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武士在戰敗的時候為什麼切腹自殺?切腹到底有多疼?

時間 2021-05-06 06:05:20

1樓:源海

真正的原因是有部分有修行的忍者,他們已經了悟了脈輪的奧秘,臍輪在肚臍下方,也就是我們中國的丹田。如果修行到一定程度,他可以清楚的知道,一刀從這個地方刺下去,人不會有痛苦,會快速的死去。也就是入滅。

因為臍輪是乙個能量中樞,想想孩子在母親的肚子裡就靠臍帶維繫。這是一種專業的自殺方式,沒有修行到境界的人不能快去結束自己的生命。所以盲目模仿必然疼痛無比。

2樓:乞討

日本人選擇切腹,是因為他們覺得人的靈魂是在肚子裡的。為什麼這麼說呢?

這要從大公尺在日本的地位說起。對一般人來說,大公尺就是填飽肚子的主食,但在日本人那裡,大公尺就像神一樣的存在,他們認為大公尺和人一樣,也有靈魂。舉了個例子,日本皇室每年都會舉辦乙個儀式,叫「嘗新祭」,天皇在這個儀式上要吃新大公尺。

日本人認為,一年過去了,天皇的靈魂很容易離開身體,就要吃新大公尺補充靈魂,才能有健康的身體。

為什麼吃大公尺能補充靈魂呢?第一,日本有個很奇怪的傳統,他們覺得人的靈魂既不在腦袋裡,也不在心裡,而是在肚子裡。第二,大公尺的起源也和肚子有關。

日本歷史上記載了乙個食物起源的傳說,有乙個神叫保食神,他被殺死之後,身體長出了各種食物,大公尺就是從肚子里長出來的。你看,靈魂和大公尺的起源都是肚子,所以日本人覺得大公尺能補充靈魂也就不奇怪了。

這樣看來,日本武士切腹自殺也能解釋了。他們切腹之後,從生理上講,是失血過多而死,從心理上講,是在臨死之前向別人展示自己的靈魂。

而且,知道了大公尺在日本的地位,我們也能理解今天日本人對西餐不上心的原因了。不是因為西餐是外來的,也不是因為西餐不適合日本人的口味,而是他們覺得西餐裡沒有公尺,沒有公尺就沒有稻魂,就沒辦法給自己的靈魂補充能量了。

3樓:

1.為什麼切腹?

這個問題有幾個點要講,即

A.自害的意義,這包括現實和精神兩個方面。

現實層面,戰敗後自害能避免被俘、受拷打、忍受人恥笑、被主家懲罰等。

精神層面,在面臨失敗時,用自害能表明立場堅定,或作為極端的自我懲罰,或體面地結束生命。

總的來說可以是一種覺悟也可以是一種絕望。

B.日本武士為什麼選擇這樣的形式,包括為什麼剖開腹部,展現痛苦是不是其目的。

為什麼剖開腹部?古代日本人認為靈魂在人的腹中,而不是在心臟或頭部。因此剖開腹部可以認為是將靈魂展現出來的行為。

往往以此表明心志。如戰敗切腹,向上蒼和主家表明自己已經盡力,展現靈魂的清白。或失戀切腹,向對方表明自己的愛意之真。

或殉主切腹,表明一心追隨,釋放靈魂到主家的身邊去。

因此切腹的根本在於展現靈魂的功能,而不在於伴隨的痛苦。

鋸掉大腿、拔指甲也可以產生極大的痛苦,痛苦最初是切腹的伴生物而不是其功能和目的。但之後在一些案例中出現了表現痛苦為目的的情況,但這在中世時期(鎌倉時代到安土桃山時代)比較少見。

2.切腹有多疼?

