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感覺辯論隊的水平越來越弱了?

時間 2021-05-29 23:29:33

1樓:澹臺鏡明

看了某中大學長的回答,心一顫

「從這個角度來說,我還是很佩服熊博士的。儘管在我看來有那麼一丁點文過於質的嫌疑,但畢竟在現在這個年代裡,他依然在試著用超級瑪麗跳過歷史的三峽,掏出一根火柴趕往真實的路上。」

如果台上的八位,只是把我業已知曉的內容再包裝表達一遍,然後進行著我看到辯題的第一眼腦中就浮現的對立戰場,試問我有什麼理由浪費這四十餘分鐘坐在台下折磨自己呢?從這個角度講,觀眾還比評委幸運,畢竟如果聽得我不爽,走就是了。而評委卻要被綁在這辯台前受刑。

年紀越長,愈發覺得,中國政法的模式才是辯論真正該有的模樣,內容厚重、工於學理。

而法辯的內容票大於攻防票的設定也或許真的能鼓勵參賽隊多在實處下苦功,貢獻給大家願意聽下去的立論與價值。

2樓:西園寺世界

沒勁唄,我們高中辯論就是無論你怎麼說我就是對的。大學就是無論你說什麼我只關注你說的漏洞,我不用很關心我的觀點是不是正確,你的錯了那就可以了。說到底大家更關注演技而不是內容

3樓:李微中

你們猜,他們最後是變得更聰明了,還是更愚蠢了?

這就是辯論的現狀咯

我對辯論感情深厚,但必須承認,劣幣驅逐良幣在這個圈子也照樣適用,在中國的特殊時空環境下,辯論並不具有什麼實際作用,乙個無法靠實踐檢驗的活動,發展久了,人數多了,必然會變成某種「圈內遊戲」。從哲學思辨,變成修辭之爭,這點古希臘早有證明,不是今天的辯論才獨有的現象,更何況華語辯論最輝煌的時候,也不可能比得上古希臘的風采。

能做的,只能是自我要求咯,除了追求贏,還要追求言之有據,不僅要答得上對方的問題,還得答得上自己內心的問題。自己講的話到底是不是文字遊戲,多數時候也只有自己才能心知肚明。

只舉一例,面對同樣的乙個問題,到底是積極履行舉證義務更容易獲勝,還是推卸義務要求對面舉證更容易獲勝?那如果不為了贏而為了求知和探索,那又該怎麼做呢?

如果只是追求贏,說實話,有那個精力,你幹點什麼不好!

4樓:

技巧大於內容成為常態,很多的比賽聽下來觀眾無所獲得;注重內容的隊伍技巧卻又不太跟得上,論無法很好地展開。

不過總體上來說,比以前的辯論賽無論從質量還是表現都要好很多了。

5樓:魚頭好吃魚尾好吃

其實,原因很簡單,就是越來越「套路」了。

辯論賽這東西,畢竟不是辯論。

辯論或者是為了尋找真理,或者是為了羞辱對手。

而辯論賽,是為了追求傳播效果的。

高讚答案也說了,現在比賽多多了。一方面,集訓老師積累了更多的「不妥回應」,「不利立意」,「如何獲得歡呼」。另一方面,轉播方也積累了更多的吸引收視率的經驗,知道怎樣的選手能吸引眼球帶來爭議。

主辦方和集訓方就在這互相加強的正反饋迴圈裡,形成越來越雷同的「正規化」。

而多年前辯論賽剛起步時,那些學生還在探索,主辦方也給予更多時間準備,特別是評委和觀眾早知道了辯題,更容易現有思考,辯論隊還有堅守初心取勝的機會。可惜現在辯題出來太晚,評委和觀眾對辯題缺少思考,而辯論時間有限,這時候,需要的是如何快速從懵懂無知的評委和觀眾那裡收割支持者,自己的手法是否光明磊落,立場是否正義,已經不重要了。

當然,這不是剛發生的,看看「劍宗」,馬女士在《奇葩說》的表現,技巧無以復加,思辨已無底線。要是靜下心來,慢慢咀嚼這節目的文本版,你會很訝異,人格如此,為何當年我們還會覺得是「光彩耀人」的辯手呢?(也許有人說這是追求節目效果。

我只能說,他們做的實在太極致了,讓人相信,要不是經過辯論培養,他們也不至於變成這樣)

但如今要贏,只能模仿他們,甚至要更極致的放棄對思辨的追求,更著重技巧和玩弄心理。

最後,辯論真正的價值,不是爭十幾分鐘的輸贏,而是找尋一輩子的正義。

6樓:克州拐聖羅某人

整個辯論圈的總體情況,夏局已經有理有據,說得非常清晰明了了。但是從個人的角度以及微觀的角度,也就是說「辯論隊」的角度,我個人並不同意夏局的說法。

先給結論,題主說的有一定的道理,辯論隊確實也在變得越來越弱,但是這個「弱」不是絕對實力的下降。換句話說以著名的人性辯為例,我相信如果讓蔣昌建前輩4人穿越到現在來,同樣的辯題能打贏他們的絕對不止一兩隻隊伍,並且能打贏他們的隊伍數量會越來越多。這叫「歷史的必然」,因為整個辯論圈的水平在提高。

但是為什麼題主和我依舊會「感覺」辯論隊變弱了呢?

其實是這樣的。

當辯論圈在不斷發展的時候,是所有的辯論隊都跟上了這個圈子的總體水平的發展速度了嗎?

