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劉玄德攜民渡江」那一回,劉備將新野百姓帶身邊是否反害了百姓?

時間 2021-05-31 12:51:24

1樓:

且曹操也並非會無故殺百姓之人,徐州百姓在哭泣

而且說的曹操多在乎這群屁民的生死一樣,他自己手下的軍隊屠過多少城,要不是曹操自己屠城的名聲太臭,都不會有攜民渡江這一出

2樓:

假如劉備真是個偽君子

那麼他最優先的考慮是扔下一部分士兵帶著百姓阻擋曹軍的去路,而自己帶著指揮部輕騎家眷前往江夏

——問題來了,為什麼老劉要留在這裡和百姓一起走,還要組織兵力抵抗曹操,甚至自己指揮部被沖散,兩個女兒被曹純活捉呢?

甚至把兒子和趙雲陷在亂軍當中,甚至要一直跟隨自己的張飛帶著殘存的幾十個士兵去擋住曹軍呢?

3樓:卡瓦伊

那年頭,人口就是一切,有人逃到哪都有後續發展的可能。而且新野的兵有一大半都是本地的吧,劉備不帶著百姓跑,他手底下的兵放心父母妻兒留下來麼。

4樓:金庸

在三國演義中寫道,劉備要走時,出榜示民,有願意跟著起去的便收拾一起走,全部都是出於自願,有沒有逼迫,都知道跟著劉備有飯吃,才去的。富貴險中求,能活下來的當然是能過上好的日子了,途中去世的,只能說是命該如此吧

5樓:

什麼?曹操也並非無故殺百姓之人?那麼讓我們繼【曹吉利十大哭】之後,總結下【曹吉利八大屠】(當然包括他的下屬啦)吧:

一、屠徐州:(初平四年)自京師遭董卓之亂,人民流移東出,多依彭城間。遇太祖至,坑男女數萬口於泗水,水為不流。

陶謙帥其眾軍武原,太祖不得進。引軍從泗南取慮、睢陵、夏丘諸縣,皆屠之;雞犬亦盡,墟邑無復行人。

二、屠雍丘:(興平二年)邈從布,留超將家屬屯雍丘。太祖攻圍數月,屠之,斬超及其家。

三、屠彭城:(建安三年)冬十月,屠彭城,獲其相侯諧。

四、屠柳城:(建安)十二年,太祖徵三郡烏丸,屠柳城。

五、屠興國:(建安十九年)淵與諸將攻興國,屠之。

六、屠枹罕:初,隴西宋建自稱河首平漢王,聚眾枹罕,改元,置百官,三十餘年。遣夏侯淵自興國討之。 (建安十九年) 冬十月,屠枹罕,斬建,涼州平。

七、屠河池:(建安二十年)三月,公西征張魯,至陳倉,將自武都入氐;氐人塞道,先遣張郃、朱靈攻破之。夏四月,公自陳倉以出散關,至河池。

氐王竇茂眾萬餘人,恃險不服。五月,公攻屠之。

八、屠宛城:(建安)二十四年春正月,仁屠宛,斬音。

如果你是大耳朵,你帶不帶百姓跑呢?

6樓:飛熊

個人覺得這句值得注意:「比到當陽,眾十餘萬」。三國時候,對於劉備這種一直沒什麼根據地的人來說,十餘萬人是個什麼概念,有興趣可以去查一下。

當時劉琦在江夏有城可據守,如果把這十多萬人口帶過去,經營數年,很可能又是個襄陽級別的大城。

你是否認同易中天《品三國》關於攜民渡江一事中,洗白曹操 貶低劉備的觀點呢

Malady 管子 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為本。本理則國固,本亂則國危。故上明則下敬,政平則人安,士教和則兵勝敵,使能則百事理,親仁則上不危,任賢則諸侯服。尚書 民惟邦本,本固邦寧。穀梁傳 民者,君之本也。賈誼 新書大政上 聞之於政也,民無不為本也。國以為本,君以為本,吏以為本。故國以民為安危,君以民...

三國演義中對劉備的描寫是否體現出了劉備一定程度上的虛偽,做作?

玄德已千年 三國演義 的問題就是劉備非常善良,善良到讓人懷疑。其實善良的人,有些虛偽做作很正常,不善良的人有些虛偽做作也正常。覺得劉備虛偽做作,是因為他在面對利益的態度上善良地過了頭。攜民渡江那生死關頭的表現體現了他的真心。可是在對待荊州的態度上,為什麼要用一句 不忍 就直接帶過,完全可以把他寫成是...

看《三國演義》討厭劉備,看《水滸傳》討厭宋江,這是一種什麼心理?

已登出 你覺得他們高高在上,給你一種壓力感,是因為你並不了解他們。劉備,相當接地氣,乙個草根英雄,非常貼近生活的真實,做人要學劉備,不要學曹操。仁義這兩個字或許對你來說太遙遠了,太模糊了,而我卻覺得它們很親近,因為這是根植在中中國人心中的傳統價值觀。 東北的九月 說起劉備原來我也不喜歡。不過,在當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