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案件第三人,案外人在判決後拒不退上游犯罪份子的贓款屬於何種違法行為?

時間 2021-05-29 22:39:41

1樓:楊森

以你所舉例子來說「被告詐騙別人2000萬,把1600萬給了第三人,無償贈與,或許第三人在案發前不知道這是贓款贓物,但是在判決後,法院執行局或者公安追繳第三人的時候,明確告知這1600萬是犯罪分子的詐騙贓款,而這一刻,第三人不可能不知道,但是第三人就是不退贓,主觀有非法占有的目的,把贓款轉移,隱匿,這一行為屬於何種違法行為,是否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罪。

一、第三人不明知是贓款,且第三人是嫌疑人的債權人,應屬於「善意第三人」,不負任何刑事責任。

二、第三人不明知是贓款,但從常理可以判斷其不該無償收受該筆贈予的情況下,第三人涉嫌侵占。

三、第二種情況下,如果法院下達了裁定或判決,第三人不服從,涉嫌構成拒執。

四、第三人明知是贓款,且提供便利條件,涉嫌包庇。

個人意見,不一定準確,供參考。

2樓:山水

如果有能力執行而拒不執行,可能構成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該罪是指對人民法院已生效的有給付內容的判決、裁定負有履行義務的當事人,在有履行能力並且能夠履行的情況下,拒不履行,情節嚴重的行為。

3樓:soviet0000

什麼行為都不算,不退贓通常會影響量刑、減刑,你只能要求法院盡快執行,不過現在法院把注意力全部放在民事執行上,現在連財產刑罪犯不繳納都沒精力去執行,更別說退贓這種法院不是很感興趣的了,能執行得了已經很不錯了,但是恐怕沒那麼快

向第三人交付的合同解除後,能否要求第三人返還貨物?

海蜂法務 中國 民法典 草案 在向第三人履行的合同中,規定第三人有向債務人直接請求承擔違約責任的權利,從而在中國民法中引入了 第三人利益合同 制度,即在傳統的 債權人 債務人 二元合同結構中,引入了新的第三方主體,構成更為複雜的涉及三方的合同權利義務模式。這既是對合同相對性原則的突破,也是對既有的合...

刑事案件該不該適用未成年人從輕處罰?

三島康成 中國刑事責任年齡 實際上是中國刑法根據四要件定罪量刑的非常重要的基礎。中國定罪量刑最重要的原則就是,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其中以法律為準繩就告訴我們要遵守刑法中的罪刑法定原則 用一句簡單的話來表達這個罪刑法定原則就是 只有觸犯了刑法明文規定要處罰的犯罪,才能被刑法打擊。罪刑法定原則還...

刑事案件其中一人上訴會影響其他被告的判決麼?

謝小雨 首先,其中一人上訴,全案帶入二審,二審針對事實和法律全面審。然後,是否有影響是看審判結果是否變化。根據 上訴不加刑 原則,有且僅有被告人上訴的情況下,才適用不加刑原則,而且共同犯罪中也只針對單個被告人而言。就是說,在共同犯罪中,針對上訴的被告人,只有其上訴且沒有被檢察院對其抗訴 被害人上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