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後90後對宇宙的認識是什麼樣的

時間 2021-05-06 10:52:44

1樓:喃懂妳

很巨集大,讓人感到自身太過渺小,甚至想的多了會因為對宇宙的無知,卻又沒有辦法去了解它而感到沮喪,甚至喪失人生的意義。

2樓:格局似海

從見到天空的一瞬間,我就知道,那是一片我們未知的世界,它的深邃,是我們人類科技暫時無法企及的地方。而且我堅信,宇宙中還有其他的生命,因為宇宙太大了,我們猶如乙個塵埃,猶如地上的一粒沙子。外星的世界需要我們幾百年,甚至更久才能明白的地方。

地球的科技也會越來越發達,相信總有一天,我的預言,一定有乙個新的生命被我們發現。但是那一天的到來是多麼的久遠。

3樓:

第一次了解到宇宙以後有點消極了,

因為宇宙那麼大,地球是太陽系的彈丸之地

太陽系是銀河系的比彈丸之地還彈丸好多倍的地方。

然後銀河系又是可探測宇宙中的彈丸之地中的彈丸之地。

可探測宇宙又是整個宇宙的多少呢?

然後地球最後算宇宙的多少,LIMT極限等於零,然後我們人類的勾心鬥角就顯得如此可笑

4樓:形而中

所見即宇宙,80後的可能更早的接觸過霍金的時光簡史相比九零後來說理解宇宙的現有理論更主流直觀一些,九零後可能是泛泛的了解些

5樓:A 美甲美睫紋繡

說說我的感受吧?我是乙個八零後太空我是小時候從動畫裡了解的鐵臂阿童木我當時的理解是太空好大好廣闊不是每乙個人都能去太空我就去不了長大了還是覺得太空好大好廣闊不是一般人去不了但是多了一層理解那就是太空是地球等等星球以外的另乙個體系太空我沒去過對我來說很神秘太空離我們太遠以至於我們看不見它它也看不見我們就像中間隔了一層紗一樣朦朦朧朧

6樓:天涯浪客

我是乙個標準的90後哈

根據這麼多年學過的知識,和電影裡帶給我的一些影響,我簡單說說哈。

首先,宇宙在我們眼中可能是無窮無盡的,而且不是標準的三維空間(愛因斯坦的相對論)。

其次,宇宙有太多讓人無可思議的東西。時間、空間都跟我們理解的不一樣。比如黑洞中的奇點,我們無法想象乙個既沒有時間又沒有空間的乙個領域。

宇宙一定存在其他的文明,星空、宇宙實在是太浩瀚了。生命就像方程一樣,一切環境為X,生命是Y。只要環境跟地球類似,很可能孕育出蛋白質生命體。

才疏學淺,各位看官海涵。

7樓:tiger白

有些猶豫,不知怎麼回答這個問題!

我眼中的宇宙就如同微觀世界中的原子結構一樣!似乎一切的結構都可以用原子的結構來解釋!我覺得我們眼中的無限大在其他的視角中也許就是無限小!

也許我們都生活在別的生物無法感知或者尚不能感知的微觀世界中,同時又生活某些生物無法探索的巨集觀世界裡!

8樓:斯斯裡

95後,最早接觸太空這個概念應該是2023年神舟五號飛船首次進入太空。

那時候剛上小學二年級,然而這一訊息就在我們偏遠小鄉村裡面傳開,我也是在我父親的口中知道大概的新聞,同時也開始了解到「太空」這個詞。

由於家鄉那時候的教育資源匱乏,並沒有很多關於「太空」的介紹,家裡面的環境也不好,那時候電腦已經普及開了,但是村裡面沒有一戶人家是有電腦的,另外乙個原因是網線拉不進來。

直至上了初中,去到了環境好點的學校,同時也開始學會上網,接觸到的世界就更廣了。也開始接觸到太空,從地理課上對地球的描述到網上了解到的新聞。

那時候對它的想法:只有驚嘆,在我們生活的這個地方已經夠寬廣了,知道太空的浩瀚的同時也知道了地球的有限,那時候就聯想到我們人相對於地球的渺小,地球相對宇宙的渺小,然後就想到人相對於宇宙是怎樣的的概念。

現在感覺我們人類很幸運,能有機會了解到這麼龐大的空間群;但又有點落寞,相對於宇宙,人存在的意義,自己存在的意義又是什麼?

