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博士生常常被一些國人有所偏見呢?

時間 2021-05-06 07:10:57

1樓:

我逐漸理解一些人認為的博士生的「木訥」。

因為太多的事情,博士生一聽就知道這個人在裝逼,為了不變得很具有攻擊性,且保持自己的嚴謹性,只能選擇閉口不言,然後別人看起來就是「木訥」。

如果是乙個地位超然的人不說話,大家會覺得這是他的優點,但是如果是乙個還沒有變現的博士生不說話,大家都會覺得是他的缺點。哪怕這兩者不說話的原因一致——「我就靜靜地看著你裝逼」。

再者,由於學術訓練的結果,博士生說話一般會多思量幾次,顯得不那麼活潑和真誠。

此外,學術訓練還會培養天然反權威的思維,這對於一些人是非常不友好的,不能滿足某些人的控制欲。

學術訓練出來的人,和大眾心裡的成功人士有很大區別。

「成功人士」大多長袖善舞,兼具極好的演講口才和極深的城府。

而博士生真正在做的事,大部分人並不能真正弄明白,即使博士生有較好的學術演講能力,於普通人也沒有意義。至於城府,這方面差異性就很大了,但是即使有,也是學術圈的事,難以和外人掰扯。

其實本質來說都是普通人難以接觸到的圈子,但是因為大家都上大學,所以覺得學術圈觸手可及罷了。

就我的經驗,本科階段最多也就看個門縫,有厲害的人可能本科階段就發文章了,會了解得多一些。研究生階段有些人的成果是可以媲美博士的,了解的資訊也比較全,水碩就不一定了。至於博士,取得了學位才算一腳踏入學術圈。

剩下一腳,本子寫過麼?國內大佬開會去過麼?各種高校的彎彎繞知道麼?

真的是「不足為外人道也」。

說一句題外話,這次回老家,有乙個老先生和我炫耀了n遍他兒子十八歲結婚,還嘲諷我這麼大年紀了還沒結婚。也是驚呆了我,我就悄悄轉移話題了,實在是聽不下去。

2樓:

因為壓根沒多少人能考上或申請上博士啊,尤其是全國前幾的名校博士。

博士能上很不容易,讀下來更不容易,能畢業拿到學位尤其不容易。

既然這麼不容易,能有博士學位的人撒到全國來看也是少得可憐,那麼那些學歷較低人士只能通過挖苦譏諷來安慰內心的自卑與妒忌咯。

3樓:好奇心研究所

已經有相當一部分人認識到了這種偏見。

我所發起的投票「你覺得這個時代哪些關於「讀書人」的設定暗含反智傾向?」獲得了16,790次參與,除了「讀得好不如嫁得好」這種明槍,我們還發現了這些不易察覺的暗箭:

影視劇裡智商高則情商必然低,學歷越高人越呆(13.6%)名人輟學經歷總是被講成「差生出人頭地」的雞湯(11.9%)讀書讀傻了才會較真,「認真你就輸了」(11.

4%)「讀書人就愛對社會不滿」,思考問題是「挑事兒作死」(9.9%)愛講邏輯講理論就容易被視為賣弄學識,蓋章「裝X」(9.8%)奧數冠軍做二本老師是「天才墜落」,哈佛女孩正常生活是「不過如此」(9.

5%)大眾眼中的程式設計師就是脫髮衣品差找不著物件(9.3%)數學不好,碰到算術題就要掰手指反倒被當綜藝萌點(9.0%)知識競賽都只比冷知識點儲備,冠軍就是腦力王者(8.

7%)汙名化公共知識分子,「就是一群打嘴炮的」(7.1%)我們希望這種偏見能被更多的人意識到、放棄掉。

4樓:神呆瓜

在知乎的勸退主流中也能明顯看出這種思潮:不能賺錢,和碼農金融沒法比,做的是搬磚的活,那那還讀博尤其是生化環材,你是不是蠢到家了?

5樓:王爺

怎麼會歧視…學渣見到身邊的phd大大們分分鐘想跪下。知道了別人是phd先在心裡默默頂禮膜拜。

歧視是因為吃不到葡萄發揮阿Q精神?智商不同不能一起玩耍?

6樓:

博士被偏見的乙個重要原因就是基本上大多只是在用各種框架體系實驗猜想胡扯來解釋這個世界,問題是,關鍵在於如何改造這個世界。

如果讀博士和能做出改變世界的行為掛鉤,那麼旁人只能跟著跪舔了。

而現在的學術研究恰恰沉溺於用各種自說自話的理論去解釋這個世界,也難怪引起旁人的反感和誤解了。

例如各種急著忙著搶著給博士正名的各種其實是在自我安慰的說法,這些說法也只對讀博士的人有效果,對於旁人還不如乙個屁的味道大。

————

然後呢,上面有很多人講自己雖然讀博士,但是依然健身培養各種娛樂愛好,在我看來,恰恰證明了讀博士是多麼的無聊,不然直接沉浸在知識的海洋就行了,為何還需要其他的活動來證明呢?而且健身、多種愛好這種事情和讀博士並沒有直接聯絡,就是不讀博士也一樣可以做啊。

就好比別人問你成都的生活怎麼樣?

