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周易》讓人覺得很神秘?

時間 2021-05-06 19:27:34

1樓:離明六五

繫辭言:作易者其有憂患乎? 易經總體思想體系,元亨利貞,但偏向於憂患之際,如何對待的立場。

現實中一般請教易學老師,也都是自己有難事,也不便聲張,不得不尋找策略化解,有些老師會導向儒釋道這些宗教人文解釋,在這樣的前提下,久而久之,神秘化就有了。

2樓:容易說易經

易經為什麼讓人覺得很神秘?易經的解釋都是圍繞卦辭去解釋的,彖辭象辭都是圍繞著卦辭去證明卦辭的正確性的,是乙個整體。現在的解釋是卦辭一套說法,彖辭是另外一套說法,象辭又是一套說法,繫辭已經自成體系了。

大家在針對一件事情去做解釋時各說各話,象盲人摸象一樣,各從不同角度去發表自己的論點,把易經解釋的亂七八糟的,在不同的時空下,持不同論點的人又都能找到自己相對應的答案,更堅定了這些亂七八糟的解釋者堅定地認為自己的方法正確,這也讓易經成了乙個概率學,誰的準確率高誰的話語權就高,但因為沒有人在整體的把握上更好地解釋它,也就沒有了統一的思想去規定哪個人的解釋更正確一些。這也是易經所以神秘的原因吧!

易經的神秘就和名家公孫龍提出的白馬非馬一樣把白馬分成了白和馬,用謬論把好好的乙個整體的易經分成各自屬性的物品,最後也就成了白馬非馬了,易經也由此變得不倫不類,誰都能聊兩句,但誰也不能讓對方心服口服了。

易經的神秘在於時代久遠以後,生活習俗日常用語已經與當時的社會環境大相徑庭,我們用現在的思想觀念思維模式去探尋當時的含義,肯定不能完全對照得上,這樣認知上的差異也讓易經又披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這也是易經越來越神秘的原因吧!

易經雖然神秘,雖然解釋的千奇百怪,但易經原文一直沒有大的改變的事實,也讓我們後學者有了學習之路,和先賢聖哲們處在了同一起跑線上,經過自己對易經的摸索探尋,再去結合各家之言,雖然不能完全揭開易經的真面目,但也對易經有了乙個清晰明了的認知,這也是我們幸運的地方吧!

3樓:漫漫的腳步斑駁

其實周易和其他算卦一樣,都是利用了心理學,是一種心理暗示和心理折射。

好比星座一樣,列出50條,總有幾天符合你的,你自己出於墨菲定律的心理,會主動關注符合你自身情況的,而忽略與自身狀況無關的。

所以會覺得準。

4樓:不懂

剛開始是本天書只是一些符號.後來因為涉及到很多學問,比如社會 ,人文,古代天文物理學 ,節氣,經商 ,為人處事術數等等 . 有資訊不對稱的時候就覺得神秘化.

其實容易學但難精通,文字晦澀難懂.

5樓:大可先生

為什麼《周易》讓人覺得很神秘?

作為「群經之首」、古代讀書人必讀的一本經典,放在當下,變成了「很神秘」的一本書,最為當代有理想有抱負有擔當的學者,我們是不是應該反省反省?

一提起《易經》,大家也許馬上想到了「算命」、「看風水」、「卜卦」等江湖術士;的確,是有那麼點「神秘」色彩。其實,這些所謂「命理學」、「風水學」等等只是《易經》的一小部分而已,如果弄清《易經》所包含的內容,也許就不會有那麼多的「神秘」了。

現在一般所說的《易經》,其實是指《周易》,這是周文王演八卦而成文的經典。除此之外,還有夏代的《連山易》和殷代的《歸藏易》,可惜,後兩本早已失傳。

《易經》最早是由伏羲畫出八卦,並重疊而為八八六十四卦;後來,周文王加了卦辭和爻辭,再後來,孔子講解《易》時(由學生整理出來的)「十翼」,才成了後來讀書人必讀的經典。

孔子以後,人們研究《易經》各有側重,有的側重於理論研究,就形成了「易理派」(「易理派」還分成「儒理派」、「玄理派」和「史事派」);有的側重於對「象」與「數」的研究,就形成了「象數派」(「象數派」又可分為「占卜」、「禨祥」和「圖書」等三大宗派)。

《易經》包含了所謂四個方面的「聖人之道」:以言者尚其辭;以動者尚其變;以製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佔。所有的吉凶消長之理、進退存亡之道都體現在「辭」上面,所以推辭考卦就可以預知世間變化之道。

因此,「君子居則觀其象而玩其辭,動則觀其變而玩其佔」。

對於《周易》版本,到現在已經三千多年的,加上不少異體字,作為一般讀者的確不好理解。而如果沒弄清楚裡面所講的占驗之辭如「元吉、大吉、吉、無咎、悔、吝、厲、咎、兇」等以及是否「當位」、是否「正應」、是否「乘剛」等辭,加上「卦變」、「爻變」、「互卦」等等,這些「專業詞語」若不弄清楚,連「門」恐怕都找不到,更何況去奢談其「入門」了。

《易經》作為華夏文明的源頭,生出了道家文化和儒家文化,生出了具有中國特色的書法藝術和中醫。作為「四大古國」之一的且唯一從未間斷過的中國文化,之所以源遠流長,其功德自然離不開《易經》。

《易經》雖難,但是「百姓日用而不知」。可見,《易經》並不只是講所謂的「大道理」,還可以深入百姓生活,並指導大家過上理想的生活!