現在為著一日三餐、物質和精神的富足不斷消耗著自己的時間,這一切在太空宇宙面前又是何等的微不足道~ 雖說這樣,還是有能安慰自己的地方,那就是要不斷相信、一直要相信:自己活著就是這個世界、這個宇宙的意義。

9樓:江相派

你肯定已經聽說過有關相對論的一些有趣的和怪異的結論,

比如說:乙個物體在高速運動的時候,它的長度會變短,它的時間會變慢。

咱們假設有乙個距離地球40光年遠的星球。光需要走40年才能到達那裡。那麼如果你以80%的光速前往那個星球,你得飛行50年才能到達那裡,對吧?

在留在地球的我們看來的確是這樣。如果你出發的時候20歲,到達的時候應該是70歲嗎?

不是!

根據相對論效應,高速運動的物體的時間會變慢。尋常的50年對你來說只有30年,你到達的時候,只有50歲!而你要是能以99.

5%的光速飛行,你的時間將會比我們慢10倍!

這也就是說相對論效應可以讓人穿越到未來。這個世界為什麼是這樣的?這不是科幻,而且這還僅僅是開胃菜……相對論,本質上是關於時空的理論 —— 時空跟我們尋常想象的完全不同。

正是因為有了相對論,我們才知道有黑洞這種東西,我們才知道空間居然會膨脹,我們才知道宇宙有個起源。

而相對論是乙個出了名的難懂的理論。據說愛因斯坦剛剛發表狹義相對論的時候,全世界只有2.5個人能理解。

等到相對論已經被物理學家廣泛接受、愛因斯坦爆得大名,公眾又理解不了。我記得歐洲當時還出了一本書叫《一百個反對愛因斯坦的作家》 —— 而愛因斯坦對此的回答是「如果相對論真的錯了,有乙個人反對就夠了。」

那相對論真的這麼難嗎?

你要知道愛因斯坦發表狹義相對論是在2023年,距離今天已經100多年了。我們沒有理由不能理解乙個清朝末年就出來了的理論!

所以我就想用乙個小專題的形式,給你徹底講明白相對論。相對論的數學很簡單,但我們重點還是說它的思想。

相對論會對你的世界觀產生重大影響。作為乙個現代人,如果不理解愛因斯坦相對論,你就錯過了這個世界最精彩的東西。一旦理解了相對論,你就不再是以前的你,你就再也回不去了。

但是光知道一些奇妙的結論可不算理解。

但簡單不等於容易。簡單的東西可以非常深刻。

咱們先來考慮乙個思想實驗。假設你在一艘豪華遊輪上旅行,這艘遊輪在海上開的速度很快,但是它非常平穩,沒有任何顛簸。遊輪上有個全封閉的大廳,裡面有游泳池有球場,你甚至還可以在裡面做物理實驗。

你可以做各種實驗。比如說把球拋到空中,在靜止的情況下,球會落回你的手中。可是封閉遊輪裡也是這樣,球也會落回你的手裡。

你向遊輪前進的方向射門,同在遊輪上的守門員只會感到你射門的尋常速度,而不需要考慮遊輪的速度。

只要遊輪的速度平穩不發生變化,你就無法判斷它是在運動還是靜止!其實我們生活的地球就相當於是這樣乙個遊輪。地球繞太陽公轉的速度是每秒29.

