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完全理解乙個知識時,我們是否還需要記憶?

時間 2021-05-31 07:59:35

1樓:馬不知

讀書的時候我也有和提問者相同的困惑,為什麼很多學習到的知識,在我已經理解的基礎上還要強迫我記憶。所以我在念書的時候總是很牴觸記憶,我會反感為什麼理解了還要背,會覺得這不就是死記硬背嗎?但是現在我逐漸發現有些知識確實需要記憶,記憶也是十分重要的。

我們把記憶分成兩類,一類是沒有理解的記憶,機械記憶,乙個是理解了後的記憶,理解記憶。打個比方,我們吃東西,把東西吃到肚子裡是機械記憶,理解是消化吸收,理解記憶則是將吸收到的營養傳遞到身體的各個部位。顯然,不能只記憶不理解,不了解知識背後的邏輯應用這個知識會變得非常生硬機械。

而只是理解不記憶也不行。因為我們的大腦是會遺忘的,理解了乙個東西,過一段時間不用就會忘了他,自然無從談起應用。當然你可以指望我需要運用知識的時候再重新去理解一遍,顯然這是重複工作,而且不去理解記憶,我們也無法隨時隨地自如地運用理解到的知識。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為什麼要背九九乘法表。很顯然我們能理解乙個二等於二,四乘二相當於四個二相加,但我們會在每次計算的時候都去理解一遍這個過程嗎?但是背過了,我們就能很自如地在計算中運用了,也能在此基礎上加上很多自己的思考與創新,當然,這就是後話了。

所以在理解的基礎上也需要記憶,讓他們內化為我們身體的一部分才能得到最高層級的應用。才能更好地強化並拓展自己的知識網,用通過理解記憶加固在自己知識網裡內容再去理解,和理解記憶。

2樓:子非魚

大多數情況還是需要的。

知識點內部無規律的,必須記。比如:中醫裡的經脈穴位,理解得再好,該背還是得背。

類似知識特別多的,必須記,不記容易亂。比如:像中醫裡的《皇帝內經》等醫學古籍,即使有歌訣,記得也不要太酸爽了。

不能馬上運用的知識:雖然理解了,沒有運用內化,還不主動去記憶,忘得會很快,渣都剩不下哪種。

上面說的是一般情況。具體要不要記,還是要看實際需求和效果。不想記可以先不記。等發現不記不行了(考試寫不出來 、不記運用不了)再針對性記憶也行。

3樓:胡鵬昊

對於已經完全理解的知識,不需要再刻意去記憶,但如果該知識後來再沒有用到沒有想過,你的大腦會選擇性的忘記,不過既然用不著忘了就忘了,如果以後還會用得著那就不會忘記

當我們說乙個大學某個專業好時,我們在談論什麼

清泓 能單用 好 或者 不好 來評價乙個專業的,說明這人對這個專業一點都不了解。何必在意這個評價。自己的專業自己清楚,別人的專業了解了也會清楚。別人跟我說個 好 我還得懷疑一下不是? 墨羽先生 依我的淺見,在我上大學之前,凡是對我說哪個專業比較好的人之所以說某個專業好,無非就是幾個方面 一,他自己當...

何謂 理解 ?當我們談論 理解 時,究竟在談論什麼?

司洪亮 理解這個詞,我覺著用概念分析的方法解釋是有困難的,可能最好的方法是談語境。如果用語境的概念 這裡我們且不談語境的概念,因為這個概念就目前我所體驗的情形來看似乎還不能算成熟,且模糊著理解好了。噢,其在此的含義,請見以下敘述 來解釋好象要簡單得多。這裡的語境是有局域或者內涵的確定性的,就是交際雙...

游泳時我們習慣帶著泳鏡,可是當我們真的在一些突發狀況下,根本就沒有什麼泳鏡戴,怎麼解決?

游泳壹哥 任何跟水相關的突發情況,都應該第一時間往上面上游,保證你盡快頭部出水,才是安全的。不能突然入水中的困境了還想著在水裡待會。而且人的潛能是很強的,危機時刻你無法第一時間上水面,真的需要你在水中辨別方向的話,張開眼睛也能看清光亮,依舊第一時間出水面就對了。就像街鬥碰到人想摔你,你就使勁推他頭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