辭職的時候要告訴領導已經找好工作了嗎?

時間 2021-05-29 22:33:18

1樓:懶癌晚期患者

做人的其中一條哲學就是:別做多餘的事情,尤其是吃力不討好的事換個位置,你的下屬跟你說他已經找到工作了,你是要宴開三席贈慶?還是反面開撕?

我猜你大概率會選「三」——「哦,那就好。」

懂了吧?對方已經和你不在同一船上了,別痴心妄想對方還給你魚吃

2樓:也許

關係還行,那告訴也無所謂。

當然,不快沒關係,總之難受的不是自己。

但如果領導人品不行,或之前已然矛盾巨大,這「不快」,就有可能招致風險。

所以,就說「想暫時回家抱娃」(之類的敷衍),就好。

剛開始領導還能保持理性,對提出要走的人擺出笑臉、送上祝福,順便開個歡送會。

但隨著人越走越多,能用之人越來越少,領導漸漸無法淡定。這是(個人領導力)多麼巨大的羞恥,這是對工作多麼巨大的傷害,這是......

受傷巨大的領導,行為有些失當起來,對敢於提出走人的,越發暴躁不講理起來,甚至無端找茬起來。

就在這樣的狀態之下,又有兩人提出要走。但因「走的技巧」不同,離開的過程便有了巨大差異。

「走一」擅長察言觀色,對領導的焦灼看在眼中。所以走的時候,只說「要回家養娃,實在沒辦法」。領導認為這非常值得同情,大筆一揮表示同意,熱烈的歡送會安排上。

沒有任何為難,沒有任何拖延,更沒有暴躁、攻擊,很愉快地分手了。

轉眼,「走一」就去了更好的下家上任。

「走二」,則單純異常,向領導直言相告,說自己有了很好的下家,且希望盡早離開。

領導頓時暴躁到無法控制,羞恥、恐慌、失敗者的通病(看不得人好)讓他變形。

接下來,就是各種的為難、找事、不斷拖延,醜態畢現

領導也許不想如此醜陋,但當下那難受至極的感受,控制著他「只想、只能、只願」這麼幹。

人與人之間總得有話說,好讓場面不至太尷尬。比如提一些沒營養的問題、聊一些應付場面的話,俗稱「社交式發問」。大家其實並不關心說的啥、答的啥,只是完成社交任務,而已。

「下家找好了嗎」,大致就屬這種。

一方客客氣氣發問,另一方客客氣氣回答,提問的不在意答案,回家的未必就說真話,彼此相視一笑,就此分手,再見即是路人。

順便滿足下窺視欲,也屬人性的正常顯現。

就是如此。

為什麼說「對方越是軟弱,就越要客氣」,是因為越軟弱就越脆弱,很容易(心)就碎了

你讓別人碎,那別人大概率不想讓你好過——如果這「別人」正好有點力氣,那人家不介意再掐一把脖子。

反正你要走了,再留著臉面也沒多大意義。不如任性一把,徹底展現下本性。

某種程度,這不是自發的惡。這,是不恰當的「人性逼迫」引發的人性災難。

所以,不妨低調一些,最後示弱一把,讓軟弱的心不致受傷、讓隱藏的人性不致被迫顯現,也算一項功德。

.

——

領導更多只是隨口問問,活躍下氣氛,對答案其實並不在意。沒人真正關心乙個陌生人——雖然彼此認識。

若領導如果人品有慮、正處「巨軟期」,那這有可能擊碎領導的小心臟,讓局面頓時變得複雜起來,給自己找來無謂的麻煩。

不如示弱,以「回家抱娃」為(美麗的)結尾。

3樓:閒暇小趣味

看你和領導關係,我第乙個工作是在學長公司上班,最後好聚好散,然後就告訴他我下乙個工作。如果平時關係不好,就說想給自己乙個假期,然後慢慢找工作。

4樓:小皮筋

一般不會告訴,特別不會告訴下家是哪個公司,比如有些行業圈子小,同行業的幾乎都認識,真是見過乙個同事找好了不錯的下家,告訴了領導的,結果被暗中使了絆子最後沒去成,生生在家歇了兩三個月的。雖然說也不是所有領導都會這麼弄你,但是防人之心不可無嘛,實則也沒必要告訴,好聚好散比較好。

5樓:我喜歡西瓜

我不會說,我會說辭職後休息陣子,讓領導知道自己找好下家顯得在職時不盡心,說沒有找到下家顯得自己無能,以後不一定不見面呢。

離職時候,你會告訴領導真實的辭職原因嗎?

真豬奶茶 我一般如果真想走了,就會找給個理由說走不會說明真是原因 既然都走了,說太多隻會讓日後不好相見。何必走還得罪人,世界有時候很小 BingZi 內部原因會透露 健康問題 家人意見等 外部原因除了收到新offer之外不會多說,如工作氛圍 薪資待遇 晉公升空間等,避免被惡意畫餅。 芒果蛋撻 不會,...

辭職的時候要不要跟HR或者領導實話實說

二狗子 先說 沒必要 見過90 的離職申請都是寫著個人原因。剩下的有5 是各種奇葩,還有5 是真實的原因,例如說薪資不好,同事關係不行,上班太辛苦之類。於公司而言,你為什麼離職他們大概知道。於你自己而言,你說的話是否能決定事實的改變呢,不能。所以,說了能有啥好處? 瘦三斤 看這個問題給人一種小白的感...

工作中,碰到乙個脾氣火爆的領導要辭職嗎?

阿童木 類似的問題還有 工作中遇到要求加班的領導要辭職嗎?遇到罵人的領導要辭職嗎?遇到中午乙個人吃飯的團隊要辭職嗎?諸如此類的問題對於剛入職場的人來說,並不少見。工作幾年之後,你會發現,這些都是雞毛蒜皮的小事。譬如,職場站隊,各種勾心鬥角。譬如部門非核心部門,在這個組織框架中,並不是特別受到重視,有...