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不能讓所有人有工作而不失業?

時間 2021-05-30 15:25:27

1樓:今日好活

讓所有人有工作而不失業,那是公有制時代,國家會分配工作,工會生產隊會安排你做事。

現在是市場經濟時代,每個人都有自己選擇的權利,追求自己想過的生活,想要的工作方式;

是什麼在阻礙人們找到自己想要的工作呢?同時,企業經常說他們找不到所需的工人?我歸納了一些原因:

工作的障礙之一:文化教育差異工作的障礙之二:職業技能差異工作的障礙之三:資訊渠道差異

工作的障礙之四:地區經濟差異

因為這些差異,導致了您說的這個問題。

當然,不排除不願意工作的人,總有些人的心態就是能不工作就不工作。

如果您有工作的意願,那麼您應該能夠工作。這是我們今日好活的基本信念之一。不幸的是,事情並不總是那麼簡單。

2樓:90人

工作還是有的,現在的工種非常之多,只是有的人不願意幹,要麼工種不喜歡,要麼工資太低看不上,各種原因不去。所以我覺得失業不是沒有工作可做,而是沒有找到適合自己又不反感的工作吧!所以,一旦到了自己覺得迫不得已不得不低頭(不管是向生活還是向自己的高傲)還是能找到工作的哈!

3樓:和風若塵

我的理解,題主的問題是:為什麼會有人失業?如果我的理解對了,那繼續往下。

首先,題主的假設與實際相差及其懸殊。根據第六次人口普查資料顯示,中國城鎮居民與鄉村居民大約各佔50%,即全國約7億農民是從事農業耕種或外出務工的,這裡的耕種收割等農活是包括在生產序列的,也屬於工作,並且中國衡量失業率是按照城鎮失業率計算,2023年各月中國城鎮失業率平均在5.6%,資料是遠達不到4億人失業的。

其次,失業率是衡量經濟發展水平的一項指標。經濟的發展由生產率與交易市場驅動。

生產率指生產活動弄創造的價值與其勞動消耗量的比值,可簡單理解為勞動個體單位時間內生產商品的數量。交易市場,就是生產活動產出的商品被消耗的場所。

當經濟處於正向發展時期,人們消費能力增強、消費慾望高漲,商品供給無法滿足市場需求,需要提高生產率,而勞動個體的生產效率是由社會整體發展水平決定的(隨著科技進步,機械及自動化的普及,個體的生產效率大大提高),但短期內勞動個體的生產效率無法顯著提高,此時就需要增加人手,社會新增就業機會,失業率會處於較低水平。

中國改革開放以來GDP增速與失業率趨勢曲線

圖示為中國改革開放以來GDP增速與失業率變化趨勢,兩者基本呈現負相關,84年、92年和07年,GDP增速處於峰值時,失業率相應的也處於波谷。

事情繼續發展,當生產水平提高,生產的商品量超出市場需求,商品滯銷,就會發生降價,競爭加劇。此時企業為了減少成本,控制產量,就會裁員,就業崗位減少,失業率相應上公升。

所以題主的問題,為什麼會有人失業,是和社會整體經濟發展水平息息相關的,健康的社會發展,會使失業率在乙個相對穩定的範圍內波動。2023年新冠疫情過後,雖然有美國百般阻撓,但中國的崛起已經不可抵擋,未來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產業的進步,會誕生越來越多的新職業,整體的失業率也會保持在較低的水平。

為什麼有的工作到最後會變成 所有人抱怨所有人 ,普通員工要如何應對?

白子也 我遇到過這種情況,還是一家所謂的上市公司。本人所處部門與三個部門的工作內容有重合,公司分責不明確,遇到糾紛就靠員工跨部門協調,然後協調就變成互相推諉,最後事情很難解決,然後領導層素質不高 都是銷售員提拔 用銷售的人情觀點處理,最後跟領導關係好的部分佔優勢,跟領導關係遠的部門總是背鍋。整個公司...

為什麼所有人都想做 LBS ?

郭鑫 LBS門檻不低。L是mobile平台優於PC平台的最大的乙個特點了。這點是不可取代的。而且增加了乙個L,等於給所有產品增加了乙個維度。增加了太多的空間了。 說的通俗點,乙個人想或者在 做什麼 的時候常常是跟TA所處的地理位置相關的,比如商場 shopping,餐廳 吃飯,健身房 泡MM,嘿嘿j...

為什麼所有人都幫著路飛

凍杏 我感覺明明是路飛幫著別人啊,而且羅蘋說過 我們的船長,值得別人為他豁出性命,每乙個夥伴都是用命換的,每次打完一場,都是解放乙個人,乙個村,乙個王國。而且和路飛對著幹的也不少啊,哈哈哈 摔杯為令 也沒有所有人啊 所有幫助路飛的人,要麼是夥伴,索隆娜美烏索普這些,還有草帽大船團,都是一條船上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