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這個無償獻血的問題突然火了,想知道血站天天說庫存緊張,那麼獻的血都去哪了

時間 2021-05-06 16:40:36

1樓:fisher16

說乙個自己現在正在經歷的,B型血小板,血站說沒有,原因是不能長期儲存,所以要靠自己找人捐獻。求神拜佛一圈,找了兩個好心人幫忙,自己補貼營養費。然後血站拿著這兩個單位的血小板給醫院,醫院照樣一分不少的收錢。

到頭來自己的找的血小板,血戰就倒一下手,淨掙2800塊,這算不算吸老百姓的血?

2樓:二色蓮花蝶

因為有人刻意摸黑有償補貼

我只覺得一群人在胡扯

說得好像給補貼就必須私營,必須有中介一樣

事實上現在已經有很多地方,獻血1000元補貼,3天帶薪假,如周二獻血,則周二當天休息

345三天帶薪假週末正常雙休的六天小長假

各個公司員工爭相搶破頭獻血

出現不規則獻血了嗎?出現中介了嗎?沒有。。。。。。一樣是各大醫院正規檢測流程和獻血站

一群說的好像給錢補貼獻血人就跟踩了他尾巴一樣的人,滿嘴亂編的亂世出現了嗎?

3樓:魔林喵

2016當兵前在大專獻的,,200cc,那時候身體素質好,感覺沒啥,那天我還運動了

當時我家裡死活不讓我獻,那時候不聽 ,還是去了,回來給我媽看獻血證,我媽差點都哭了,身體髮膚,受之父母哎。

4樓:

全血一年只可以嫌兩次,你認為可能人人都去獻血麼,血小板儲存的時間更少了,不會超過七天,但是半個月就可以再去獻血,據說我們這邊的血有運到南方用

5樓:熊仔奶粉

看到了資料拿來更新一下

2018全國無償獻血人數已經達到了1%,達到及格線了,可喜可賀沒有災禍基本夠臨床使用了

但是一旦有事故發生,庫存的血液就會馬上出現短缺,這時就需要組織大量獻血補充血庫的儲備

分一下當然是用掉了,難道還是拿去做血豆腐了麼獻的血不夠用的,所以才會有所謂「互助獻血」這個黑產存在據說群體中1%的人獻血才夠臨床使用,就算16億人,那麼我們就需要有1600萬人去獻血,問題中所謂的一大批不知道夠不夠這個數字,但是既然血液還是不夠用,繼續去獻血才是需要去做的事吧

即使那一大批夠這個數字了,需要血液難道就不獻了麼

6樓:喜歡股票高位接盤

人均獻血率不足百分之一的國家,我都沒臉說我們獻血率達到世界均值了。

雖然我們人口多,但人均獻血率排名都快趕上國足了!!懂嗎???

懂的羞恥嗎??

西歐北美人均獻血率4%附近。四倍以上啊!!丟不丟人!!

我們天天嘲諷的灣灣,18年青年獻血率7%。七倍以上!!懂嗎!!

以百分之一不到的人均獻血率來算,乙個孕婦大出血,就頂的上十次獻全血了。

再加上車禍,手術?你覺得夠用嗎???

而且我們統計是獻過就計算入內。大多數人都是獻過就再也不去了。血真的夠嗎???

7樓:帆風潤子

這算不算公示?? @Southern 全血半年一次,成分血儲存3-5天,本身都不夠用還能賣?需要血液製品的藥廠有自己的採漿站。

乙個月前聽過乙個浙江省血液中心組織的講座,從醫院請的血液科醫生介紹,杭州市用血大戶有浙一的白血病患者,腫瘤醫院的癌症病人,中醫院的再生障礙性貧血患者,每週採血多少都是不夠的,只能按照輕重緩急分配

8樓:南宮貘

獻全血的話,半年一次,一次400毫公升。乙個外科手術可能用掉兩倍或者三倍。你覺得,是每天做手術的人多,還是每隔半年獻血一次的人多?

9樓:曳光的魟

羊水栓塞,乙個孕婦可以用近萬毫公升的血,就算全是400,也要25個人來獻,如果是200,那就是50個人獻,夠嗎?

燒傷病人,急救和後期住院長期需要補液,血漿用量幾千乃至近萬毫公升不奇怪,夠嗎?

血液系統疾病比如白血病,還有腫瘤等等,每天或者每個星期都要輸血,夠嗎?

就目前這獻血率,就目前大城市(省會、中心、特大)的醫院這用血量,是肯定不夠用的。

對於「無償獻血,有償輸血」,你們是怎麼看的?

喝前搖一搖 我爸媽年年獻血,最少獻過七八年,結果我爸當年生病,需要輸血,醫院不給,交錢都不給,必須讓家裡人再獻血才能給輸血,而且價錢一點也不沒有變化。所以獻血和用血制度只有在紙面上說的很美,當你真正需要用的時候就會發現,這麼多年血白獻了。 初晴 雖然無償獻血,有償用血為人詬病,但是獻血必須是無償的,...

為什麼知乎上這麼多噴「無償獻血」的?

耽騏 血站是指不以營利為目的,採集 製備 儲存血液並向臨床提供血液的公益性衛生機構。用血本來就很難,不管你是獻血者還是不獻血者,一次手術要用掉的就是幾十上百個人的血,我只能說杯水車薪。很多人噴的都是政策。獻血講的是無償,有政策的宣傳,條件寫得明明白白 比如說我這裡是免交血液採集儲存分離檢驗的費用並沒...

我想知道無償獻血真的有知乎上說的呢麼不堪嗎

shengzhe1979 我獻過十幾次全血和七八十次成分血,從來沒有遇到過態度不好的工作人員。關於獻血的爭論,其實就是個資訊過濾的問題,獻血過程中沒有遇到不快的人,自然沒什麼必要大肆宣揚,於是就容易變成 沉默的大多數 就好像意外 事故 犯罪比平凡的生活更容易上新聞,偏激的觀點在網上比平實的觀點更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