8公里,比飛機快的多,但因為地球走得幾乎是一條直線,你完全感覺不到它正在高速前進。

這個道理,最早是物理學的祖師爺伽利略想明白的。你在速度是每小時50公里的遊輪上建立乙個座標系研究物理學,我在地面建立乙個座標系,咱倆其實是對等的。你相對於遊輪是靜止的,相對於我是運動的。

你向前射出一支箭,箭相對於你的速度是每小時360公里,那相對於我就是每小時 360 + 50 = 410 公里。

不跳出自己的座標係往外看,你單憑做乙個射箭、拋小球之類的實驗無法區分運動和靜止。勻速直線運動和靜止沒有本質區別,速度都是相對的。

這個其實就是相對論,這就叫「伽利略的相對論」。

後面咱們講廣義相對論的時候你還會知道,其實不一定是勻速直線運動,加速運動跟靜止也沒有本質區別……到時候再說。

總而言之,物理學家看破了運動。在物理學家的眼中,運動和靜止其實是一回事兒。

物理學,有點看破紅塵的意思。

以前人們眼中非常不一樣的兩個東西,物理學家發現它們其實是一回事兒,這是物理學統一世界的乙個主旋律。

古人認為大地靜止不動,日月星辰都繞著地球做完美的圓周運動。天和地,截然不同。可是後來天文學家精細的觀測發現不對,天體執行的軌跡並沒有那麼完美,很複雜。

結果哥白尼就提出來,說如果你把太陽當做是靜止不動,想象地球和其他行星都在繞著太陽做圓周運動的話,你就容易解釋以前解釋不了的一些軌道。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

這個日心說就有點看破紅塵的意味。哥白尼等於是說地球和天上的那些天體沒有本質的區別,天和地是一回事兒!

天主教會受不了這個學說,而物理學的思想解放才剛剛開始。哥白尼那時候人們還以為行星都是做圓周運動,而且是有一些小精靈在推著行星運動……等到天文學家克卜勒的時候,他就提出行星繞著太陽轉的軌道並不是完美的圓形,而是乙個橢圓。克卜勒甚至已經提出行星不需要什麼精靈推著走,只要太陽給行星乙個吸引力就行。

克卜勒,把行星給看破了。

等到牛頓一出手,就把引力也給看破了。牛頓說不但太陽和地球之間有引力,地球上的所有有重量的東西之間也都有引力。引力普遍存在,天上和地上真的是一回事兒。

這幾次「看破」之後,當然還得再結合數學方程和天文觀測,物理學就成了乙個非常成功的理論。咱們看看「牛頓三大定律」中的前兩個 ——

第一定律說是在沒有外力的作用的情況下,任何乙個物體將會保持勻速直線運動或者是靜止。勻速直線運動和靜止一樣,無需外力,無需解釋。

第二定律說,力,會改變物體的運動方式。注意這裡面有個關鍵的點,力不是*運動的原因* —— 沒有力,物體本來也在勻速直線運動。力,是*改變*運動的原因。

如果是乙個理想的光滑平面,上面的乙個滾動的桌球會一直前進 —— 生活中的桌球之所以會停下來,那是因為平面給它提供了摩擦力。一直動不停,無需解釋;動著動著停下了,才需要有個原因。

這兩個定律都離不開伽利略的相對論。力只能帶來*加*速度,單純的速度跟力無關。勻速直線運動和靜止都沒有力,所以物理定律在遊輪和地面是一樣的。

其實你不做實驗也能想明白,單純談速度真沒啥意義。宇宙中你來我往,可能距離地球很遙遠的乙個星球,跟我們之間就有個特別高的相對速度。那你說,那個天體上的物理定律會和咱們這裡有什麼不一樣嗎?

不會的。在那裡的外星人看來他們是靜止的,我們才是在高速運動。

所以相對論是物理學家的乙個信念。這個信念也可以叫「不特殊論」:不管你的速度有多快,你的座標系都不特殊。

這個信念實在太簡單也太完美了。完美到簡直是寧可海枯石爛,寧可扭轉時空,物理學家也不應該放棄它……

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其實是伽利略相對論的延伸。伽利略相對論是說如果你不往自己的座標系之外看,你做任何拋小球之類的*力學*實驗都無法判斷自己是運動還是靜止 —— 而愛因斯坦相對論則是說,不用限制在力學,你*不管做什麼*實驗都無法判斷自己是運動還是靜止。

那你說這句話能有啥問題?相對論這不很容易嗎?這簡直就是哲學!