我的答案是沒有。

那麼,跟上這個發展速度,甚至超越它,引領辯論圈發展的隊伍數量多嗎?

我的答案是不多。

隨著現在的辯論理論正規化化系統化程度越來越高,校隊的教練們在進行新生培訓的時候有變得輕鬆嗎?

沒有。退一步問,那麼傳達完全相同的資訊量,有變得更容易嗎?其實也沒有。

夏局在答案裡提到了,老的國辯準備時間相當長,但是現在就以我們校隊為例,就算給我們兩個月準備乙個辯題,說實在的跟兩個禮拜準備差不多,不會有太大差距。這沒什麼,有點可悲的是我們學校周圍其實有大量的學校都是這樣的。

究其原因,我覺得是因為現在學生「合理可選」的選擇變多了,放棄一件事變得容易了,真正把辯論當成一件「事」去認認真真踏踏實實去做的人,真正「想」打辯論,而不是所謂的「喜歡」辯論的人,少了。

其實夏局寫過不少非常正能量催人奮進的人物傳記,我真正接觸到並且見識過的以兜神和軍神為主。在羨慕他們並且把他們當成目標的時候,其實我也在問自己,那些大一大二比兜神軍神水平高不止乙個台階的人,去哪了?

其實只是隨波逐流了。

所以很多時候,我會覺得,說著自己喜歡打辯論的人,其實最後往往會泯然眾人,因為上了大學,你會喜歡的東西有很多,你會喜歡上辯論,會喜歡上自習,會喜歡上乙個姑娘;而乙個會打辯論的人,如果真的想放棄一件事情,能一分鐘以內想出成千上百的合理的理由勸自己放棄。可是如果你真的想讓你所在的辯論隊變強,你需要告訴自己,這是你的目標,不管你今後喜不喜歡,你都要堅持,不管今後的路多難走需要做多少東西,你都要堅持。這才是你所謂的「強」之道。

還是能想起來《獅城舌戰》裡對復旦辯論隊選拔的場面的描述,大禮堂裡擠滿了人,教授在一起乙個個面試。這就是夏局所謂的「儀式感」。經過這樣選拔出來的人,是不會輕易放棄的,因為對不起自己的曾經。

可是現在,慶幸我們學校的校隊還保留著較大比例的篩選權利,可是據我所知,周圍不少比我們更小的學校其實從隊伍到社團,已經是「求著別人來參加」的局面了。當乙個組織變成「誰都可以來」的時候,其實也就變成了「想走就可以走」。

而且,隨著大量隊伍傳承的模式化,到了大三/大四就退役,沒了任務一身輕鬆,已經成為更多的常態。不知道有多少隊長接了大旗就一路磨洋工懶到退役,然後卸任。其實在我看來,其實這大概就是羅斌學長批評江蘇缺進取心,章振飛學長批評安徽沒有求勝欲的核心所在。

所以夏局的回答已經明確告訴了題主,整個辯論圈是絕對不存在水平倒退這種情況的。那為什麼你還是會覺得隊伍不如曾經了呢?

說到底,還是因為人心啊。

7樓:聖光出鞘

感覺上而已。

怎麼說呢,辯論這種事,只要沒走歪路,基本都是每年都有提高。我現在畢業一年了,你讓我回顧大學時的辯論經歷,都有一種「現在的我可以去打的更好」的錯覺。也不算錯覺吧,善謀者不戰,善戰者不敗,這兩種境界我愧不敢當,姑且算是善敗者不餒吧,輸得多了,總還是有提高的。

大部分人都不是天才,當你看慣了天才的作為,普通人自然顯得蠢了。更何況是那些打了4年比賽的天才和那些臨時選拔出來頂替天才的普通人。我現在去看我的學弟學妹打比賽,多半也是立論沒聽完就開始翻白眼,聽完比賽想打人,偶爾解個題也感覺像說單口相聲一樣,連個捧哏的都沒有。

當然,也可能是現在的新人辯論熱情不高吧。

為什麼賓士的動力越來越弱?

魚耳朵 第一 環保逼的。第二,雖然賓士在德國的地位跟中國的國企一樣,但在新技術的使用上是很超前的,一般都是賓士先用,寶馬奧迪後續就跟上了,以後寶馬奧迪也一樣。第三,賓士已經沒有新內燃氣研發的計畫了,以後是電動車的時代,2.0算大排量了。 yoho哈雷路亞 礦泉水分買也分大小容量,有的人小瓶就夠用了,...

為什麼玩遊戲會越來越弱

南城 這樣說吧我最開始玩遊戲打cf跟幾個小夥伴一起玩的,在遊戲不說話,別人覺得哎喲臥槽這個是個大神啊。後面玩逆戰大概是15 16了,玩逆戰別人也是哎喲臥槽大神求帶排位。在到後面17玩LOL,也比較所以中上水平吧,單排上過大師。後面玩王者榮耀。也感覺簡單。現在你讓我玩,算了吧我只是個菜雞。意識手速反應...

為什麼感覺自己越來越笨了,越來越不會學習

bigger桂 其實真的是因為自己還不夠努力。之前我們高三的老師告訴過我們一句話 量變引起質變 現在就相當於是你的乙個瓶頸期,你被困在了這裡。相信我堅持努力,你會發現自己的思路就被開啟了,學起來就會很輕鬆了。 大魔王 曾經,我們都待學習如初戀。但正如愛乙個人一樣,有誰能將乙份感情,維持那麼久,在心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