類的朋友,吃狗肉被看做很殘忍的事。這不過是乙個文明侵襲了另乙個文明的結果,現在乙個文明的角度批評另乙個文明,和道德婊一樣,不過是刷流氓。現在說原因,中國是農耕文明,牛的作用大於狗,西方是打獵文明,狗的作用大於牛,可能牛還是狩獵的目標,就這麼簡單。

誰被吃誰地位低,誰有用誰地位高。說某種動物是人類朋友的,只強調某種動物的,是非常愚蠢的行為,養狗也不是什麼高貴的象徵。養狗高貴可能是源自西方人狩獵的時候有人有狗,有人沒有狗,所以看起來有狗的就厲害一點,也就這點可能性。

眾生平等。

2樓:肉球

文化語言學中將詞彙的這種意義稱作文化義,Leech將其歸為connotative meaning,即(文化)內涵意義,與概念義、語法義、修辭義並列。

文化義具有鮮明的民族性和時代性,有些詞語的文化義具有跨語言共性,如狐狸-狡猾,這些共性同時也體現了文化上的共性,以及人類跨民族、種族、文化的認知共性。

既然詞語都具有文化義,當不同的文化共同體之間在某一點存在差異時,便可能將這種差異投射到詞彙文化義的差異中,如west wind和西風具有相同的概念義,但是在英語和漢語中具有不同的文化義(溫暖-蕭瑟)。「牛」這個詞的文化義和「bull」的區別也體現了中英文化上的差異。

另外,吳建平將文化義(cultural meaning)劃分成了文化指定義(culture-specific meaning)和文化聯想義(culture-associative meaning)。國罵的差異大多應該歸為前者,而像「牛」在不同語言中的文化義差異應該歸為後者。

為什麼在英文中所有的大洲都是以 A 開頭並且以 A 結尾,唯獨歐洲例外?

結尾是a是因為拉丁語,希臘語的表示一片地區的地名詞一般是陰性詞,常常以a結尾。比如,美索不達公尺亞,馬其頓尼亞,呂底亞等。至於開頭的a,完全是巧合,都是先有詞意最後引申為洲名。 獨魚僅一 純粹的巧合。亞非歐三洲的名字是古來的約定俗成,詞源可以自己去查,並且歐洲並不符合這個規則。這裡單說一說美洲,就知...

為什麼中文的詭辯在邏輯形式上比起英文來不容易察覺?是因為語言的問題,還是因為教育的問題呢?

Vette 有多少中中國人系統地學過現代中文語法嗎?有多少高中生又沒有學過英文語法呢?我們對中文的理解其實是伴隨著很強的慣性思維的,而在閱讀英文時,尤其是沒有日常使用英文習慣的時候,會試著去解剖一句英文,往往意味著你會去嘗試揣測一句話的多種理解方式 通常是因為詞彙量不足 那麼一些漏洞也就更容易暴露了...

為什麼在中文社會裡很少有人了解Antinatalism 反出生主義)?

馬銳1986 晉書 劉伶傳 常乘鹿車,攜一壺酒,使人荷鍤而隨之,謂曰 死便埋我。蘇子瞻詩 是處青山可埋骨,他時夜雨獨傷神。顧阿瑛則合二意,自題小像雲 儒衣僧帽道人鞋,天下青山骨可埋。我意亦然。什麼時候死都可以,死了後如何更無所謂。唯獨我尚活著的時候始終無法拋下書卷,故終不得無羈如此,以此悵悵 一直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