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所有人都慣用左手,那麼世界各地的建築將變成什麼樣?

時間 2021-05-06 00:19:56

1樓:十六夜

現在有些門的開關對左手是及其不友好的。 如果所有人都是左利手那麼大部分的門是不是都要換一下了。

本左撇子對於門怨念很大,好多門用左手開莫名奇妙的彆扭。

但是! 在駕駛汽車開駕駛位車門的時候左手的優勢就體現出來了,開門,身體逆時針轉90度上車, 一氣呵成。

2樓:1729

不太清楚,但是,我想說一下關於左撇子的感受。

我生在農村,有些農具比如鐮刀之類的,用著特別難受,容易割到手。

寫字的話是一年級被老師強行更正的,感覺特別容易累。

手機的話,單手很難,因為大部分操作都在右側,大拇指又短。

電腦還好,大部分介面都在左邊。

滑鼠,emmm,試過用左手用,但是沒學會。

其他暫時想不到,不過習慣了還好吧。

3樓:不見山

這個問題很有創意,而且值得思考,但我打個跑題但相關的答案。

說乙個南京某帶學體育老師和我說的事:慣用右手的人習慣以左腳起支撐作用,所以爬樓梯也是習慣以左腳為圓心逆時針畫圓轉向。

樓梯設計的時候起跑的地方在右邊,上樓左轉逆時針繞圈轉向符合多數人的習慣。不信可以試著找點起跑在左邊上樓順時針繞的樓梯爬爬看,肯定不舒服。

但麼如果在左利手的世界裡,我覺得是右邊繞圈圈順時針轉是主流了。

4樓:漢風

影響會有點大。有一些影響是直接的,有一些影響是因為活動習慣變化而間接影響。

1,書寫習慣會使得光源需求變化,這種變化不細心看不大出來;

2,門把手的設定位置;

3,駕駛習慣,駕駛的時候左手開空調、收音機等操作或者拿個手機啥的,右舵駕駛開起來更舒服,於是大家駕車都靠左行駛。進出車庫左進左出,車站布局會隨之改變;

4,同理,步行的時候,會把左手留在遠離對向行人的一側,也就是步行也會靠左行進。一些展覽類的強流線建築流線會反方向設計。

肯定還會有其他的影響,畢竟我們沒有真切的左手工作體會。

5樓:畫長空

1.通常現代建築都為對稱的,比如居住類建築(小區、別墅),或者地標性建築(中國尊),或者一般性公共建築(學校)

2.另一部分非對稱建築通常為大型商業建築(萬達),大型公共建築(鳥巢),這些建築主要受地塊周邊的條件約束隨意才會產生異性。

3.而城市的整體布局是由大到小,從城市的山水關係,城市整體的布局,城市主要結構再到片區的布局,再到更小範圍的高度控制,建築性質的確定,而這些恰恰跟人是不是左撇子這種小尺度的影響是沒有關係的

6樓:李溯本 Unancha

參考南半球?

先來換幾個名詞:

左手 → 弱手

右手 → 強手

東方 → 生方

西方 → 死方

南方 → 陽方(北半球)

北方 → 陰方(北半球)

在北半球,當人面朝陽方時,弱手朝向生方,強手朝向死方,於是中國歷史上一直都有左右誰為尊之爭(以生為尊 vs 以強為尊);

但要是在南半球,北方就成了陽方,這樣面朝陽方時,強手朝向生方,弱手朝向死方,左右之中【以右為尊】就完全沒跑兒了,例如克丘亞人就說右手、男人、哥姐屬於上位,左手、女人、弟妹屬於下位!

鄭州動物園的袋鼠

鄭州動物園的袋鼠

鄭州動物園的袋鼠

據說袋鼠就是以左撇子為主,不知道是不是有袋類長期位於南半球演化的結果~~

李溯本黃聖雅

7樓:TaShiEcho

門,也算建築的一部分對吧。

一般情況下,雙頁的大門是左半部分固定,右半部分推開,進家門的時候,就可以右手推開左腳邁出,做到同步進行。

如果是左手推開,那麼左臂就會擋在胸前,邁哪只腳都不合適,十分彆扭,除非鬆手用力推開,再進入。

兩級反轉之後

這大門也該反一下了

8樓:

我想印度人的吃飯習俗會發生變化,對了還有文化,因為左手是用來擦PP的,右手是用來吃飯的。

同時佛教形象可能會收到影響,舉著的手可能會是左手?