近年來,隨著「文化自信」的提倡,我們應該重新審視傳統,重新梳理傳統,重新學習傳統;《易經》作為傳統文化的總源頭,我們更應該努力學習、認真發揚,為「文化強國」打好基礎。

6樓:隨心

「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它是《易經》哲學思想體系中最重要的乙個概念。《易經》將天、地兩道設定為自然規律,是不可改變的常道;人是天地之所生,有」仁義「之性,人必須順應天地之道,也就是要遵循大自然的規律,其行為要符合天道,達到乙個整體——即」天人合一「的境界,這樣才能無咎。

這與唯物辯證法中的尊重客觀規律是一致的,也就是現在我們通常所說的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

7樓:往昔中有你

因為周易源於伏羲氏創造的先天八卦,由周文王組合六十四卦後註解而成,這是幾千年前經久不衰而沉澱下來的智慧型,必然帶著古老而神秘的色彩

8樓:ericconny5

周易讓人覺得很神秘,是因為了解她的人太少了。實際上,根據我的研究表明,一是周易是唯物的,二是周易是科學的,所以她是不應該神秘的

9樓:方湛洲周易

沒有成功讀懂《周易》原文,又發現其作用很大,就覺得神秘。當你成功讀懂《周易》原文後,雖然沒有了迷信方面的神秘感,又覺得其中精妙無窮。

10樓:勿江南

我看了乙個這個問題的幾個人的答案。說句實話,我從89年開始學易經,早就知道流行的社會觀點,目前仍沒有什麼新意。周易讓人覺得神秘,是因為利益的關係。

對於初學者,不要為他們的觀點所左右。舉乙個例子,在金華出土了六千年至八千年前的六畫卦。這一史實證明,文王拘而寅八卦是錯的,也就是說六十四卦與周文王無關。

我們怎樣理解易,或我們為什麼要理解易?

要回答這個問題你必須了解什麼是學,什麼是習就知道了。

我們先秦的思想都是先賢的生活智慧型,如果我們在這個年齡段沒有這樣的智慧型,並自我認識到這個問題,並誠懇地去向人請教,這叫學。而習的意義又複雜了。

我酒多了,下次再說。

11樓:易緣

因為自己沒有學習了解,大多數人都當做茶餘飯後的談資。加上周易本身二分法的思考角度,因與陽。互根互生,陰陽互變。

能夠理解其精髓的,可以拓展思維角度。不解其意的,反而一頭霧水。

12樓:廖曉龍-上海漢聯

年代久遠的實物都神秘,何況語言變遷千年後的文字所表達的思想,推薦您一木書(伏羲之道),這個會讓您耳目一新,易經是一門記錄研究曆法的學問

13樓:金水易師

易經主要講的是宇宙萬物發展的規律,因為事物的變化是沒法確定的,所以人們才會覺得神秘,就好比人們對不熟悉的事物,會感覺到恐怖是一樣的。

14樓:日出日落

人的基本認識分很多種,說法不同,意識形態,思維方式,出發點都不一樣。簡單說,你我他有什麼不同,分別代表什麼,有什麼作用,古法說的天地人實際上也可以用你我他來解釋,人類生存於地球,首先人要有自我認識,然後認識自己生存的地球,之後認識天和宇宙。道所說的,無生有,有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其實就是這麼簡單。

通過學習老子哲學,可以明白形而上和形而下的辯證關係。弄不懂這些也可以學易經,懂多少就能得益多少,千萬不要學偏了,相信命運是算出來的上天注定,易經裡的道理,明白以後,還必須實踐驗證不斷提高,易經最大的作用,就是提醒你不要犯錯,知道明白的可以放心大膽去做,不明白的一定要留好後路,不能孤注一擲,簡單說就算賭博的話,也一定先考慮後果,假如輸光了只好跳樓,那就別賭了。複雜嗎?

一點也不複雜,易經就是一位有經驗的老人,俗話說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中國能夠重新振興,就是因為中中國人一直在遵循易經的道理生存。不管承認不承認,也不管好人還是壞人,中中國人的智慧型都來自易經。

世界為什麼總讓人覺得很絕望?

零星 既來之則安之。她當初願意生下你是她的選擇,而你既然已經來到了這個世界,要怎麼活,那是你自己可以選擇的,他人的指責和評價並不能影響你對生活的判斷,因為你就是你。 andyanancy 有句話叫做 希望越大,失望越大。雖然不一定正確,但是多少代表了一種心情和無奈。失望就是事情的結果與期待成反比,當...

有哪些讓人覺得很美的詩句?

了了 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不是鮮見的一句,大多數基本在小學就學過了.之前有一段時間死拽,就喜歡什麼十年生死兩茫茫,明明戀愛都沒談過,卻追求什麼銘心刻骨.現在覺得還是這樣的詩最美,一句一幅畫.窗外下雪了,你回來了嗎? Tulpamancers 當我們第一次見到鳥群團團地將我們包圍的時候,我們被震驚...

為什麼總會覺得很孤單?

麋鹿 我不清楚為什麼,心裡總覺得自己很孤獨,即便有溫暖的家,可愛的孩子,可是在我的內心,永遠都覺得自己是個孤獨的人。這個世界沒有感同身受,沒什麼真正的理解。 艾葉 自己沒有乙個業餘愛好,生活不充實,所以無聊,無聊就會想很多,就覺得孤單。還有,還有可能沒有物件,如果有物件了。不會覺得孤單的,每天有聊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