你使勁說成都市長的各種趣事和八卦新聞,感覺不搭邊呀。

7樓:琭琭先生

姜思達在奇葩說上表示過,一件東西特別好,你買不起它怎麼辦,你罵它!這是什麼呀,我呸。

要說歧視博士,大家在這點上做得特別好。讀什麼書啊,讀這麼多書有什麼用啊,嫁不出去了吧。

why care。

8樓:黃家騎士

黑子想黑什麼都能黑,不光是中國,國外也是一樣,不然不會有nerd這個詞。Anyway,我覺得作為學生,有些缺點確實要克服,比如生活經驗不足,然而這一點是最容易招黑的,我覺得這個是可以自己去克服的,多照照鏡子,少看窗外,大多數的博士生活經驗不足,不代表不可以去學習不可以去進步,我就認識乙個北大博士不僅學術優秀,修家電,修水管,廚藝等樣樣精通,誰敢黑他呢哈哈

9樓:RefuseBT

感覺自己缺什麼就會羨慕什麼。他們缺錢,缺權,就是不感覺自己缺知識。因為自個用不上啊。博士被看不上也是自然。當然知識水平比較高的群裡還是很吃博士這套的。

10樓:自清娛

大眾習慣按部就班,踏著前人的腳印走。偏離主流就是旁門左道,不堪大任。

一般年輕人在5-25歲之間只有一條路:讀書,讀書,讀書。在25-30歲就走進了下一階段:

娶妻,生子,有一定經濟實力,開始有能力贍養父母。這其中讀書學習已經不是主流了,讀書在大眾眼裡屬於已經完成的任務。如果有人,比如博士,還在讀書讀書讀書,在其他人眼裡你就是還沒有完成任務的人。

長輩對你的看法,就是前進的人看掉了隊的人。

同齡人對你的看法,就是初一的學生看他留級上六年級的同學。

晚輩對你的看法,是「他讀書挺厲害的,但是媽媽說了千萬不能讀成他那樣」。

我上大學那會兒,讀書讀到研究生就到底了,從沒人想讀到博士。大家都說,企業招聘最多就要求研究生畢業而已,既然研究生就挺好找工作的,還多費那幾年幹嘛?讀書只是為了找個工作而已,讀博士的目的已經遠遠超過讀書的最高目標了了,又浪費了很多時間和金錢,對於乙個一心只想隨大流的人來說,完全沒有必要嘛~誰又關心讀博士到底要幹嘛呢~

11樓:學界能人

都知道中中國人愛面子,自尊心太強!你給足他面子,他就會給足你一切!可如果你傷了他的面子和自尊,他就會對你恨之入骨,徹底把你推向他的對立面!

為什麼總有人嘲笑那些說話搖頭晃腦、為取功名寒窗苦讀的書呆子?其實這些人的的生活目的就是抬高自己從而獲得別人的認知。這樣一來,乙個人就會對保有面子這樣微不足道的慾望感到滿足。

另一方面自己或自己的子女則抱著更現實的目的而發憤讀書。這也是中中國人的劣根性。

乙個中中國人是龍,一群中中國人是蟲。其實這句話就是說出了中中國人其實是優秀的但又互相排擠的事實!

12樓:李漢聲

含辛茹苦考了三年終於考上博士

跟前準未婚妻說:「請你家人一起吃個飯吧,慶祝一下」…得到的回答是:「不用了,我們家不看重這個」…行外人不了解博士頭銜的意義

又不了解考博讀博的艱辛

更不可能理解學術圈的難處

於是,讀博士變成了「多讀點書總是好的」,「高學歷低能力」,「書讀得不錯」…等等的代名詞

所謂「歧視」,無非就是自己的努力,經歷的艱辛,嘔心瀝血的付出,都被別人當作理所當然唾手可得的吧…

13樓:LXYZ

其實重點還是要看專業,要是研究核物理之類的專業我會覺得小夥子很不錯,如果你念個很水的專業的博士那我肯定看不起啊,我見過太多朋友不是為了求學而讀研,而且因為不想工作或者不知道能幹什麼工作,這類人我都鄙視,更何況逃避社會的祖宗-博士。

14樓:千重

很多人把讀博士當作翻身的機會,但是除了在自己的學術上有點成就,其他方面依然很low。

你們一定沒有見過潑婦博士大鬧公安機關,手動笑臉

15樓:琭以思承

如果男博士遭遇的是偏見,那麼女博士遭遇的妥妥的是歧視。我遇到最常見的歧視語言是:喲,挺漂亮啊,一點不像博士!