9樓:無限叛逆的同路人

幸好正文的解釋內容戳破了可怕的標題。

並不是說左撇子容易得病容易狗帶,而是我們生活中吃穿住行大多數物件的設計,只是單純適用於右撇子,對於左撇子而言,因為方向相反,不方便使用,就有一定的危險性,容易出意外。

比方說各種房門、車門、電源開關、物品擺放等等,數不勝數。

但文章中的統計樣本量不夠大,並不是那麼有說服力。

作為乙個左撇子,從小到大沒少被誇聰明,小時候還挺迷惑的,為啥不太熟的人知道我聰明呢?(我不會承認自己曾經還輕微沾沾自喜過)

每次我用刮皮刀削蘋果皮,都要從下往上削,經常把大拇指關節劃破皮,然後哭唧唧給我媽看。她就納悶我為啥方向和正常人不一樣,她一直認為從上往下削又好用又安全。

直到有一天,我心血來潮建議她和我一樣用左手削皮,她再也不嘲笑我了(^)

以及數不勝數的…

吃飯的時候,我要麼坐在最左邊,要麼在我左邊的是非常信賴的人,才能保證筷子不打架;小時候寫字老和同桌碰上,鉛筆寫的東西寫完就蹭花了(最後實在沒辦法,寫字硬是糾正成右手了,但別的依然放任自流);體育課和小夥伴打羽毛球桌球網球的時候,斜對角發球就很尷尬,於是我的搭檔永遠是體育老師;練琴的時候左手比右手有勁兒,一不留神就喧賓奪主,但古箏的右手才是主要指法手… …

後來慢慢知道,左右手分管大腦的不同區域和功能,大多數人因為慣用右手,所以左手負責的大腦右半球可能利用率不及右手控制的左半球。

不好意思跑題了。

其實如果沒有統計學教材那篇「標題黨」文章,我會一直無憂無慮不當回事兒的,畢竟這麼多年也習慣了。

但既然有隱患存在,我又是貪生怕死之人,就真的發自內心挺盼望設計師們多考慮考慮左撇子們。

感恩的心(≧≦)

舉個小例子:左手滑鼠,就…不是很好看的亞子。

圖源網路,侵刪

10樓:知危

首先,大部分答主偏題了,題主問的是對建築的影響,定義域是建築。

其次,其實世界上大部分建築都講究對稱美,所以影響並不會很大。左撇子並沒有在右手世界感到不適。

再者,影響主要是建築內的細節部分。比如說,門把手的位置會在右邊;建築上的題字從右寫到左;圓柱形建築的構建將變成順時針

11樓:不吃香菜

1.擲鐵餅者:鐵餅從右手換成左手。完美!!!

高約152 厘公尺,原作為青銅,公尺隆作於約西元前450 年。羅馬國立博物館、梵蒂岡博物館、特爾梅博物館均有收藏。原作已佚,現為大理石複製品。

變成左手握著鐵餅準備發射。

2.雅典娜神像:同樣翻轉。

手勢動作可能是執長矛和托物,整個形象富有女性的溫柔和充滿生命,更多的是人性,絕少神性,這表明希臘化時期藝術已走向世俗化。(右手)

知乎要求她變成左手。

3.兵馬俑

兵馬俑的右手都是拿著兵器,專家認為可能年代久遠,精神慘遭偷盜。

變成左手拿兵器。

12樓:hang

很有意思的乙個問題,建築空間和人本身的心理、使用習慣都有很大的關係。一些空間會有適合左手習慣的調整,不過整體空間的塑造不會有太多的變化,畢竟場地和自然因素還是一樣的。

13樓:莉拉

不是左撇子的人都會覺得理所應當,是左撇子的人都會懂生活中有多少小麻煩。不僅僅是建築,這個世界上很多東西都會映象對稱一下的。

14樓:

容我先說一句臥槽。

真是個反思習慣性設計以及身體感知的好問題,向提問者致敬。

能夠在建造結果之中體現的,首先應當是同手用工具密切相關的空間與構件。

比如防禦工事或城堡中的螺旋樓梯:因絕大部分人慣用右手使兵刃,故而目前大部分螺旋梯方向為順時針上公升,這樣在上方防守時胳膊仍為內彎,而下方攻擊者則需要反手進攻,利於防衛;若所有人慣用左手,則螺旋梯方向將變為逆時針上公升;

三希堂內景,乾隆書房,光源於書桌左側,便於右手寫字。若變換為左手寫字,則座位應當換至對面,而後三希堂之壁瓶、鏡子將相繼發生位置變換。

拉圖雷特修道院宿舍內景,光源方向同三希堂,若左右手互換,則椅子布置當調整至對面,而後將引發去陽台之門的位置調整,進而改變立面。

這些是空間上的變換,對更細微的構件也會產生一定的影響。

比如石作。

儘管官式建築在重要位置極力講求對稱、中正,但仍有無法顧及到的不對稱之處,比如鼓鏡柱礎上的加工之痕跡。

幾乎絕大部分鼓鏡的加工痕跡均為逆時針上旋(少部分方向不定,極少部分為順時針)。這是因為在製作鼓鏡之時,需將方形石料一面畫上圓形,而後逐步將多餘面剔除,形成自圓向方的均勻過渡。這種製作的過程名為鏨鑿,工匠一手使錘一手使鏨,沿著一定傾斜角度將多餘部分打掉。