還真是這樣。哲學家很喜歡談論相對論。但是物理學家對哲學家有時候是嘲諷的態度。

有一套特別厲害的物理學教材叫《費曼物理學講義》,是大概有史以來最有趣的物理學家理查德·費曼在加州理工學院給本科生講課的記錄。費曼在這個講義裡專門設定了乙個小節,叫「相對論與哲學家」。

費曼說,有些哲學家把相對論想的特別容易。哲學家聽說了相對論的這個信念,就覺得這對我們哲學家來說不是明擺著的原理嗎?不跳出自己的座標系你當然不知道自己是運動還是靜止!

物理學家折騰半天,結果還不是我們哲學家等候多時了嗎?

是嗎?相對論如此平凡嗎?哲學家坐在家裡喝著茶就能想出來嗎?牛頓以後的物理學之所以不叫哲學了,就是因為物理學不是坐在家裡就能想出來的學問,物理學家靠的是數學、實驗和觀測。

接下來我們要講的事實,足以讓費曼嘲笑那些哲學家。因為它足以讓所有人 —— 包括你、哲學家和物理學家 —— 都目瞪口呆。

這件事就是光速在所有座標系下是一樣的。

咱們再回到遊輪。假設站在遊輪上的你不是向遊輪前方射出一支箭,而是用手電筒打出一束光,你猜這束光的速度應該怎樣。相對於你來說,光速是每秒30萬公里。

那既然你跟站在地面上的我的相對速度是每小時360公里 —— 也就是每秒0.1公里,根據剛才伽利略的演算法,我眼中這束光的速度就應該是每秒30萬.1公里,對吧?

物理學家發現,不是這樣的。不管你跟我的相對速度有多快,我測量和你測量這束光的速度*都是每秒30萬公里*!

可這怎麼可能呢?我們這個世界怎麼會是這樣的呢?

這件事,哲學家坐在家裡喝多少茶都發現不了。你之所以覺得它怪異,只不過是因為你生活的範圍實在太小了,你的見識太有限了。

有些信念可以堅持,但是別忘了,有些常識是錯的。

70後,80後的你們對90後,00後感到失望嗎?為什麼?

舒寐 不失望,相反,我為他們感到驕傲。我工作中,會跟不少90年代後出生的弟弟妹妹打交道,他們思維活躍,有創造性,而且充滿自信朝氣,他們比他們的前輩在這個年齡段時有更廣闊的視野。這個問題讓我想起我們80後剛入社會時,一切帶有歧視性的標籤,什麼沒耐性,不能吃苦,獨,不懂團隊合作等等等等,80一代甚至還被...

80後,90後,00後都在幹什麼?

像二哈一樣灑脫 80後,每天的工作就是用僅識得的幾個字,為客戶碼字。忙時,可連續幾個通宵 閒時,也能和愛人帶著孩子逛街,出去吃頓大餐。累了,看一本書,困了,刷會兒手機提提神記下碎片化時間產生的小靈感。有時,會寫點自己的想法。有時,會感悟一下生活,工作。有時,會翻開自己的年度計畫,看看哪些做到了,哪些...

80 後對自己的 40 歲,90 後對自己的 30 歲,是如何預期規劃的?

我還是我 1991 出生如今一無所有一事無成但是最近想法跟之前很多都不一樣了接下來覺得該踏實點了想去外地大城市跟很多人去接觸因為我覺得人生不該活的太 小 因為世界很大希望在30歲前有物件不迷茫過到自己想要的生活! 30多一點點。金錢上一年工資30萬左右,雙方家裡給了500萬由我打理 兩家的大部分家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