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那些年閱讀量超過一百五十本的人是如何做到的?

時間 2021-05-06 09:43:14

1樓:培訓師胡一夫

因人而異,快不是好事,慢不是壞事,不同人習慣不一樣,不同人適應的模式不一樣。

比如有人就喜歡看書來思考,有人更適合聽書來思考,有人則需要塗塗寫寫畫畫來思考,有人追求邏輯性,有人追求發散性,有人追求整體結構,有人追求線性體驗。

快的人可能是因為閱讀速度本來就比較快,也可能是沒有耐心、急功近利、不求甚解;

慢的人,可能攝取資訊和閱讀速度就是慢,喜歡細嚼慢嚥、細細品味(跟有人五分鐘吃完飯,有人吃乙個小時的差異一樣)。

當然也可能就是還不得閱讀的方法而讀得吃力和「笨拙」。如同書目本書的多樣性,閱讀意義也有多樣性一樣,閱讀的方法和速度也有多樣性,這種差異性和多樣性本身是好的。

2樓:榮高棠

其實不是很難,2023年閱讀117本、有些偷懶、有時候讀有時候不讀。詳細來說,就拿一本格薩爾王人物研究這本書來說,大概二十萬字,兩天半分開讀完,以正常的閱讀速度,每天持續兩三個小時的話完全可以做到。

更何況得看書的類別,文學性強的以及通俗、普及讀物當然讀地很快,至於社會科學一類以及尢以邏輯分析見長的書籍讀的自然速度就慢下來。讀多少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讀懂了多少。

3樓:

虛榮心?不是。

我買很多書都是因為興趣點在。但是一本書有的時候你能完全讀完,有的時候發現確實沒有想象中那麼有趣,但是你說它沒觀點嗎?也不是。

4樓:香羅行知客

這個問題就像我吃回鍋肉,每天吃一頓,一年下來不知道有沒有吃掉一頭豬?這個沒有仔細計算過,但是假如我只告訴你每天一頓回鍋肉,你肯定不覺得怎麼樣,因為你也一樣可以做到,但是告訴你吃掉一頭豬你就會特別驚訝,但是,我不會告訴你我吃了一年回鍋肉長了多少斤肥肉,你也不知道我到底跟一年前比起來如何,但是一頭豬是可怕的。

言歸正傳,一年讀150本書的人大抵就跟每天吃一頓回鍋肉差不多,很少有人相信他不胖,但是卻不知道他跟一年前有什麼區別。我們只知道150本書很可怕,但是對於看這麼多書的人而言,或許只不過是打發時間而已,真正做到讀書而有所獲益必定是困難的,畢竟,吃一頓回鍋肉之後不是每個人都能長二兩肉的。

我不建議把讀書當做目標,正如我不會為了吃掉一頭豬而每天都吃回鍋肉。吃回鍋肉是因為喜歡,但絕對不是想要吃掉一頭豬,那麼閱讀對我而言也大抵如此。150本書固然可觀,但我只會把時間花在興趣的閱讀和有用的閱讀上。

閱讀速度哪怕慢一點,但也不會成為一種負擔,或者變成數目字上的累積而缺少真正的樂趣!

5樓:Z Amarantine

舉幾個栗子…

我在讀追憶似水年華…的同時會讀很多其他的書,例如平凡的世界…這不是乙個好栗子…還會讀各類小雜文書,專業書等等…例如乙一,東野圭吾(簡直一天1-2本都很正常…),還有盜墓筆記,這種就是拿起來放不下,一周能看掉一套(6本左右?)

經常一本書可以屯一年左右…起先讀得很慢,我不在乎,因為還沒了解故事。等進入狀態,至少要讀1/5-1/3,但是後面的可能1-2天就讀完了,因為讀著根本放不下來…比如"白痴"等都是這樣的感覺…

因為同時進行很多書,某一陣子產量高就一下子結束很多本。另外,還會讀到幾本讀了以後分分鐘摔的但是迫於強迫症選擇快速讀完的比如孤獨六講這種東西大概2-3個小時一本…另外另外,還有聽書,比如明朝那些事,蘇菲的世界之類的,我是每天邊做飯邊聽的,咯咯咯...

所以我雖然不知道我一年能讀幾本,但是我覺得也不是不可能…可能正好一年碰到了很多本爛書,或者看了很多流行讀物吧?

6樓:番茄一醬

終於有個我能答的題了~≧▽≦)/

這是剛剛拍的圖。

我是學生,課餘時間比較多。工作後一天乙個多小時應該也能擠出來。

看的書很大一部分是為了消遣,不用動腦所以看的比較快。完全贊同排名第一的答案~還是質量比較重要啊。

7樓:

2009-03-31 加入豆瓣,到今天豆瓣的讀書記錄是521本。我讀專業書比較少,讀的都是自己感興趣的書,可能因為有興趣比較願意讀,花在讀書上的業餘時間比較多。

而且買了kindle之後,基本所有等待時間都是在讀書中度過的,閱讀量大增。讀書不在於速度,不然就成了讀字。因為讀的是文學方面的書,所以我比較喜歡用感受這個詞,去感受書裡傳達出來的情感。

很享受的說。

8樓:橙子

跑去翻了年初的時候豆瓣閱讀DNA的資料出來。

2023年共讀過163本書。3月最勤快讀了25本,平均 2.17天讀一本書。

這麼說吧,閱讀對我來說就像是吃飯喝水睡覺一樣的習慣,出門不帶個Kindle我都渾身難受。只是在閱讀這件事上的投入的時間比較多而已,別人去追劇的時候我就願意乙個人看了一會兒書,別人玩遊戲的時候我就願意乙個人看一會兒書,別人刷微博的時候我就願意乙個人看一會兒書。

還有就是閱讀量大了之後看書的速度真的會提高。

這真是乙個很個人的事情,而且讀不同型別的書閱讀速度也不同,我讀的書裡專業相關的也就差不多五分之一而已。如果是把閱讀作為一種習慣的話,為什麼要計較數量這個事兒。

為什麼有人會覺得閱讀數量大深度不夠已經上公升到了對作者不尊重的程度了,合著讀書還得跪著讀啊。

我還是去看書吧。

_(:з」∠)_

多看閱讀和豆瓣閱讀哪個綜合實力更強,閱讀體驗更好?

大風風 多看對我來說,就是電子書界的steam,停不下來,各種活動,折扣目不暇給,已買了二百多本書,消費不超過五百 暑假活動充值還沒花完,又來了雙十一,充不停好書太多,折扣太好,吹爆!唯一不滿,kindle端多看停止更新了,kindle使用多看只能離線看書了,否則很多bug 安德魯王 利益相關 前多...

如何看待豆瓣閱讀的銷售情況?

小釦扣子 從另乙個角度回答下。記得08年底我們賣出一篇100塊錢的文件,全公司出去吃飯慶祝。100塊錢不算多,但是證明了我們的模式使用者買賬,極大增強我們和賣家的信心。同理乙個月收入幾萬塊,對豆瓣閱讀及眾多的文藝青年也是強心劑,文情們反正也會寫日記發段子,如果放到豆瓣閱讀上賣,乙個月賺個幾百幾十塊錢...

如何有效提公升孩子的閱讀量?

愛理財的愛麗絲 在美國孩子從3 4歲開始老師鼓勵大家閱讀20分鐘以上,並沒有閱讀書籍和內容的規定.我女兒3歲的時候我購買了一家非常有名的私立學校的美語發音教程Phonics,她每天也會看很多兒童電視,有恐龍巴尼,芝麻街等等 學校不建議孩子讀太難的書,限定一頁不超過5個不認識的新單詞,不然就會影響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