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 死者為大 ?難道尊重死者就是尊重生命? 死者為大 是不是實際上尊重的是生者的感情?如何才是真正的尊重死者?

時間 2021-05-29 22:57:47

1樓:咋吃都可愛

死者為大是情商的一種體現,在葬禮上體現尤為突出。主要是體現對逝者和悲痛家屬的禮貌,這當然是一種尊重。此時客觀評價死者,可能是缺乏情商的體現,要知道客觀是不會改變的,你評不評價事實就是如此,不要做乙個破壞氣場的人。

因此客觀評價乙個人,應當在逝者家屬緩過神再開始。

2樓:飼悔

我想說一切所謂的尊重都是某種隱性利益的提現

尊重死者的目的其實是為了照顧生者的情緒,是為了對活著的人有用所以才尊重。

假如做這件事對生者沒有任何的利益聯絡,那麼根本不存在尊重死者。

思考一下所謂的尊重某某什麼

背後究竟是什麼獲利能很輕易的得出結論

歸根到底所有的人類文明價值都是基於原始動物的趨利避害天性下的產物

說白了,如果你不尊重某種公認的應該尊重的東西,有兩種可能

第一種,你不過是個蒙昧的笨蛋,不用大腦思考的,去追求某種特立獨行的存在感。

第二種,你是個透徹的清醒人,認出了再道德外衣下的本質不過是一種被人認為膚淺的利益關係。

當然,如果是第二種人,他們也不會顯露出來,以彰顯自己的智慧型,因為大部分的尊重其實是構造了雙贏的局面,至少不會有人因此而受損。

這其實就揭示了為什麼國際搞平等原則了,本質上根本不存在平等這種概念,其實所有的民主等等一切概念的本質都是為了某種利益而服務的。

這種看似無意義的追問,實際上是對價值的一次審視和批判,他的內在邏輯是

雙贏才是真正的可持續的價值

單方面的獲益必然不可能獲得普世的認同和價值

同理,對普世價值的背後動機分析也可以讓我們判斷這麼做是否值得或有意義

根本沒有"尊重"等概念可言

一切價值建立在生物性的活動上

是鐵則

3樓:

因對已死之人的言論而令活人獲罪(乃至有時候處置和謾罵比犯下傷害活人的罪行都嚴重)、以千百年前的死者之言統治和控制活人,這完全是荒唐事!世界是活人的,死人生時也是凡人,豈能讓死人統治活人?由於幾條對已死之人不敬的言論就讓活人受懲罰而且比一些實際行為犯罪「嚴重」,這是最荒唐之事——本來因言獲罪又比行動「嚴重」已經夠荒唐了,更何況是因為活人對另乙個活人的評價或者對死人的評價呢?

或是乙個虛擬的「共同體」?

王文公的「祖宗不足法」這句話真是至理名言——對於後代,我們就是「祖宗」,我們的「祖宗」也經常創制而改易他們祖宗的東西,憑什麼我們不可以?其實,若已死之人給活人的言行設下陷阱,那往往是活人以死者名義給的道德綁架,那本身就是不尊重死者

對自己的祖先(或者疑似的祖先),僅僅是尊敬的先人而已。是不是/知不知道自己的祖先不重要,若知其事蹟,則可悉之評判或效法,不必神化到言之必從的地步。

4樓:

死者為大並不代表死者最大。

死亡就是送某個人離開這個世界,進入一種未知的狀態。

死亡者影響的可能只是他的家人親友,並不能要求其他人為此付出什麼。

現代社會對於「死者為大」過度了,甚至產生了死者影響到生者的現象。難道附近某戶人家裡死人了,讓我這等鄰居不能笑嗎(比如看個笑話,非故意對他人的死亡發笑),難道乙個平時風評不好的人死了,我還昧著良心說這人是個好人嗎?

5樓:jack lee

死亡是每個人的歸宿,是最神聖的。

而無論多麼強勢,懦弱,富有,貧困,奸詐,狡猾,忠誠,老實的人,只有死亡時是一樣的,這應該是上天對於乙個人人生的歸零。

6樓:張楚平

死亡是生者的最終歸宿,為了強調亡者對生者世界的貢獻,撫平生者對死亡的恐懼,以及亡者可能存在的對生者世界的怨恨,所以有了「死者為大」的傳統,但一般都只針對本族人,在中國則擴大為本中國人。

7樓:瑪特

「死者為大」四個字在中文典籍中根本找不到出處,邏輯上也是不成立的。倒是有一句拉丁文諺語,De mortuis nil nisi bene(死者只餘美好);英文則是說,In the dead there is nothing but bones (死亡中除了骨殖別無他物)。但本意也都只是喪儀上褒美死者的禮節。