每當這時我都想罵髒話:啥意思?是博士都醜,還是醜才讀博?

說這話的列位,您倒是沒讀博,不也照樣醜?

另一種常見的歧視是:認為博士只會讀書,啥也不會,情商低下……這種反智的傻子我一般都不會反駁他,呵呵,你們高興就好。

再有就是女孩子讀書幹什麼?再讀嫁不出去了巴拉巴拉……至於說為什麼博士會慘遭歧視,酸葡萄心理有之,咱們整體的社會風氣不尊重知識,也不尊重智財權,也是很大的緣由吧。

另外,許多教授招搖撞騙,毫不檢點,也連累了博士,一併不招人待見……

16樓:沉水

高中班裡差不多有三分之一的人是博士,有三分之一是在父母身邊早婚早育子女雙全,剩下介於中間。

這三個群體,在十幾年後,除了同學聚會,就再無交集。

這是省重點高中最優班的比例。

放大到整個社會,你覺得哪個群體才是壓倒性的龐大?

少數派很難被多數派理解,這是普遍規律。

17樓:說出你的故事

不懂,我出生五線城市,身邊發小同學,阿貓阿狗都要去讀個博士,好多還是出國讀,不讀才覺得丟臉,碩士可以說是底線。我沒讀博,爸媽都嘆氣前段時間讀到馬克思的一句話,教育是階級的再創造,想想確實,有些後悔。

18樓:趙汗青

中國已經夠尊重了。如果是在美國,你會被周圍只喜歡football和quarterback的人嫌棄死。

如果想要感性認識,看看是怎麼嘲諷phd的。

所以,回到題主原本的問題:為什麼博士生常常被一些中國人所歧視呢?

答案是:因為你沒出過國,沒體驗過國外forever歧視博士和國內often歧視博士有什麼區別

19樓:

講講我所能接觸到的博士生們吧。

我在新加坡NTU讀的大學,基本上大三的時候,各代課老師就開始拉攏學生讀他們的博士了,然而,絕大部分人都是不會考慮讀博的(本校申博及其容易)。

同學裡讀博的分三種,一種是真正的學霸,出於對科學的熱愛而繼續深造,他們幾乎都去了美國top10大學。第二種也是學霸,他們讀博只是乙個跳板,為了在美國/加拿大/澳洲工作生活,他們也都申請到了好學校。最後一種,他們學習或好或一般,但是在學校待久了,害怕進入社會,於是他們選擇了繼續讀書,暫時逃避,這一部分人裡,學的好一點的去了其它國家,學習不好的留本校了。

那麼在NTU讀博的又是什麼人呢,中國人佔了一大半,其次是其它國家的人,local特別特別少。來的理由其實不外乎上面的後兩種。國內真正對學術有追求的學霸也是不會跑到新加坡的。

所以,學校裡的博士生們,真正為了做學術的,不到十分之一吧,學霸更是少之又少。自然我們對於讀博的人的觀感不太好。

至於在國內讀博的,大部分還不如NTU吧。

真正做學術的人太少,也就不怪大家印象不好了。

而真正的大牛,在哪都是被膜拜的好麼,不信問問大家如果是mit出來的phd,誰會小看?至於碰上了連mit都不知為何物的人,那確實是他見識淺。

為什麼有一些國人買車論大小?

碧藍軍團 大多數人喜歡大車很正常 什麼舒適感的前提是空間感 車內空間壓抑的話什麼舒適感都是狗屁 而且國內大多數家庭經常是一大家子一輛車 出門擠滿人的情況下小車會死人的 六六安 汽車本來就是論大小的。小型車,例如FIT和波羅,城裡開很爽,高速很不爽,乘坐很不爽 緊湊車,例如高爾夫和福克斯,城裡開爽,高...

為什麼名井南在twice飯圈經常被一些隊友騎惦記?

Osumane Dembele 其實once特別和諧這個說法,這個誇張了,三年了肯定有個偏向。我其實也很奇怪總是有些唯粉對南有點兒偏見似的 從signal之後 可能是17年公司神操作那個事?但是有一點,Mina被懟,基本上就是那幾家的唯吧,原因無非就是她出眾的顏值和氣質。從大吧,還有微博,我觀察過很...

為什麼有一些經常被誇可愛的人,卻極少被人誇漂亮?

分情況吧.可愛的形容範圍更廣,用的也會比漂亮多漂亮是形容外表,一般涉及到外貌的話題才會誇吧.除了情侶應該沒有誰天天對著別人說你好漂亮x.可愛相對於更內在一點,除了外表還能用於行為 性格方面,感覺是乙個啥都能用的誇獎詞,比如你剛才的動作很可愛啦,今天的妝容很可愛啦,你整個人都很可愛啦之類的。當乙個人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