由於絕大多數工匠慣用右手,其精度、力度均比左手大,於是右手使錘敲擊左手的鏨,從圓弧邊緣向斜下方鎚打。由於使用錘時手臂向內收較向外撇更易於控制,故而最終形成自右上向左下的細密鑿痕,配合圓形體量,自然變為逆時針上旋的狀態。而若工匠均慣用左手,則該痕跡應當順時針上旋為主。

而部分考古遺址也將發生方向上的置換。

按照楊鴻勳及王魯民的研究,

……在陝西西安半坡仰韶文化遺址的半穴居中,許多例項進門的右手,也就是坐北朝南房子的東南隅,多發現炊具雜物,顯示出這一位置慣為食物、用具的存放處;而在房間的東北隅,則常見破碎的陶器,這是慣常在此進行日間家務活動的表達;房間的西南隅,未發現貯藏蹤跡,在稍晚的遺址中,這部分居住面多略為高起,表面堅硬、光潔,並有多次燒烤的跡象,應是炕的雛形,即這種半穴居的西南隅為常規的睡眠之處。……在建築坐北朝南的情況下,進門後的左側就是房子的西南隅。之所以在西南隅睡臥,是因為在這種半穴居的火塘的後方,即房子的東北隅與西北隅,是人進入房間一眼就能看全的地方,缺乏隱蔽性,睡眠時人最缺乏防禦能力,也不希望被別人打攪。

如果入口的右側即房子的東南隅成了放置物品的地方,那麼,入口的左側即房子的西南隅就是這種房子內剩下的相對隱蔽的地方。於是,在特定氣候條件下的右撇子的隨手一放,就決定了仰韶文化的坐北朝南的半穴居房間中的西南隅成了相對固定的睡臥之處。

營國:東漢以前華夏聚落景觀規制與秩序》王魯民

一旦慣用手發生改變,則各處方位均將相繼發生顛倒、各處方位之命名也將隨之變換,而這些命名同風俗乃至居住文化上的聯絡將發生無法預估的變化,繼而影響建築文化。

所以,或許這個問題的關鍵之處不在於作為個體的部分設計師是否為左撇子,而在於當製作者與使用者的慣用手變換時,很多規則的底層邏輯會改變。最簡單比如文字的閱讀與書寫方向(豎排的設計邏輯為閱讀邏輯,單手捲起閱讀,右手執筆左手持握時文字自上而下、自右而左,自左向右翻最為合適,而橫排時則注重書寫邏輯,右手執筆自左向右書寫不會蹭到墨跡。若習慣用手變換,則整體方向或將大概率翻轉。

)、尺的刻度方向(自右向左劃線決定了初始刻度將位於右側)、圖紙的標註方向(自尺之刻度而來)、螺絲閥門等的旋轉方向(順時針或逆時針取決於手的向下用力方向)等。

儘管純粹從技術上反推,之後的差別可能在建造結果中依然體現不大(尤其在工業化大生產之後的建築或公共建築上我們或許很難發現區別),但其發展的過程將可能有我們無法預知的很多變數吧。

畢竟相關使用的身體、與相關設計的圖學,無論哪乙個發生重大變化,相關建造及文化的變化總歸會發生。

如果全世界所有人都重生了,世界會怎樣?

算錢 人肯定是會成長的,我們都知道智商是分為兩種的,一種是先天,一種是後天,很多錯誤就會避免了,但是那些錯誤早已發生了,你擁有回憶也是已經發生了。倘若你回到十年前,譬如 高中或者初中,這些那麼中考高考的時候後悔而發奮的可能更多,你肯定考的更差。那些初中高中的情愛早就失敗過了,那些人離去的現在也不會再...

是不是當所有人都開始努力,那麼所有人都不能成為優秀的那部分?

伍六七 當然不是,怎麼會有這麼天真的想法 每個人的天賦都是不一樣的,也就是智力水平 實踐能力 學習理解能力 記憶力等等。這就導致每個人做同一件事,得到的效果未必相同 努力當然可以變優秀,它可以讓你得到絕大部分東西,但你沒辦法只靠努力得到最頂級的那部分東西,你必須要有點天賦 10個人做同一件事,得到的...

如果所有人都變得沒有任何慾望,這個世界還能夠運轉下去嗎?

JT95 太泛了,需要定義什麼叫沒有慾望和什麼叫世界 最簡單的情況就是人沒了生存的慾望全死了,也就不存在人類社會。當然如果世界指的是自然界,那當然另當別論。這個問題需要細化 清紅散人 我拍了一張白紙,你覺得什麼時候會變黑?白紙變黑是什麼原因,自然規律!人人成聖潔,何來慾望 而所有人都沒有了慾望,總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