切腹是一種主動行為,且致死緩慢,這導致疼痛烈度高,儲蓄時間長。

在盛期,武士的切腹是有定式與技巧的。比如一字腹,十字腹;控制切入深度,避免刺破腸道流出消化道內的東西;切入深度過深還會造成脫力休克,無法完成橫切;切完後,如有介錯,則向前伏低,伸長頭頸,方便介錯人下刀;如無人介錯,有刺喉,有割頸動脈,或含刀撲地;

這些都是為1.妥善開啟腹部;2.完成後快速解決自我;這兩點服務的。

進入江戶時代,切腹的情況大大減少,出現了實際上是斬首2.0版的扇子腹。真實的切腹實踐大量減少,明治廢刀以後,切腹這一行為基本處於荒廢,其過程理解和技巧也大大退化,如三島由紀夫的介錯失敗是其典型。

總結:1.切腹的根本意義展現靈魂。功能是表明心志。

2.自殺的功能由介錯等切腹後的補充行為完成。

3.痛苦是伴生物不是其最初目的。不排除個案。

4樓:夏凡傑

因為其深受武士道精神影響,而「武士道精神」要追溯到一本江戶時代中期的書—《葉隱》,又稱《葉隱聞書》。

「葉隱」在日文中指樹木的樹蔭,暗喻在不為人所見的地方為主君「捨身奉公」之意。全書十一卷,一千二百多節,是關於武士的心性修養、處世之道的集大成經典文字,是武家的「論語」。《葉隱》的核心內容是關於武士應如何面對死亡的闡述—人何以在緊要關頭果斷、決絕、毫不留戀地選擇死。

對通常人對生命的執著,武士道持否定態度,認為只有死是真誠的,其他功名利祿都是夢幻一場。當乙個人捨棄名利,以「死身」義勇奉公時,就可以看到這世間的真實。「所謂武士道,就是看透死亡。

於生死兩難之際,要當機立斷,首先選擇死。沒有什麼大道理可言,此乃一念覺悟而勇往直前。」

未完待續

5樓:法可

前乙個問題能回答乙個晚上,我就說說後乙個吧,切腹不會直接死,"完美"的切腹要快準狠,可以在肚子上開乙個十字以顯藝術性(口胡),然後腸子出來了務必塞回去,放心這步動作不大不會太痛,你就想象戰爭電影中鋸腿的場景吧,怎麼樣,痛感差不多的作為乙個沒切過腹的我不會騙你的(口胡),然後務必請乙個人來介錯,要不然你會陷入死不了,失血過多頭暈但又昏不倒,嗯,就像上課時想睡老師又在盯著你那樣的感覺(笑),對了,介錯人力氣一定要大,要不然砍頭是要來好幾次的(笑)。如果我說的不對請告訴我真實體檢(笑)。

日本的武士道精神的核心是什麼,為什麼文學作品中描述的忠義謙虛善良的武士在侵華戰爭中會如此殘暴?

武士道,分為三類,儒家武士道,佛教武士道,神道教武士道。殘忍的入侵我們國家的,主要是神道武士道為主。天皇是神道教中在現實中最高統治者,神道教武士道就是為了捍衛維護神道教,自然要維護天皇。在二戰時期,天皇是神是精神支柱。這個和一站時期,德國陸軍他們心中的德皇。儒家武士道,走這條路的武士,有投身社會主義...

日本武士使用居合斬的時候,還要特地把刀插回鞘中嗎?

現實中的居合斬 說白了就是偷襲 特點是 很快嗷!本質是不講武德 這麼乙個偷襲的招式你還砍一次收一次鞘?您擱那附魔一刀砍一刀呢? 殺豬狂 居合斬就是拔刀即殺術,拔出刀就把人殺了,殺完了自然要把刀再插回刀鞘。居合斬一刀斃命靠的就是武士刀超鋒利,居合斬很多斬術運轉幅度很小,如果是一般刀劍採用,根本連重創人...

日本武士為什麼反手拔刀(打刀),而不是正手拔刀?

日川岡阪 太刀刀刃朝下,拔刀後只能從下向上揮或者平揮,而要想下砍的話要把手抬高,把刀刃轉到上面,再砍下去,這是兩個動作。請自行腦補這套動作 而打刀反手拔刀是為了迎合其刀刃朝上的設計,刀刃朝上的優勢就在於可以讓拔刀與下砍一氣呵成。也請自行腦補 腦補過後你會發現,當你這樣握著插在鞘裡的打刀刀柄時,你的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