《孟子·離婁下 》說:「養生者不足以當大事,惟送死可以當大事」,說的是送死大於養生,強調葬儀的重要性。然而孟子這句話僅對死者子女而言,對旁人是不適用的。

喪家大辦喪事,關外人啥事?所謂「死者為大」,最多只能約束死者親朋。主要是指在喪禮上,即便輩分比死者高,也要對死者表示敬意(比如鞠躬)。

無論是強調葬儀的重要性或者依據「祖靈-後人」關係(認為死者成為祖先之後有靈、能保佑後人)而要求保持對死者的尊敬,都是只在親友範疇之內有約束力而不及於外人的,而「死者為大」這句話的問題是將適用範圍擴大化(試圖約束外人),這種擴大化確實是無典、無據且無理的。

現在使用「死者為大」的情境通常是說任何人都不能講新喪者的不是,這憑什麼?死者親友要求非親非故甚至有仇有怨的別人不能對剛死者進行負面評價,這是完全沒有道理、也沒有禮儀上的依據的。中國古代倒是有「不為尊者諱」的說法,何況死者。

8樓:林霜微

這就是活人的文章。

假設你要死了,你希望死後你的資產依然按照你的計畫分配,別人尊重你的遺囑最好還甚於你生前的話,更希望自己的名望之類也能蔭庇後代

這挺難的,你只能依靠三個東西:法律,公德,良知三者的效力依次遞減。

於是你首先維護尊重遺囑的法律

然後你大力弘揚尊重死者,保護死者家屬的公德最後你表示這也是重要的良知,乙個人假如不尊重死者,那他是不道德的(在迷信時代,你還可以用託夢啊陰間啊鬼魂復仇之類設定獎勵或懲罰)首先我們心照不宣,然後將它變成不明覺厲的傳統和規矩,後來它真成了道德標準

終於可以安心go die了

9樓:蜂巢mici

因為這不過是活人的講演或輓聯的鬥法場,為了造語驚人,對仗工穩起見,有些文豪們是簡直不恤於胡說八道的。結果至多也不過印成一本書,即使有誰看了,於我死人,於讀者活人,都無益處,就是對於作者,其實也並無益處,輓聯做得好,也不過輓聯做得好而已

選自魯迅且介亭雜文病後雜談

這句話我認同極強

10樓:猴毛毛

靖國神社的某些人也是這麼想的。

我能理解為死者諱,但真的特別不能理解乙個壞人只要死了,就變成了"好人"。如果只要死掉就能把做過的所有壞事一筆勾銷,那我們到底為什麼要在活著的時候小心翼翼的做個好人呢?

11樓:櫻大力

拿死者說話的,大多數是:

1、自我意淫

我希望我不要這樣死,或大家在我死後要像我這樣對待我。

2、自我安慰

他們的死不是我造成的,我不是乙個殘酷的旁觀者,我是乙個關心他人的好人。

12樓:秦楠

尊重的仍舊是逝者親。

因為,即使這個人已經失去了生物學的意義,但是這個人的社會意義依舊存在。

尊重逝者不簡單為了照顧生者的情緒,這樣有過於膚淺。尊重逝者是對於生命的一種態度,這關乎於道德和人性。

忘卻了逝者,對於逝者的不尊重,對於死亡的戲虐,是對於生命的放肆和無理,這關乎在道德和人的存在問題。

而對於逝者的尊重就是對自己的負責,延續生命,完成自己的心願。

這樣說吧,對於逝者最好的尊重就是更好的生活~

13樓:

論語上說: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

奏是說,嗯掛掉的人和掛了很久的人都要好好對待,也就是所謂的「修祭祀」,老百姓就老實了

記得還有一句...是說...記不清楚了大概意思是祭祀先祖是做給下一代看的,希望他們在自己掛掉之後也能這樣對待

嗯總結起來就是...

拿死人做文章...都是給活人看的

為什麼古人以右為尊?

奉上好禮 因為靠自己的右邊走是有禮貌 無敵意的一種表示。當我們靠自己的右邊走,實際是靠對方的左邊走。此時雙方擦肩而過時,靠在一起的是左手,而更具攻擊力的右手都是遠離對方的。 實名反對這種歪解水煮式的答案!1.左和右這兩個字本來就不是表示方位意義的左右的,表示方位意義的是 和 這兩個字的小篆體寫作 本...

為什麼法律會偏向死者一方?難道有理無理,取決於是死是活?

脫枷館 中國的法律並非是偏向死亡一方,法律已經規定正當防衛但法律在做該規定細則的時候,為了防止個別人會鑽法律的空子借正當防衛進行故意犯罪因此對該制度做了極其嚴格的規定。致使出現了現在的情況,對正當防衛的要求極高,導致大多數人的行為達不到其所制定的標準,但卻能輕易達到故意傷害 故意殺人 的標準,而執法...

為什麼壞人比好人心理強大?難道壞人不會內疚嗎?

斜槓保險經紀人 真正的壞人從來不會覺得自己是壞人。相反,他會發自內心的認為自己是乙個特別正直,有教養,有見識,且道德水準極高的人。甚至有一些壞人,自己有一種莫名的受害者心態。明明自己害了別人,卻永遠覺得別人害了自己。所以你覺得壞人會內疚嗎? 木火焱焱 真正的好人在社會上是無法生存的,活的很痛苦。無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